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灌胶生产线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灌胶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9417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2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灌胶生产线,属于灌胶技术领域。灌灌胶生产线包括机架、托板、进料输送线、第一烘干单元、灌胶单元和第二烘干组件,机架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包括上料工位、第一烘干工位、灌胶工位和第二烘干工位,进料输送线设置于机架上,进料输送线用于带动托板沿机架的长度方向在各个工位之间移动切换;第一烘干单元设置于第一烘干工位,第一烘干单元用于对托板上的目标工件进行预热处理;灌胶单元设置于灌胶工位,灌胶单元用于对托板上的目标工件进行灌胶;第二烘干组件设置于第二烘干工位,用于缩短目标工件上胶水的固化时间。这种灌胶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减小了工人的工作量,提高了灌胶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灌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灌胶生产线


技术介绍

1、灌胶机又称ab胶灌胶机,是专门对流体进行控制,并将液体点滴、涂覆、灌封于产品表面或产品内部的自动化机器,主要用于产品工艺中的胶水、油以及其他液体的粘接、灌注、涂层、密封、填充、点滴线形、弧形、圆形涂胶等。对于电子产品的灌胶作业时,现有的灌胶生产线仅能进行灌胶作业,如果进行固化作业,需要单独添加固化设备进行固化操作,从而无法形成全自动连续的生产工序,工序衔接性较差,需要逐步进行、操作复杂,自动化程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灌胶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减小了工人的工作量,提高了目标工件的灌胶效率和灌胶质量。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灌胶生产线,灌胶生产线包括机架、托板、进料输送线、第一烘干单元、灌胶单元和第二烘干组件,机架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包括上料工位、第一烘干工位、灌胶工位和第二烘干工位,托板用于承载待灌胶的目标工件;进料输送线设置于机架上,进料输送线用于带动托板沿机架的长度方向在各个工位之间移动切换;第一烘干单元设置于第一烘干工位,第一烘干单元用于对托板上的目标工件进行预热处理;灌胶单元设置于灌胶工位,灌胶单元用于对托板上的目标工件进行灌胶;第二烘干组件设置于第二烘干工位,第二烘干组件用于缩短目标工件上胶水的固化时间。

3、在本方案中,通过在机架上设置有上料工位,在上料工位处可以向托板上料待灌胶的目标工件,目标工件上料完成后,利用进料输送线带动托板连通目标工件一同依次经过第一烘干单元、灌胶单元和第二烘干单元,通过第一烘干工位处的第一烘干单元可以对托板以及托板上的目标工件进行预热,并将目标工件或者托板上残留的水分烘干,避免水分影响目标工件后续的灌胶作业,在进料输送线的作用下,经过预热后的托板带着目标工件转移至灌胶单元,利用灌胶单元对目标工件进行灌胶作业,完成对目标工件的灌胶工序后,灌胶完成后的目标工件转移至第二烘干单元,第二烘干单元可以缩短目标工件上胶水的固化时间,使其目标工件移出第二烘干单元后,目标工件上的胶水已经初步固化完成,便于工作人员将目标工件转移或者进行检测工序。因此,本方案中通过将预热-灌胶-固化三个工序集成化至同一生产线中,大大提高了对目标工件的灌胶效率,减少了工人的劳动量,并且由于灌胶完成后的目标工件已经进行预固化,这样后续即使工作人员在转移过程中出现抖动或碰撞现象,也不会影响目标工件的灌胶质量,从而相应提高了目标工件的灌胶质量。

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烘干单元包括第一烘箱、第一加热管和第一风机,第一烘箱的内部具有沿机架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烘道,进料输送线贯穿于第一烘道设置,第一加热管设置于第一烘箱的内壁,第一风机设置于第一烘箱的顶部,且第一风机的出风口朝向于进料输送线方向;第一烘箱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控制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第一烘箱内的温度,第一控制器用于将第一烘箱内的温度维持在第一预设温度区间。

