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液冷机组及机柜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液冷机组及机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8901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冷机组及机柜,液冷机组包括换热装置和冷却液输送件,液冷机组设有两个呈夹角设置的换热器,两个换热器沿水平的第一方向的一端彼此相交,另一端彼此远离形成开口,两个换热器的外侧面与容置腔的腔壁配合形成容置空间;每个换热器沿竖直方向延伸并自下而上依次设有换热部和补液部;换热单元在容置空间内设有供液口和回液口,补液单元在容置空间内设有出液口;冷却液输送件置于容置空间内并低于出液口,其还设有连通所述出液口的补液口,以使补液部适于在重力作用下向补液口补充冷却液。本申请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在缺液时能自动补液,且补液操作简单,安装维护便捷且换热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冷,具体涉及一种液冷机组及机柜


技术介绍

1、液冷系统的换热能力较强,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冷却液循环而言,在运行过程中,冷却液不可避免地会随时间蒸发、泄漏,且抽真空时也会存在部分气体残留,为了保证冷却效果,就需要适时进行除气补液,因而液冷系统中会设置水箱、补水泵和单向阀向管路中补液。现有的液冷系统,结构较为复杂,且存在体积大、重量大、成本高的缺点,导致功率密度无法提高、系统复杂维护困难,补液泵均需定期维护,补液水箱如果容量不够大则需要经常补液操作。通常补液信号来自系统低压告警,然后补液泵才会进行补液操作。但是当系统内部长时间运行后会存在脏堵,如过滤器有脏污,过滤器部分的压降会变大,如导致系统压力偏高,从而导致检测误差,也就是说即使系统缺液,仍可能不会报低压告警,因而不能实现自动补液。而且,系统内部空间有限,水箱的加液口处于系统内部,难以操作补液。

2、此外,常规的换热装置中,两个换热器呈v形且开口向上,风扇置于两个换热器之间的区域的上方,换热器相对竖直方向倾斜,冷却液流道、泵等部件考虑到安装和维护问题多是放置于两个换热器的外侧,且多是放置于换热器的外夹角区域,但这种结构设置使得冷却液流道、泵等部件分散在两个换热器的外侧区域或端部区域,在维护时需要操作人员不停地转换位置,费时费力,此外,由于换热器的外夹角区域被遮挡,使得换热器底部的进风量大大减少,极大地影响了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液冷机组及机柜,液冷机组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在缺液时能自动补液,且补液操作简单,安装维护便捷且换热效率高。

2、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及其相关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但不限于下述方案:

3、第一技术方案及其相关实施例涉及一种液冷机组,其用于置于容置腔内,其特征是,包括换热装置,其设有两个呈夹角设置的换热器,两个换热器沿水平的第一方向的一端彼此相交,另一端彼此远离形成开口,两个换热器的外侧面与容置腔的腔壁配合形成覆盖两个换热器之间的夹角区域的容置空间;每个换热器沿竖直方向延伸并自下而上依次设有换热部和补液部;所述换热部包括多个冷却液流道和用于对冷却液流道换热的过风道;两个换热部共同形成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在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供液口和回液口,两个补液部共同形成补液单元,所述补液单元在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出液口;和冷却液输送件,其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低于所述出液口,其连通所述供液口和回液口以驱动冷却液自回液口流向供液口,其还设有连通所述出液口的补液口,以使所述补液部适于在重力作用下向所述补液口补充冷却液。

4、第二技术方案基于第一技术方案,是第一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供液口、回液口和出液口均靠近两个换热器的开口端。

5、第三技术方案基于第二技术方案,是第二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其中,两个补液部串联,所述出液口形成于其中一位于补液部的端面上,其中一补液部设有膨胀盖,所述膨胀盖上设有泄压阀,该补液部内液体的最高水位与补液部的顶壁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值。

6、第四技术方案基于第三技术方案,是第三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换热部和补液部一体成型,每个换热器中的补液部沿竖直方向的投影覆盖所述换热部;所述换热装置还于过风道内设有散热齿片。

7、第五技术方案基于第三技术方案,是第三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其中,每个换热器中补液部沿竖直方向的投影覆盖所述换热部,所述换热部和补液部之间设有导热片,所述换热装置还于过风道内设有散热齿片。

