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防洪主动排水去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9006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20
本技术属于河道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道防洪主动排水去渣装置,包括:阻挡转动门、主排水管道以及次排水管道,主排水管道两端的内部以及次排水管道的内部均安装有阻挡转动门,阻挡转动门内部固定安装有电子转动杆,通过设置的电子转动杆能够在连接外部电源的情况下通过外部控制端对其进行控制,外部控制端能够对三个电子转动杆独立控制,通过控制电子转动杆的转动来带动阻挡转动门转动,从而解除阻挡转动门对主排水管道以及次排水管道内部的水流的阻挡,以此达到主动排水的效果,通过转动主排水管道中的阻挡转动门能够对河道进行排水,通过打开次排水管道内部的电子转动杆能够对水流进行分流,减少主排水管道的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河道治理,尤其涉及一种河道防洪主动排水去渣装置


技术介绍

1、现有的大多数河道在纵向上仅由单一的一条河道构成,这样在遇到极端气候条件比如特大暴雨时,这类河道由于排水能力有限,不能尽快且有效地排水,很容易造成内涝。

2、例如公开号为cn21864349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河道防涝排水装置,其包括安装在河岸护砌上的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t型稳定支架,所述t型稳定支架的外表面设置有定位移动机构,所述定位移动机构包括移动滑杆和水位浮球,所述移动滑杆的内壁与所述t型稳定支架的外表面滑动卡接,所述水位浮球设置在所述移动滑杆的一端,并根据河道水位的上涨使得所述水位浮球上移。

3、该专利在使用时存在着一些缺点,如:该河道防涝排水装置中的浮球收纳筐对水位浮球进行收纳,同时浮球收纳筐减少水流对水位浮球的冲刷,并使得水流能正常流通,从而进行排水,但是该装置无法主动对河道进行排水,且无法对水流进行分流、无法控制水流的流速以及流量,这样容易使得排水管道的排水压力过大,从而损害排水管道的使用寿命;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河道防洪主动排水去渣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河道防洪主动排水去渣装置,达到能够主动对河道进行排水,且能够控制水流的流速以及流量,达到对水流进行分流排水的效果。

2、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河道防洪主动排水去渣装置,包括:

3、阻挡转动门、主排水管道以及次排水管道,所述主排水管道两端的内部以及次排水管道的内部均安装有所述阻挡转动门,所述阻挡转动门内部固定安装有电子转动杆,所述电子转动杆通过电信号与外部控制端进行连接,所述电子转动杆的两端均贯穿所述阻挡转动门并延伸至所述主排水管道以及所述次排水管道中。

4、基于上述结构,通过转动主排水管道中的阻挡转动门能够对河道进行排水,通过打开次排水管道内部的电子转动杆能够对水流进行分流。

5、优选的,所述主排水管道靠近出水端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检修管道以及所述次排水管道,所述次排水管道与所述检修管道相互垂直,所述主排水管道分别与所述检修管道以及所述次排水管道相互贯通。

6、进一步地,通过控制主排水管道以及次排水管道中的阻挡转动门能够实现对排水量以及排水水流速度的控制。

7、优选的,所述主排水管道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位于所述主排水管道中的两个所述阻挡转动门之间,所述主排水管道内壁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二过滤板位于所述第一过滤板与所述主排水管道的入水端之间。

8、进一步地,第一过滤板以及第二过滤板中间的滤网均可进行更换,从而能够保证主排水管道具有良好的过滤功能。

9、优选的,所述第二过滤板下端安装有流通管,所述流通管的一端与所述主排水管道贯通相连,所述流通管远离所述主排水管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泥浆泵,所述泥浆泵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泥浆泵安装在地表表面。

10、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的流通管能够将第二过滤板过滤的泥沙进行引导,便于对泥沙的排出,通过设置的泥浆泵能够在接通外部电源的情况下将泥沙进行抽取排出。