5、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烘箱可以提供周侧相对较为密闭的空间,当托板带着目标工件进入于第一烘箱后,第一烘箱内的第一加热管的存在,可以起到加热控温的功能,而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控制器的配合,可以将第一烘箱内的环境温度控制第一预设温度区间,利用该环境温度可以对托板或者目标工件上的残留的水分进行烘干并起到预热的目的,避免因目标工件上残留有水分而影响后续的灌胶质量,并且预热后的目标工件更利于灌胶作业时胶水与目标工件的粘接效果更好,从而利于后续目标工件的灌胶作业,从而保证目标工件的灌胶质量。并且,通过在第一烘箱内设置有第一风机,第一风机可以向第一烘箱内正向吹风,与第一加热管共同配合,更利于托板或者目标工件上的残留的水分的挥发和烘干,烘干预热效果更好。

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烘干单元包括第二烘箱、第二加热管和第二风机,第二烘箱的内部具有沿机架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烘道,进料输送线贯穿于第二烘道设置,第二加热管设置于第二烘箱的内壁,第二风机设置于第二烘箱的顶部,且第二风机的出风口朝向于进料输送线方向;第二烘箱内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控制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第二烘箱内的温度,第二控制器用于将第二烘箱内的温度维持在第二预设温度区间。

7、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烘箱可以提供周侧相对较为密闭的空间,当灌胶完成后,托板带着目标工件进入于第二烘箱后,第二烘箱内的第二加热管的存在,可以起到加热控温的功能,而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控制器的配合,可以将第二烘箱内的环境温度控制第二预设温度区间,利用该环境温度可以加快目标工件上的胶水固化的速率,从而缩短目标工件上胶水固化所需要的时间,相应提高了目标工件的灌胶效率。并且,通过在第二烘箱内设置有第二风机,第二风机可以向第二烘箱内正向吹风,与第二加热管共同配合,更利于目标工件上的胶水的固化。

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烘箱和第二烘箱的外周侧设置有保温装置。

9、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烘箱的外周侧设置有保温装置,保温装置可以起到保温效果,利于第一烘箱内的空气温度维持在第一预设温度区间,以确保对托板以及目标工件的预热烘干效果,通过在第二烘箱的外周侧设置有保温装置,利于第二烘箱内的空气温度维持在第二预设温度区间,从而缩短对灌胶后的目标工件上胶水固化所需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烘箱和第二烘箱的外周侧设置有观察窗。

11、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烘箱和第二烘箱的外周侧设置有观察窗,观察窗的设置,工作人员可以透过观察窗观察第一烘箱或者第二烘箱内的内部情况,利于工作人员掌握施工进度,并在特殊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对应措施,安全生产保障性更高。

12、在一些实施例中,灌胶单元包括多轴移动模组和出胶组件,出胶组件安装于多轴移动模组,多轴移动模组用于带动出胶组件移动,出胶组件包括固定板、出胶泵、混胶管和多个储胶筒,固定板安装于多轴移动模组,储胶筒安装于固定板,多个储胶筒用于储存不同种类的胶水,出胶泵连通于储胶筒,以用于将储胶筒内的胶水输送至混胶管,出胶泵上连接有计量机构,混胶管的下端为点胶管,点胶管用于向目标工件进行灌胶作业。

13、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多轴移动模组可以起到调节出胶组件位置的作用,而出胶泵可以将储胶筒内的胶水向外输送,并在计量机构的作用下起到定量的功能,通过混胶管可以将不同种类的胶混合并通过点胶管向目标工件进行灌胶作业,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对目标工件的灌胶作业。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机架包括上层架体和下层架体,上层架体与下层架体构成机架,且下层架体位于上层架体的下方,进料输送线设置于上层架体上,下层架体上设置有下层输送线,下层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与进料输送线的输送方向相反,下层输送线用于将与目标工件分离后空闲的托板回输至上料工位。