8、第六技术方案基于第四或第五技术方案,是第四或第五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容置腔的侧部设有沿水平方向开设的进风口,其顶部设有出风口;所述换热部上沿竖直方向交替布设有所述冷却液流道和所述过风道,各冷却液流道和各过风道均沿水平方向延伸;位于最上方的冷却液流道适于与所述补液部换热,所述过风道至少包括靠近补液部的第一过风道和远离补液部的第二过风道,所述第一过风道的过风面积小于第二过风道的过风面积。

9、第七技术方案基于第六技术方案,是第六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补液部内设有加热器,所述冷却液输送件包括液冷管道和泵,所述泵串联于液冷管道上以驱动冷却液自回液口流向供液口,所述补液口设于所述液冷管道上并靠近所述泵的输入端,所述加热器适于在泵启动前对补液部内的液体或空气加热;所述换热部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回液部和供液部,所述回液部设有回液端,所述供液部设有供液端,两个换热部串联,其中一换热部的回液部位于两个换热器的开口端,另一换热部的供液部位于两个换热器的开口端;位于两个换热器的开口端的回液部的回液端形成所述回液口,位于两个换热器的开口端的供液部的供液端形成所述供液口;各冷却液流道与所述回液部和供液部连通。

10、第八技术方案基于第四或第五技术方案,是第四或第五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容置腔的侧部设有沿水平方向开设的进风口,其顶部设有出风口;所述补液部内设有加热器,所述冷却液输送件包括液冷管道和泵,所述泵串联于液冷管道上以驱动冷却液自回液口流向供液口,所述补液口设于所述液冷管道上并靠近所述泵的输入端,所述加热器适于在泵启动前对补液部内的液体或空气加热;两个换热部并联,所述换热部上沿其长度方向交替布设有所述冷却液流道和所述过风道,各冷却液流道和各过风道均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换热器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与各冷却液流道连通的回液部和供液部,所述回液部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在靠近两个换热器夹角的开口端的端部设有回液端,两个回液端并联形成所述回液口,所述供液部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在靠近两个换热器夹角的开口端的端部设有供液端,两个供液端并联形成所述供液口;所述回液部邻接于所述补液部并适于与所述补液部换热。

11、第九技术方案基于第三技术方案,是第三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膨胀盖靠近两个换热器的夹角端设置,所述补液部靠近两个换热器的夹角端设有可视窗口以使补液部的液位适于被观察;两个补液部彼此靠近的一侧还设有与所述容置腔的顶壁相接的隔风板。

12、第十技术方案及其优选实施例涉及一种机柜,包括柜体、如第一至第九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机组和发热组件;所述柜体的顶部设有容置腔,其还于容置腔的下方设有相对密闭的散热腔;所述容置腔的侧部设有沿水平方向开设的进风口,顶部设有出风口;所述液冷机组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发热组件置于所述散热腔内并包括液冷板和电气组件,所述液冷板与所述冷却液输送件连通以为至少部分电气组件散热。

13、由上述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具体实施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相关实施例由于采用如下技术手段从而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4、在第一技术方案及相关实施例中,两个换热器呈夹角设置,其沿第一方向上的一端彼此相交,另一端彼此远离形成开口,两个换热器的外侧面与容置腔的腔壁配合形成覆盖两个换热器之间的夹角区域的容置空间,因而可将冷却液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冷机组,其用于置于容置腔(10A)内,其特征是,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机组,其特征是,所述供液口(314)、回液口(315)和出液口(321)均靠近两个换热器(30)的开口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冷机组,其特征是,两个补液部(32)串联,所述出液口(321)形成于其中一位于补液部(32)的端面上,其中一补液部(32)设有膨胀盖(33),所述膨胀盖(33)上设有泄压阀,该补液部(32)内液体的最高水位与补液部(32)的顶壁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冷机组,其特征是,所述换热部(31)和补液部(32)一体成型,每个换热器(30)中的补液部(32)沿竖直方向的投影覆盖所述换热部(31);所述换热装置(20)还于过风道(3122)内设有散热齿片(3125)。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冷机组,其特征是,每个换热器(30)中补液部(32)沿竖直方向的投影覆盖所述换热部(31),所述换热部(31)和补液部(32)之间设有导热片(34),所述换热装置(20)还于过风道(3122)内设有散热齿片(3125)。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液冷机组,其特征是,所述容置腔的侧部设有沿水平方向开设的进风口(111),其顶部设有出风口(101);所述换热部(31)上沿竖直方向交替布设有所述冷却液流道(3121)和所述过风道(3122),各冷却液流道(3121)和各过风道(3122)均沿水平方向延伸;位于最上方的冷却液流道(3121)适于与所述补液部(32)换热,所述过风道(3122)至少包括靠近补液部(32)的第一过风道(3123)和远离补液部(32)的第二过风道(3124),所述第一过风道(3123)的过风面积小于第二过风道(3124)的过风面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液冷机组,其特征是,所述补液部(32)内设有加热器,所述冷却液输送件包括液冷管道(50)和泵(40),所述泵(40)串联于液冷管道(50)上以驱动冷却液自回液口(315)流向供液口(314),所述补液口(51)设于所述液冷管道(50)上并靠近所述泵(40)的输入端,所述加热器适于在泵(40)启动前对补液部(32)内的液体或空气加热;

