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环向封闭折板网壳结构的中心压力环及其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环向封闭折板网壳结构的中心压力环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50017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向封闭折板网壳结构的中心压力环及其施工方法,中心压力环包括:内环梁、外环梁、内外环连接梁和连接口;外环梁水平高度低于内环梁水平高度;内外环连接梁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内外环连接梁均匀地安装在内环梁外侧,多个内外环连接梁的端部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口;外环梁贯穿并固定在内外环连接梁中部的底部;上层网壳钢结构支架高位的径向连接杆和低位的径向连接杆分别与连接口和外环梁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高位径向连接杆的力传递至内环梁,将低位径向连接杆的力传递给外环梁,且内环梁和外环梁高度差的设置,将上层网壳钢结构支架施加给压力环的力分为上下两层来抵消,提高了节点的刚度,增大抗弯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具体涉及一种环向封闭折板网壳结构的中心压力环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超大型的钢结构支架,这些超大型的钢结构支架的生产及组装与维修需要大量的人员以及吊车进行操作。传统的钢结构支架的组装与维修技术均已成熟。

2、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同时,人们对建筑的审美方向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就出现了很多异形的钢结构支架。尤其是当上层异形钢结构网壳的下方没有竖向支撑结构时,可以将上层异形钢结构网壳设计为沿环向面的折面结构,但是这样的结构类似三角桁架,能够保证结构自身刚度,但是折面的三根径向连接杆会存在高差,当所有径向连接杆件交于顶部压力环时,由于截面较大杆件过密,压力环的受力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向封闭折板网壳结构的中心压力环,包括:内环梁、外环梁、内外环连接梁和连接口;内环梁和外环梁均为圆环结构,且外环梁的水平高度低于内环梁的水平高度;内外环连接梁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内外环连接梁均匀地安装在内环梁的外侧,且多个内外环连接梁的端部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口;外环梁贯穿内外环连接梁中部的底部,且外环梁与内外环连接梁固定连接;上层网壳钢结构支架的高位的径向连接杆与连接口固定连接,上层网壳钢结构支架的低位的径向连接杆与外环梁固定连接。

2、优选的,内外环连接梁的上半部分为矩形结构,内外环连接梁的下半部分为梯形结构;外环梁在内外环连接梁梯形结构处的中部贯穿内外环连接梁;在内外环连接梁内设置有多个内加强板。

3、优选的,内环梁和外环梁的高度差与上层网壳钢结构支架的高位径向连接杆和上层网壳钢结构支架的低位径向连接杆的高度差相等。

4、优选的,连接口的端部设置有搭接结构。

5、优选的,内外环连接梁数量及位置均与上层网壳钢结构支架的高位的径向连接杆的数量及位置相匹配。

6、优选的,内外环连接梁数量为24个,24个内外环连接梁均匀地安装在内环梁的外侧。

7、优选的,中心压力环包括24个压力环子单元;压力环子单元包括:内环梁子单元、外环梁子单元、内外环连接梁和连接口;内外环连接梁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内环梁子单元外侧的中部,且连接口固定安装在内外环连接梁的另一端;外环梁子单元贯穿内外环连接梁中部的底部,且外环梁子单元的中部与内外环连接梁固定连接;24个内环梁子单元相连接为内环梁;24个外环梁子单元相连接为外环梁。

8、基于统一设计思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环向封闭折板网壳结构的中心压力环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工厂加工压力环子单元,并将24个压力环子单元相拼接为等分压力环,其中所述等分压力环为三等分压力环或四等分压力环;步骤2、将拼接好的等分压力环运输至施工现场;步骤3、拼装支撑平台;步骤4、将拼接好的等分压力环吊装至支撑平台上,并将等分压力环拼装为中心压力环;步骤5、将中心压力环调整就位;步骤6、将两组第一上层网壳钢结构支架对称吊装就位,将位于第一上层网壳钢结构支架高位的第一径向连接杆与连接口固定连接,将位于第一上层网壳钢结构支架低位的第二径向连接杆与外环梁固定连接,并将第一上层网壳钢结构支架的底部固定;步骤7、将两组第二上层网壳钢结构支架对称吊装至第一上层网壳钢结构支架相邻的位置,将位于第二上层网壳钢结构支架低位的第三径向连接杆与外环梁固定连接,将位于第二上层网壳钢结构支架高位的第四径向连接杆与连接口固定连接,并将第二上层网壳钢结构支架的底部固定,将相邻的第一上层网壳钢结构支架和第二上层网壳钢结构支架连接;步骤8、重复步骤7,将第一上层网壳钢结构支架和第二上层网壳钢结构支架间隔安装,直至将所有的第一上层网壳钢结构支架和第二上层网壳钢结构支架安装完成。

