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储交直流微网控制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50178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储交直流微网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电力系统分布式资源控制领域,包括将分布式光伏进行并网建立光储交直流微网,构建光伏控制法,控制直流微网上的光伏模块一直在最大功率点处工作;构建蓄电池控制法,当光伏模块发电过量时,控制储能系统吸收多余的电能,当光伏阵列发电不足时,储能系统释放能量,输出直流电至直流微网中;根据固定开关的频率构建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对逆变器进行并网控制;构建模块模型,将控制方法载入模型中对光储交直流微网进行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协调光储交直流微网中的资源,保证光伏模块以最大功率输出,同时保证直流微网中母线电压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分布式资源控制领域,特别是一种光储交直流微网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分布式光伏的发展,需要合理的控制策略将各种分布式光伏和蓄电池接入微网,对这些资源进行控制,以消纳分布式光伏,使其发电功率能够正常进入交流电网。否则,分布式光伏的接入会造成电压波动等问题,无法正常与交流电网连接。而在微网中,分布式光伏和蓄电池都在直流微网中,因此需要维持直流微网的母线电压稳定以及有良好的逆变策略。为此,本专利技术专利提出了一种光储交直流微网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2、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分布式光伏接入微网后,如何维持直流微网的母线电压稳定,以及制定良好的逆变策略。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储交直流微网控制方法,其包括,将分布式光伏进行并网建立光储交直流微网,构建光伏控制法,控制直流微网上的光伏模块一直在最大功率点处工作;构建蓄电池控制法,当光伏模块发电过量时,控制储能系统吸收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储交直流微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储交直流微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储交直流微网包括光伏模块、蓄电池、直流微网、逆变器和交流微网,光伏模块连接到直流微网,直流微网连接有蓄电池模块,最后直流微网经并网逆变器和交流微网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储交直流微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包括,基于电路数学模型得出离散的预测模型,由矢量角补偿方法实现延时补偿,再根据无差拍控制原理计算得到逆变器下一时刻的参考输出电压,在一个控制周期内由多个电压矢量合成此参考电压矢量,当参考电压矢量位于线性调制区内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储交直流微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储交直流微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储交直流微网包括光伏模块、蓄电池、直流微网、逆变器和交流微网,光伏模块连接到直流微网,直流微网连接有蓄电池模块,最后直流微网经并网逆变器和交流微网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储交直流微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包括,基于电路数学模型得出离散的预测模型,由矢量角补偿方法实现延时补偿,再根据无差拍控制原理计算得到逆变器下一时刻的参考输出电压,在一个控制周期内由多个电压矢量合成此参考电压矢量,当参考电压矢量位于线性调制区内时,根据其所在扇区来确定各候选电压矢量,由各候选电压矢量对应的价值函数值确定各自的工作时间,由七段法确定各自的工作顺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储交直流微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模型包括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和预测控制模型;所述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包括,逆变器相对于n点的输出相电压uan,ubn,ucn可表示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光储交直流微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控制模型包括,对两相静态参考系下的逆变器数学模型进行离散化处理,k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松谈竹奎刘斌惠恒宇孙宇航林呈辉徐玉韬张俊玮冯起辉陈敦辉唐赛秋杨一帆胡星星许乐李荣耀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