8.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液冷机组,其特征是,所述容置腔的侧部设有沿水平方向开设的进风口(111),其顶部设有出风口(101);所述补液部(32)内设有加热器,所述冷却液输送件包括液冷管道(50)和泵(40),所述泵(40)串联于液冷管道(50)上以驱动冷却液自回液口(315)流向供液口(314),所述补液口(51)设于所述液冷管道(50)上并靠近所述泵(40)的输入端,所述加热器适于在泵(40)启动前对补液部(32)内的液体或空气加热;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冷机组,其特征是,所述膨胀盖(33)靠近两个换热器(30)的夹角端设置,所述补液部(32)靠近两个换热器(30)的夹角端设有可视窗口(322)以使补液部(32)的液位适于被观察;两个补液部(32)彼此靠近的一侧还设有与所述容置腔的顶壁相接的隔风板(323)。

10.一种机柜,其特征是,包括柜体(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机组和发热组件(60);所述柜体(10)的顶部设有容置腔(10A),其还于容置腔(10A)的下方设有相对密闭的散热腔(10B);所述容置腔(10A)的侧部设有沿水平方向开设的进风口(111),顶部设有出风口(101);所述液冷机组置于所述容置腔(10A)内;所述发热组件(60)置于所述散热腔(10B)内并包括液冷板(61)和电气组件(62),所述液冷板(61)与所述冷却液输送件连通以为至少部分电气组件(62)散热。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机组,其用于置于容置腔(10a)内,其特征是,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机组,其特征是,所述供液口(314)、回液口(315)和出液口(321)均靠近两个换热器(30)的开口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冷机组,其特征是,两个补液部(32)串联,所述出液口(321)形成于其中一位于补液部(32)的端面上,其中一补液部(32)设有膨胀盖(33),所述膨胀盖(33)上设有泄压阀,该补液部(32)内液体的最高水位与补液部(32)的顶壁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冷机组,其特征是,所述换热部(31)和补液部(32)一体成型,每个换热器(30)中的补液部(32)沿竖直方向的投影覆盖所述换热部(31);所述换热装置(20)还于过风道(3122)内设有散热齿片(3125)。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冷机组,其特征是,每个换热器(30)中补液部(32)沿竖直方向的投影覆盖所述换热部(31),所述换热部(31)和补液部(32)之间设有导热片(34),所述换热装置(20)还于过风道(3122)内设有散热齿片(3125)。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液冷机组,其特征是,所述容置腔的侧部设有沿水平方向开设的进风口(111),其顶部设有出风口(101);所述换热部(31)上沿竖直方向交替布设有所述冷却液流道(3121)和所述过风道(3122),各冷却液流道(3121)和各过风道(3122)均沿水平方向延伸;位于最上方的冷却液流道(3121)适于与所述补液部(32)换热,所述过风道(3122)至少包括靠近补液部(32)的第一过风道(3123)和远离补液部(32)的第二过风道(3124),所述第一过风道(3123)的过风面积小于第二过风道(3124)的过风面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剑卢艺杰倪泽联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