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外壳定位结构及微电机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9286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2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外壳定位结构及微电机生产线,包括固定件、移动件、动力装置、外壳固定器、电机、感应定位模块;所述外壳固定于所述外壳固定器上,且所述外壳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移动件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件上;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移动件朝所述外壳位移;所述移动件朝向所述外壳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定位柱;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外壳固定器旋转;所述感应定位模块通过感应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定位孔的位置关系来控制所述电机。通过感应定位模块来感应定位柱和定位孔的位置关系来控制电机,而电机驱动外壳固定器旋转能帮助定位柱插入定位孔内,当定位完毕后感应定位模块能及时停止电机工作,实现微电机外壳的自动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微电机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外壳定位结构及微电机生产线


技术介绍

1、目前业内微电机产线的电机外壳定位主要靠视觉系统检测,投入成本较高,且容易受环境光线影响误判,如果电机外壳与磁瓦角度不满足产品要求,则严重影响产品性能,且贴装磁瓦后不可进行人工修复,这样使公司造成额外的损失。而且视觉系统的使用,对调试人员和维护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且需要定期进行性能点检维护,投入人力成本较高。故亟需一种微电机生产线的电机外壳定位结构,能实现汽车水平电机产线用的全自动外壳定位,可以快速调整并定位电机外壳角度,保证后续磁瓦贴装工艺的角度要求。

2、专利号为“cn202222298411.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式微电机机壳定位结构,利用一个步进电机提供动力,并通过主动齿轮和齿条的啮合传动,将动力传递到至少两个定位组件,以使至少两个定位组件能够同时开合活动在导向座上,从而实现电机机壳的定位。但是这种结构的定位精度不高,且自动化程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外壳定位结构及微电机生产线,通过机械方式实现微电机外壳的自动检测和定位,节省视觉检测系统的使用,以提高微电机外壳的定位精度,同时提高微电机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电机外壳定位结构,包括固定件、移动件、动力装置、外壳固定器、电机、感应定位模块;所述外壳固定于所述外壳固定器上,且所述外壳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移动件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件上;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移动件朝所述外壳位移;所述移动件朝向所述外壳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定位柱;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外壳固定器旋转;所述感应定位模块通过感应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定位孔的位置关系来控制所述电机。

4、本技术的一种电机外壳定位结构,通过感应定位模块来感应定位柱和定位孔的位置关系来控制电机,而电机驱动外壳固定器旋转能帮助定位柱插入定位孔内,当定位完毕后感应定位模块能及时停止电机工作,实现微电机外壳的自动定位,这种电机外壳定位结构的定位精度高,且自动化程度高。

5、优选的,所述电机外壳定位结构还包括弹簧;所述移动件包括第一推杆和限位柱;所述多个定位柱包括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推杆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推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弹簧和所述限位柱弹性连接。

6、优选的,所述感应定位模块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一感应片、第二感应片;所述第一传感器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件的顶壁的一侧上;所述第一感应片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推杆上,所述第一感应片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件的顶壁的另一侧上;所述第二感应片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推杆上,所述第二感应片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传感器。

7、优选的,所述移动件包括上移动部、下移动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所述上移动部的一侧和所述下移动部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上移动部的另一侧和所述下移动部的另一侧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上移动部的底壁和所述下移动部的顶壁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移动件通过所述容纳腔套设于所述固定件的外部。

8、优选的,所述固定件的顶壁设置有第一导轨;所述固定件的顶壁通过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上移动部的底壁滑动连接;所述固定件的底壁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固定件的底壁通过所述第二导轨和所述下移动部的顶壁滑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一推杆设置于所述上移动部的顶壁上;所述移动件包括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设置于所述下移动部的底壁上;所述多个定位柱包括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推杆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二定位柱;所述多个定位孔包括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一定位孔位于同一高度;所述第二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孔位于同一高度。

10、优选的,所述电机外壳定位结构还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设置于所述固定件的一侧;所述第二气缸设置于所述固定件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均包括气缸延伸段;所述第一气缸的气缸延伸段和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气缸延伸段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电机外壳定位结构还包括工作台和联轴器;所述工作台包括台面;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外壳固定器均设置于所述台面上;所述工作台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联轴器的底端位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外壳固定器设置于所述联轴器的顶端。

12、优选的,所述工作台还包括安装间;所述安装间和所述台面通过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电机位于所述安装间内;所述电机的一端设置有转动轴;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转动轴和所述联轴器的底端传动连接。

1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微电机生产线,包括上述的电机外壳定位结构。

14、有益效果:

