一种河道边缘过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51584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32
本技术提供一种河道边缘过滤系统,包括河道挡墙以及浮岛本体、沿浮岛本体边沿均布的生物挂膜以及沿浮岛本体周边分布且沿水面上下两侧设置的水生植物,所述浮岛本体的一侧还通过浮动机构滑动连接有沿竖直方向分布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远离浮岛本体的一端与河道挡墙固连,本技术的水生植物根系可与水体间直接接触,为微生物提供了较大的生物膜表面积,延长微生物分解污染物的接触反应时间,发挥生物过滤器介质作用,可改善水面之上和之下的生态环境,是创建可持续的多物种水生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此外,利用浮岛本体沿着导向杆的滑动,可动态响应不断变化的水位,从而不会影响河道水量,保证行洪和洪水衰减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原位生态修复,具体涉及一种河道边缘过滤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黑臭水整治的不断深入,如何应对河流中来自城市非点源的污染物等深层次的难点问题越显突出,也越难解决。城市非点源污染,对于河道这个受体来说,主要就是随雨水排入河道的各种污染物,特别是来自降雨初始阶段的大量高浓度污染物。在雨季特别是暴雨时期,降雨在不透水地面上迅速转化为径流,冲刷和挟带大量污染物进入地表水体,形成典型的非点源污染,成为影响城市受纳水体水质下降的重要因素。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诞生了一种利用人工生态浮岛对污染物进行吸收,以减少污染物质进入水体,但是现有的浮岛对污染物降解效果差,且无法实现对水面上、下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此外,现有的浮岛无法动态响应不断变化的水位,以致于影响河道水量,难以保证行洪和洪水衰减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对水面上、下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对污染物降解效果好,且能够动态响应不断变化的河道水位的河道边缘过滤系统,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河道边缘过滤系统,包括河道挡墙以及浮岛本体、沿浮岛本体边沿均布的生物挂膜以及沿浮岛本体周边分布且沿水面上下两侧设置的水生植物,所述浮岛本体的一侧还通过浮动机构滑动连接有沿竖直方向分布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远离浮岛本体的一端与河道挡墙固连。

3、优选的,所述导向杆为u型杆,且所述u型杆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水平段以及与水平段一体成型的竖直段。

4、优选的,所述水平段靠近河道挡墙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膨胀螺丝固定在河道挡墙侧壁。

5、优选的,所述浮动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竖直段的套环、滑动设置在套环上且能够与竖直段相抵的滑套以及用于固定滑套于套环的锁紧件。

6、优选的,所述套环呈u型,且所述套环包括与竖直段外壁相匹配的环形部以及自环形部向外延伸的柱形部。

7、优选的,所述竖直段侧壁开设有沿其轴向分布的滑行槽,所述滑行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球,所述滑动球远离滑行槽的一端通过连接柱与套环固连。

8、优选的,所述滑行槽的横截面呈球型。

9、优选的,所述滑套包括基部以及自基部向两侧延伸的滑动部,所述滑动部上开设有与柱形部相匹配的移动槽。

10、优选的,所述滑动部靠近竖直段的一端开设有与连接柱相匹配的限位槽。

11、优选的,所述基部远离竖直段的一端还转动连接有用于与浮岛本体相连的铰链。

12、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水生植物根系可与水体间直接接触,为微生物提供了较大的生物膜表面积,延长微生物分解污染物的接触反应时间,发挥生物过滤器介质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该河道边缘过滤系统改善水面之上和之下的生态环境,其提供了水下隐蔽,为鱼类及水生生物提供理想的栖息和觅食地,是创建可持续的多物种水生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此外,利用浮岛本体沿着导向杆的滑动,可动态响应不断变化的水位,从而不会影响河道水量,保证行洪和洪水衰减能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边缘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河道挡墙(10)以及浮岛本体(20)、沿浮岛本体(20)边沿均布的生物挂膜(30)以及沿浮岛本体(20)周边分布且沿水面上下两侧设置的水生植物(40),所述浮岛本体(20)的一侧还通过浮动机构滑动连接有沿竖直方向分布的导向杆(50),所述导向杆(50)远离浮岛本体(20)的一端与河道挡墙(10)固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边缘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50)为U型杆,且所述U型杆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水平段(510)以及与水平段一体成型的竖直段(5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边缘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段靠近河道挡墙(10)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板(530),所述连接板(530)通过膨胀螺丝固定在河道挡墙(10)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边缘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竖直段(520)的套环(610)、滑动设置在套环(610)上且能够与竖直段(520)相抵的滑套(620)以及用于固定滑套(620)于套环(610)的锁紧件(6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道边缘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610)呈U型,且所述套环(610)包括与竖直段(520)外壁相匹配的环形部(611)以及自环形部(611)向外延伸的柱形部(6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道边缘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段(520)侧壁开设有沿其轴向分布的滑行槽(521),所述滑行槽(521)内滑动连接有滑动球(522),所述滑动球(522)远离滑行槽(521)的一端通过连接柱(70)与套环(610)固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河道边缘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行槽(521)的横截面呈球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河道边缘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620)包括基部(621)以及自基部(621)向两侧延伸的滑动部(622),所述滑动部(622)上开设有与柱形部(612)相匹配的移动槽(62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河道边缘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622)靠近竖直段(520)的一端开设有与连接柱(70)相匹配的限位槽(624)。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河道边缘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621)远离竖直段(520)的一端还转动连接有用于与浮岛本体(20)相连的铰链(8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边缘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河道挡墙(10)以及浮岛本体(20)、沿浮岛本体(20)边沿均布的生物挂膜(30)以及沿浮岛本体(20)周边分布且沿水面上下两侧设置的水生植物(40),所述浮岛本体(20)的一侧还通过浮动机构滑动连接有沿竖直方向分布的导向杆(50),所述导向杆(50)远离浮岛本体(20)的一端与河道挡墙(10)固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边缘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50)为u型杆,且所述u型杆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水平段(510)以及与水平段一体成型的竖直段(5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边缘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段靠近河道挡墙(10)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板(530),所述连接板(530)通过膨胀螺丝固定在河道挡墙(10)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边缘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竖直段(520)的套环(610)、滑动设置在套环(610)上且能够与竖直段(520)相抵的滑套(620)以及用于固定滑套(620)于套环(610)的锁紧件(6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道边缘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学刘沙王军卢玉展熊振远王琦王翊谭振柱刘长治石雨苏权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