15、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机架采用为双层结构,这样上层架体上布置有进料输送线,进料输送线可以实现将目标工件的上料、烘干预热、灌胶和第二次烘干,并且上层架体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烘干单元包括第一烘箱、第一加热管和第一风机,所述第一烘箱的内部具有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烘道,所述进料输送线贯穿于所述第一烘道设置,所述第一加热管设置于所述第一烘箱的内壁,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烘箱的顶部,且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口朝向于所述进料输送线方向;所述第一烘箱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第一烘箱内的温度,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将所述第一烘箱内的温度维持在第一预设温度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烘干单元包括第二烘箱、第二加热管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二烘箱的内部具有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烘道,所述进料输送线贯穿于所述第二烘道设置,所述第二加热管设置于所述第二烘箱的内壁,所述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烘箱的顶部,且所述第二风机的出风口朝向于所述进料输送线方向;所述第二烘箱内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第二烘箱内的温度,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将所述第二烘箱内的温度维持在第二预设温度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灌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烘箱和所述第二烘箱的外周侧设置有保温装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灌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烘箱和所述第二烘箱的外周侧设置有观察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胶单元包括多轴移动模组和出胶组件,所述出胶组件安装于所述多轴移动模组,所述多轴移动模组用于带动所述出胶组件移动,所述出胶组件包括固定板、出胶泵、混胶管和多个储胶筒,所述固定板安装于所述多轴移动模组,所述储胶筒安装于所述固定板,多个所述储胶筒用于储存不同种类的胶水,所述出胶泵连通于所述储胶筒,以用于将所述储胶筒内的胶水输送至所述混胶管,所述出胶泵上连接有计量机构,所述混胶管的下端为点胶管,所述点胶管用于向目标工件进行灌胶作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上层架体和下层架体,所述上层架体与所述下层架体构成所述机架,且所述下层架体位于所述上层架体的下方,所述进料输送线设置于所述上层架体上,所述下层架体上设置有下层输送线,所述下层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与所述进料输送线的输送方向相反,所述下层输送线用于将与目标工件分离后空闲的所述托板回输至所述上料工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灌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工位处设置于第一升降平台,所述第一升降平台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第一升降平台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升降平台与所述下层输送线的出料侧衔接,当所述第一升降平台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升降平台与所述进料输送线的进料侧衔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灌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平台和第二升降平台上均对应设置有竖向驱动件、皮带输送机和光电感应部件,所述竖向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升降平台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或所述第二升降平台在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之间切换,所述皮带输送机用于将所述第一升降平台或所述第二升降平台上的托板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转移。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还包括检测工位,所述检测工位位于所述第二烘干工位的下游,所述检测工位包括绝缘检测工作台,操作人员在所述检测工作台上通过万用表对放置在工件载具上的目标工件进行绝缘性能检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烘干单元包括第一烘箱、第一加热管和第一风机,所述第一烘箱的内部具有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烘道,所述进料输送线贯穿于所述第一烘道设置,所述第一加热管设置于所述第一烘箱的内壁,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烘箱的顶部,且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口朝向于所述进料输送线方向;所述第一烘箱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第一烘箱内的温度,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将所述第一烘箱内的温度维持在第一预设温度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烘干单元包括第二烘箱、第二加热管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二烘箱的内部具有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烘道,所述进料输送线贯穿于所述第二烘道设置,所述第二加热管设置于所述第二烘箱的内壁,所述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烘箱的顶部,且所述第二风机的出风口朝向于所述进料输送线方向;所述第二烘箱内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第二烘箱内的温度,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将所述第二烘箱内的温度维持在第二预设温度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灌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烘箱和所述第二烘箱的外周侧设置有保温装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灌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烘箱和所述第二烘箱的外周侧设置有观察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胶单元包括多轴移动模组和出胶组件,所述出胶组件安装于所述多轴移动模组,所述多轴移动模组用于带动所述出胶组件移动,所述出胶组件包括固定板、出胶泵、混胶管和多个储胶筒,所述固定板安装于所述多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焕军常万良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顺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