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护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9544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24
一种钻孔灌注桩护筒。目前水上灌注桩钢护筒基本采用钢护筒整体埋设或螺栓连接形式。采用护筒整体埋设形式,后期钢护筒拆除需采用水下切割工艺进行水下切割作业,安全风险较大,且只能拆除泥面以上部分钢护筒,极大的增加了工程造价,浪费资源。一种钻孔灌注桩护筒,其组成包括:左护筒壁(5)和右护筒壁(3),左护筒壁和右护筒壁连接组成圆筒形管状护筒,左护筒壁和右护筒壁的拼接缝两侧固定连接有一组卡槽构件(2),且卡槽构件可在两个护筒拼接时互相咬合,左护筒壁和右护筒壁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吊耳(1),吊耳上插入有钢丝绳(4)。本技术应用于钻孔灌注桩护筒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钻孔灌注桩护筒


技术介绍

1、目前水上灌注桩钢护筒基本采用钢护筒整体埋设或螺栓连接形式。采用护筒整体埋设形式,后期钢护筒拆除需采用水下切割工艺进行水下切割作业,安全风险较大,且只能拆除泥面以上部分钢护筒,拆除钢护筒因变形基本只能作为废铁处理,极大的增加了工程造价,浪费资源。采用螺栓连接形式,后期护筒拆除需潜水作业拆除螺栓,因需要水下作业,安全风险较大,且拆卸复杂,人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钻孔灌注桩护筒。

2、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钻孔灌注桩护筒,其组成包括:左护筒壁和右护筒壁,所述的左护筒壁和所述的右护筒壁连接组成圆筒形管状护筒,所述的左护筒壁和所述的右护筒壁的拼接缝两侧固定连接有一组卡槽构件,且所述的卡槽构件可在两个护筒拼接时互相咬合。

4、所述的左护筒壁和所述的右护筒壁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吊耳,所述的吊耳上插入有钢丝绳,钢丝绳长度以护筒埋设后,可使钢丝绳一端置于护筒顶端为宜。

5、所述的钻孔灌注桩护筒,所述的左护筒壁和所述的右护筒壁由6〜8mm壁厚度的钢板卷制而成,其直径内径比桩身直径大100mm。

6、所述的钻孔灌注桩护筒,所述的卡槽构件采用10mm厚钢板,且相邻的两个卡槽构件之间的距离为250〜350mm。

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8、1.本技术传统的钢护筒整体埋设或螺栓连接形式相比,卡槽构件式钢护筒连接形式即可实现护筒的循环使用,也可避免水下切割、水下拆除等潜水作业内容,可极大降低钢护筒拆除时的安全风险,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护筒拆装简单,施工便捷,极大的降低了人工成本。

9、2.本技术与护筒整体埋设形式相比,卡槽构件式钢护筒无需水下切割作业,安全风险较小,且护筒可实现循环使用,极大的降低了工程造价,节约资源;于螺栓连接形式相比,护筒拆除无需潜水作业安全风险较小,且拆卸简便,人工成本较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钻孔灌注桩护筒,其组成包括:左护筒壁和右护筒壁,所述的左护筒壁和所述的右护筒壁连接组成圆筒形管状护筒,其特征是:所述的左护筒壁和所述的右护筒壁的拼接缝两侧固定连接有一组卡槽构件,且所述的卡槽构件可在两个护筒拼接时互相咬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孔灌注桩护筒,其特征是:所述的左护筒壁和所述的右护筒壁由6〜8mm壁厚度的钢板卷制而成,其直径内径比桩身直径大1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孔灌注桩护筒,其特征是:所述的卡槽构件采用10mm厚钢板,且相邻的两个卡槽构件之间的距离为250〜35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孔灌注桩护筒,其组成包括:左护筒壁和右护筒壁,所述的左护筒壁和所述的右护筒壁连接组成圆筒形管状护筒,其特征是:所述的左护筒壁和所述的右护筒壁的拼接缝两侧固定连接有一组卡槽构件,且所述的卡槽构件可在两个护筒拼接时互相咬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欢褚英杰董玉国祝圆陈晓磁郑远杰闫振华岳晗陈双龙廖衍金陈泽灵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霞浦核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