15、本技术的一种电机外壳定位结构及微电机生产线,通过感应定位模块来感应定位柱和定位孔的位置关系来控制电机,而电机驱动外壳固定器旋转能帮助定位柱插入定位孔内,当定位完毕后感应定位模块能及时停止电机工作,实现微电机外壳的自动定位,这种电机外壳定位结构的定位精度高,且自动化程度高。该电机外壳定位结构能代替
技术介绍
中的视觉系统检测方式,可实现降低设备投入成本、人工维护成本、提升产品品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外壳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件(10)、移动件(20)、动力装置、外壳固定器(50)、电机(80)、感应定位模块;所述外壳(200)固定于所述外壳固定器(50)上,且所述外壳(200)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移动件(20)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件(10)上;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移动件(20)朝所述外壳(200)位移;所述移动件(20)朝向所述外壳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定位柱;所述电机(80)驱动所述外壳固定器(50)旋转;所述感应定位模块通过感应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定位孔的位置关系来控制所述电机(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外壳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外壳定位结构还包括弹簧(40);所述移动件(20)包括第一推杆(23)和限位柱(26);所述多个定位柱包括第一定位柱(24);所述第一推杆(23)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柱(24);所述第一推杆(23)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弹簧(40)和所述限位柱(26)弹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外壳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定位模块包括第一传感器(13)、第二传感器(14)、第一感应片(21)、第二感应片(22);所述第一传感器(13)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件(10)的顶壁的一侧上;所述第一感应片(21)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推杆(23)上,所述第一感应片(21)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传感器(13);所述第二传感器(14)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件(10)的顶壁的另一侧上;所述第二感应片(22)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推杆(23)上,所述第二感应片(22)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传感器(1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外壳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20)包括上移动部、下移动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所述上移动部的一侧和所述下移动部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上移动部的另一侧和所述下移动部的另一侧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上移动部的底壁和所述下移动部的顶壁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移动件(20)通过所述容纳腔套设于所述固定件(10)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外壳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0)的顶壁设置有第一导轨(11);所述固定件(10)的顶壁通过所述第一导轨(11)和所述上移动部的底壁滑动连接;所述固定件(10)的底壁设置有第二导轨(12);所述固定件(10)的底壁通过所述第二导轨(12)和所述下移动部的顶壁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外壳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杆(23)设置于所述上移动部的顶壁上;所述移动件(20)包括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设置于所述下移动部的底壁上;所述多个定位柱包括第二定位柱(25);所述第二推杆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二定位柱(25);所述多个定位孔包括第一定位孔(201)和第二定位孔(202);所述第一定位柱(24)和所述第一定位孔(201)位于同一高度;所述第二定位柱(25)和所述第二定位孔(202)位于同一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外壳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外壳定位结构还包括第一气缸(30)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30)设置于所述固定件(10)的一侧;所述第二气缸设置于所述固定件(10)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气缸(30)和所述第二气缸均包括气缸延伸段;所述第一气缸(30)的气缸延伸段和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气缸延伸段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外壳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外壳定位结构还包括工作台(100)和联轴器(60);所述工作台(100)包括台面;所述固定件(10)和所述外壳固定器(50)均设置于所述台面上;所述工作台(100)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联轴器(60)的底端位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外壳固定器(50)设置于所述联轴器(60)的顶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外壳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00)还包括安装间;所述安装间和所述台面通过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电机(80)位于所述安装间内;所述电机(80)的一端设置有转动轴(70);所述电机(80)通过所述转动轴(70)和所述联轴器(60)的底端传动连接。

10.一种微电机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外壳定位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外壳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件(10)、移动件(20)、动力装置、外壳固定器(50)、电机(80)、感应定位模块;所述外壳(200)固定于所述外壳固定器(50)上,且所述外壳(200)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移动件(20)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件(10)上;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移动件(20)朝所述外壳(200)位移;所述移动件(20)朝向所述外壳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定位柱;所述电机(80)驱动所述外壳固定器(50)旋转;所述感应定位模块通过感应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定位孔的位置关系来控制所述电机(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外壳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外壳定位结构还包括弹簧(40);所述移动件(20)包括第一推杆(23)和限位柱(26);所述多个定位柱包括第一定位柱(24);所述第一推杆(23)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柱(24);所述第一推杆(23)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弹簧(40)和所述限位柱(26)弹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外壳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定位模块包括第一传感器(13)、第二传感器(14)、第一感应片(21)、第二感应片(22);所述第一传感器(13)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件(10)的顶壁的一侧上;所述第一感应片(21)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推杆(23)上,所述第一感应片(21)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传感器(13);所述第二传感器(14)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件(10)的顶壁的另一侧上;所述第二感应片(22)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推杆(23)上,所述第二感应片(22)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传感器(1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外壳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20)包括上移动部、下移动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所述上移动部的一侧和所述下移动部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上移动部的另一侧和所述下移动部的另一侧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上移动部的底壁和所述下移动部的顶壁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移动件(20)通过所述容纳腔套设于所述固定件(10)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外壳定位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蔚健朱峻杰陈红阵陈建国邓仕权
申请(专利权)人: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