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扇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9073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2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风扇控制装置,该风扇控制装置包括:电源模块、控制模块、显示模块、电位模块、风扇驱动模块、接口模块和传感器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连接至所述显示模块、所述电位模块、所述风扇驱动模块、所述接口模块和所述传感器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用于向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显示模块、所述电位模块、所述风扇驱动模块、所述接口模块和所述传感器模块供电。该装置可以通过对风扇接入的电源进行脉宽调制这一方式来实现风扇转速的调制,也可以根据空气质量调节风扇转速,有效提高风扇的静音效果,提高风扇转速变化的平滑程度。本技术涉及电源控制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源控制,尤其是一种风扇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追求日益严格,尤其是对空气质量的要求。正因此,市场上陆续推出了不同款式的简易版空气过滤器(cr-box)、家用空气净化器、新风机等空气过滤设备。而简易版空气过滤器的本质是由一个箱式风扇或机箱风扇(包括机箱风扇阵列),与若干个hepa滤网组成的,其通过风扇的带动室内空气通过hepa滤网,有效过滤掉空气中的微粒,达到净化空气、加快室内空气循环的效果。

2、目前,人们通常使用固定电压式电源适配器或手动调压式电源适配器去搭配风扇,并直接通过调节电压的方式来实现风扇转速的调整,无法实现根据空气质量调节风扇转速的功能,而且风扇转速的变化并不平滑,风扇转速变化时的噪音较大。

3、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还亟需解决和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2、为此,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扇控制装置,该装置可以通过对风扇接入的电源进行脉宽调制这一方式来实现风扇转速的调制,也可以根据空气质量调节风扇转速,有效提高风扇的静音效果,提高风扇转速变化的平滑程度。

3、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扇控制装置,包括:

4、电源模块、控制模块、显示模块、电位模块、风扇驱动模块、接口模块和传感器模块;

5、所述控制模块连接至所述显示模块、所述电位模块、所述风扇驱动模块、所述接口模块和所述传感器模块;

6、所述电源模块用于向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显示模块、所述电位模块、所述风扇驱动模块、所述接口模块和所述传感器模块供电。

7、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控制装置还包括无线模块,所述无线模块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

8、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变压滤波子单元和电压转换子单元;

9、所述变压滤波子单元的第一端外接市电,所述变压滤波子单元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电压转换子单元。

10、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压转换子单元包括78l05芯片,所述78l05芯片的第三引脚连接至变压滤波子单元的第二端。

11、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电源检测子单元和电源反馈子单元;

12、所述电源检测子单元的第一端连接至变压滤波子单元的第三端,所述电源检测子单元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电源反馈子单元,所述电源检测子单元的第三端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

13、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反馈子单元包括pc817芯片,所述pc817芯片的第四引脚连接至所述电源检测子单元的第二端。

14、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n32g003芯片,所述n32g003芯片的第十三引脚连接至所述风扇驱动模块。

15、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位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16、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

17、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至电源模块;

18、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

19、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驱动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nmos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一电感、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和风机端口;

20、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至所述电源模块,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

21、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三极管连接至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端;

22、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

23、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nmos管的源极,所述nmos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一端;

24、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风机端口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风机端口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端。

25、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口模块包括swd接口、usb接口或开关接口中的至少一种。

26、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27、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风扇控制装置,包括:电源模块、控制模块、显示模块、电位模块、风扇驱动模块、接口模块和传感器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连接至所述显示模块、所述电位模块、所述风扇驱动模块、所述接口模块和所述传感器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用于向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显示模块、所述电位模块、所述风扇驱动模块、所述接口模块和所述传感器模块供电。该装置可以通过对风扇接入的电源进行脉宽调制这一方式来实现风扇转速的调制,也可以根据空气质量调节风扇转速,有效提高风扇的静音效果,提高风扇转速变化的平滑程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控制模块、显示模块、电位模块、风扇驱动模块、接口模块和传感器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控制装置还包括无线模块,所述无线模块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变压滤波子单元和电压转换子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子单元包括78L05芯片,所述78L05芯片的第三引脚连接至变压滤波子单元的第二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电源检测子单元和电源反馈子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反馈子单元包括PC817芯片,所述PC817芯片的第四引脚连接至所述电源检测子单元的第二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N32G003芯片,所述N32G003芯片的第十三引脚连接至所述风扇驱动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位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驱动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NMOS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一电感、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和风机端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模块包括SWD接口、USB接口或开关接口中的至少一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控制模块、显示模块、电位模块、风扇驱动模块、接口模块和传感器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控制装置还包括无线模块,所述无线模块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变压滤波子单元和电压转换子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子单元包括78l05芯片,所述78l05芯片的第三引脚连接至变压滤波子单元的第二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电源检测子单元和电源反馈子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反馈子单元包括pc817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彬梁均国卢键良黄永贤陈晓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科运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