11、优选的,所述主排水管道、所述次排水管道以及所述检修管道均埋深于地底,所述主排水管道的入水端与河道出水口进行连接。

12、进一步地,主排水管道、次排水管道以及检修管道均安装在地下,能够减少外部因素对该装置带来的影响,从而能够达到延长该装置的使用寿命,节约资源。

13、优选的,所述检修管道的上端与地面平齐,所述检修管道的上端设置有管道盖,所述管道盖表面开设有四个孔洞,所述检修管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爬梯若干。

14、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管道盖能够对检修管道进行封闭,能够防止外部人员因意外从检修管道的管道口掉入,同时也可以防止外部物体从检修管道的入口落入主排水管道内部,通过设置的孔洞不仅能够在雨季时保证雨水能够从孔洞流入检修管道,同时也便于对管道盖进行搬运与安装,通过设置的爬梯能够便于使用人员进入检修管道,从而进行后续的清理以及维修工作。

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6、1.该一种河道防洪主动排水去渣装置,通过设置阻挡转动门能够对主排水管道以及次排水管道内部的水流进行阻挡,通过设置的电子转动杆能够在连接外部电源的情况下通过外部控制端对其进行控制,外部控制端能够对三个电子转动杆独立控制,通过控制电子转动杆的转动来带动阻挡转动门转动,从而解除阻挡转动门对主排水管道以及次排水管道内部的水流的阻挡,以此达到主动排水的效果,通过转动主排水管道中的阻挡转动门能够对河道进行排水,通过打开次排水管道内部的电子转动杆能够对水流进行分流,减少主排水管道的负担,通过关闭靠近主排水管道入水端的阻挡转动门能够停止对水流的排放,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主排水管道以及次排水管道中无法排出的杂物进行清理以及对管道内部设备的更换与维修。

17、2.该一种河道防洪主动排水去渣装置,第一过滤板中部可拆卸安装有滤网,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第一过滤板中的滤网进行清洁与更换,通过设置的第一过滤板能够将水流中的杂质进行过滤,通过设置的第二过滤板能够对泥沙进行过滤,泥沙被第一过滤板阻挡,泥沙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沉淀,通过第二过滤板向外排出,防止主排水管道因泥沙过多造成阻塞。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防洪主动排水去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防洪主动排水去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水管道(1)靠近出水端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检修管道(3)以及所述次排水管道(2),所述次排水管道(2)与所述检修管道(3)相互垂直,所述主排水管道(1)分别与所述检修管道(3)以及所述次排水管道(2)相互贯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防洪主动排水去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水管道(1)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过滤板(9),所述第一过滤板(9)位于所述主排水管道(1)中的两个所述阻挡转动门(5)之间,所述主排水管道(1)内壁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过滤板(11),所述第二过滤板(11)位于所述第一过滤板(9)与所述主排水管道(1)的入水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道防洪主动排水去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板(11)下端安装有流通管(10),所述流通管(10)的一端与所述主排水管道(1)贯通相连,所述流通管(10)远离所述主排水管道(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泥浆泵(12),所述泥浆泵(12)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泥浆泵(12)安装在地表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防洪主动排水去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水管道(1)、所述次排水管道(2)以及所述检修管道(3)均埋深于地底,所述主排水管道(1)的入水端与河道出水口进行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河道防洪主动排水去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管道(3)的上端与地面平齐,所述检修管道(3)的上端设置有管道盖(6),所述管道盖(6)表面开设有四个孔洞(7),所述检修管道(3)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爬梯(8)若干。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防洪主动排水去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防洪主动排水去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水管道(1)靠近出水端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检修管道(3)以及所述次排水管道(2),所述次排水管道(2)与所述检修管道(3)相互垂直,所述主排水管道(1)分别与所述检修管道(3)以及所述次排水管道(2)相互贯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防洪主动排水去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水管道(1)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过滤板(9),所述第一过滤板(9)位于所述主排水管道(1)中的两个所述阻挡转动门(5)之间,所述主排水管道(1)内壁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过滤板(11),所述第二过滤板(11)位于所述第一过滤板(9)与所述主排水管道(1)的入水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道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福良许祖青杨婷虞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路应承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