9、优选的,在步骤1中,在工厂加工压力环子单元包括以下步骤:将外环梁子单元贯穿内外环连接梁中部的底部,并将外环梁子单元的中部与内外环连接梁固定连接;将内外环连接梁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内环梁子单元外侧的中部;将连接口固定安装在内外环连接梁的另一端。

10、优选的,在步骤1中,将24个压力环子单元相拼接为等分压力环包括以下步骤:将8个压力环子单元或6个压力环子单元分为一组;将同组内的压力环子单元拼接为等分压力环,其中,压力环子单元的内环梁子单元与相邻的压力环子单元的内环梁子单元相连接,压力环子单元的外环梁子单元与相邻的压力环子单元的外环梁子单元相连接。

11、与最接近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2、1、本专利技术将上层网壳钢结构支架的高位的径向连接杆与连接口固定连接,即将高位径向连接杆的力传递至内环梁,上层网壳钢结构支架的低位的径向连接杆与外环梁固定连接,即将低位径向连接杆的力传递给外环梁,整体的受力性能得到了提升。

13、2、本专利技术的内环梁和外环梁设置存在高度差,通过将内外环连接梁的下半部分为梯形结构,此种结构能够增加外环整体的刚度,增大抗弯强度,增加了架构整体的稳定性,同时节省了材料。

14、3、本专利技术将中心压力环分为多个结构相同的压力环子单元,并将压力环子单元拼装为等分子单元,简化了中心压力环的制作工艺,且增加了施工的速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向封闭折板网壳结构的中心压力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环梁(1)、外环梁(2)、内外环连接梁(3)和连接口(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向封闭折板网壳结构的中心压力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环连接梁(3)的上半部分为矩形结构,所述内外环连接梁(3)的下半部分为梯形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向封闭折板网壳结构的中心压力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梁(1)和所述外环梁(2)的高度差与所述上层网壳钢结构支架的高位径向连接杆和所述上层网壳钢结构支架的低位径向连接杆的高度差相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向封闭折板网壳结构的中心压力环,其特征在于,连接口(4)的端部设置有搭接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向封闭折板网壳结构的中心压力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环连接梁(3)数量及位置均与上层网壳钢结构支架的高位的径向连接杆的数量及位置相匹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向封闭折板网壳结构的中心压力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环连接梁(3)数量为24个,24个所述内外环连接梁(3)均匀地安装在所述内环梁(1)的外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向封闭折板网壳结构的中心压力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压力环包括24个压力环子单元;

8.一种环向封闭折板网壳结构的中心压力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在工厂加工压力环子单元包括以下步骤: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将24个压力环子单元相拼接为等分压力环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向封闭折板网壳结构的中心压力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环梁(1)、外环梁(2)、内外环连接梁(3)和连接口(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向封闭折板网壳结构的中心压力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环连接梁(3)的上半部分为矩形结构,所述内外环连接梁(3)的下半部分为梯形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向封闭折板网壳结构的中心压力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梁(1)和所述外环梁(2)的高度差与所述上层网壳钢结构支架的高位径向连接杆和所述上层网壳钢结构支架的低位径向连接杆的高度差相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向封闭折板网壳结构的中心压力环,其特征在于,连接口(4)的端部设置有搭接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向封闭折板网壳结构的中心压力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擒龙王瑞琦涂尊敬李庆贺张志尚刘力铭桑秀兴邵明星李凌雁王嘉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