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S-T吸收可近红外光激发光解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_技高网

一种基于S-T吸收可近红外光激发光解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049338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S‑T吸收可近红外光激发光解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其是将锇(II)配合物Os(bptpy)<subgt;2</subgt;(PF<subgt;6</subgt;)<subgt;2</subgt;和光解分子BODIPY‑PNBA利用共嵌段聚合物PLA5000‑mPEG3400在水溶液中通过亲疏水作用自组装而成。该纳米粒子可在650~750nm的近红外光激发下发生光解反应,释放荧光猝灭基团PNBA,具有良好的光解反应效率;该纳米粒子释放出PNBA后其荧光发射强度增加,通过监测荧光强度变化即可反映光解反应进程,因此其光解反应过程具有可实时可视化监控的优点;该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水分散性和极低的细胞毒性,在细胞成像、可控药物释放和临床治疗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材料和特殊材料,具体涉及到一种基于s-t吸收可近红外光激发光解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基于光解反应的光控释放系统具有非侵入性、时空可控性等优点,在生物、临床医学、医药等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生物医学应用中,因为长波长的光源表现出更深的组织穿透深度和更低的细胞光毒性,所以实现光切基团(ppgs)的近红外光激发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此外,还希望光解反应体系能够在水溶液中进行,从而提高反应体系的生物相容性。因此发展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近红外光激发光解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2、目前能够在水溶液中实现近红外光激发的光解反应的设计策略一般是在可近红外光激发的ppgs上修饰聚乙二醇提高分子的水溶性,在活细胞中实现了近红外光控释放。通过水溶性多光子上转换系统也能够在水溶液中实现近红外光激发的光解反应。然而上述已报道的方法存在合成过程复杂、光解效率低、激发光源功率高造成局部过热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潜力。因此发展能够简单高效地在水溶液中实现近红外光激发的光解反应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2、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3、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s-t吸收可近红外光激发光解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其是将能量给体和能量受体利用共嵌段聚合物在水溶液中自组装而成;其中,能量给体为在近红外区间具有s-t吸收的敏化剂;能量受体能在t1态发生光解过程;能量给体的t1态能级高于能量受体。

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于s-t吸收可近红外光激发光解纳米粒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能量给体为在650~750nm处具有s-t吸收特性的锇(ii)配合物os(bptpy)2(pf6)2,所述能量受体为光解分子bodipy-pnba,所述共嵌段聚合物为pla5000-mpeg3400。

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于s-t吸收可近红外光激发光解纳米粒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在水溶液中自组装为在水溶液中通过亲疏水作用自组装。

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于s-t吸收可近红外光激发光解纳米粒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纳米粒子为球状,平均粒径在50nm~80nm之间,可完全在水溶液中分散并且在其包含物浓度不超过50μm时具有大于80%的细胞存活率。

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于s-t吸收可近红外光激发光解纳米粒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纳米粒子可反应光解反应进程,可实时可视化监控反应。

8、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s-t吸收可近红外光激发光解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9、将pla5000-mpeg3400、bodipy-pnba和锇(ii)配合物os(bptpy)2(pf6)2加入到丙酮溶液中混合均匀;

10、加入到剧烈涡旋搅拌的去离子水中,透析,去除残留的有机溶剂,过滤,得纳米粒子水溶液,即为基于s-t吸收可近红外光激发光解纳米粒子。

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pla5000-mpeg3400、bodipy-pnba、锇(ii)配合物os(bptpy)2(pf6)2、丙酮和去离子水的容积比为20μl:16μl:48μl:180μl:0.8ml。

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剧烈涡旋搅拌,其中,搅拌速率为1800~2400r/min。

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过滤为使用0.22μm水相微孔滤膜进行过滤。

1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s-t吸收可近红外光激发光解纳米粒子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粒子可应用于细胞成像、可控药物释放和临床治疗领域。

15、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

16、(1)本专利技术制得的基于s-t吸收可近红外光激发光解纳米粒子实现了650~750nm近红外光激发的光解反应,使其具有更深的生物组织穿透深度,在光控药物释放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17、(2)本专利技术制得的基于s-t吸收可近红外光激发光解纳米粒子被光激发发生光解反应后,其荧光强度增加,通过监测荧光强度变化即可反映光解反应进程,具有可实时可视化监控反应的优点。

18、(3)本专利技术制得的基于s-t吸收可近红外光激发光解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水分散性和很低的细胞毒性,非常适合于生物医学相关的应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S-T吸收可近红外光激发光解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其是将能量给体和能量受体利用共嵌段聚合物在水溶液中自组装而成;其中,能量给体为在近红外区间具有S-T吸收的敏化剂;能量受体能在T1态发生光解过程;能量给体的T1态能级高于能量受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T吸收可近红外光激发光解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给体为在650~750nm处具有S-T吸收特性的锇(II)配合物Os(bptpy)2(PF6)2,所述能量受体为光解分子BODIPY-PNBA,所述共嵌段聚合物为PLA5000-mPEG340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T吸收可近红外光激发光解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水溶液中自组装为在水溶液中通过亲疏水作用自组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T吸收可近红外光激发光解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粒子为球状,平均粒径在50nm~80nm之间,可完全在水溶液中分散并且在其包含物浓度不超过50μM时具有大于80%的细胞存活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T吸收可近红外光激发光解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粒子可反应光解反应进程,可实时可视化监控反应。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基于S-T吸收可近红外光激发光解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LA5000-mPEG3400、BODIPY-PNBA、锇(II)配合物Os(bptpy)2(PF6)2、丙酮和去离子水的容积比为20μL:16μL:48μL:180μL:0.8mL。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剧烈涡旋搅拌,其中,搅拌速率为1800~2400r/min。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为使用0.22μm水相微孔滤膜进行过滤。

10.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基于S-T吸收可近红外光激发光解纳米粒子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粒子可应用于细胞成像、可控药物释放和临床治疗领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s-t吸收可近红外光激发光解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其是将能量给体和能量受体利用共嵌段聚合物在水溶液中自组装而成;其中,能量给体为在近红外区间具有s-t吸收的敏化剂;能量受体能在t1态发生光解过程;能量给体的t1态能级高于能量受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t吸收可近红外光激发光解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给体为在650~750nm处具有s-t吸收特性的锇(ii)配合物os(bptpy)2(pf6)2,所述能量受体为光解分子bodipy-pnba,所述共嵌段聚合物为pla5000-mpeg340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t吸收可近红外光激发光解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水溶液中自组装为在水溶液中通过亲疏水作用自组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t吸收可近红外光激发光解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粒子为球状,平均粒径在50nm~80nm之间,可完全在水溶液中分散并且在其包含物浓度不超过50μm时具有大于80%的细胞存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雯朱涛陆东浩杨舒赵强刘淑娟李咏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