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山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8705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过山车,其包含一轨道(10)和一运载器(20)。该轨道(10)包含一第一支撑铁轨(11)和一第二支撑铁轨(12)。该第一支撑铁轨(11)和该第二支撑铁轨(12)竖直设于运载器(20)的乘客容器下。每个转向架(23)和(24)包含一个多滑轮的第一滑轮组(25)和第二滑轮组(26),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滑轮组(26)连接到该第二支撑铁轨(12)上防止该运载器在由第一支撑铁轨(11)和第二支撑铁轨(12)形成的平面(E)上的侧倾。该第一支撑单元(11)和第二支撑单元(12)都是管状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山车,其包含一个运载器,具有能承载至少一个乘客的容器; 一个轨道,该运载器设于在该轨道上,并且能沿着该轨道滑行。其特征在于该轨道包含一 个支撑该运载器和使该运载器保持在该轨道上的第一支撑单元,该第一支撑单元是安装在 离乘客容器有一第一距离的乘客容器下面。
技术介绍
过山车比如环形过山车一般包含一个或多个轨道支撑沿轨道滑动的运载器。一般 的,一种双轨是用作支撑设备,形成轨道并支撑该运载器在一个既定位置。为了给游客增加 刺激感和悬念,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轨道布置。但是,很难把一个这种类型的环形过山车的构造融入到一个现有的风景环境里 面。而且,游客通常会看到他们滑行的铁轨然后很容易预期到轨道的形状。一个方法是使用一个单轨道来把铁轨设计的不那么明显。但是这种方法的问题在 于用复合轨道来设计多样轨道形状的方法受限于一般的单轨过山车。美国专利号US62697601B1描述了一种两个铁轨上端互相垂直的轨道。它的铁轨 或悬架都是一般环形过山车只旋转90度的铁轨或者悬架。运载器设计成梁。这样就能把 两个轨道路径设计成一个单一构造,也能省下一些支撑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把过山车融入到一种不明显而且能节省空间的环境 中,同时也提高在设计轨道构造时的弹性。技术方案依据权利要求1,20和37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完整的过山车,它的一些优点和 较佳实施例可以从从属权利要求里得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过山车,其包含一个运载器,具有能承载至少一个乘客的容 器;一轨道,该运载器设置于该轨道上,并且能沿着该轨道移动,其特征在于该轨道包含 一能支撑该运载器的重量和保持该运载器在该轨道上的第一支撑单元,该第一支撑单元安 装在离乘客容器有一第一距离的运载器的下面;一第二支撑单元,能支撑运载器且抵御在 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形成的平面上所施加的一侧倾斜力;该第二支撑单元安装在 离乘客容器有一第二距离的乘客容器下面;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都是管状结构 的,乘客容器座位的联合重心是在第二支撑单元上面,实质是在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 单元所形成的平面上。使用一第二管道而不是一般单轨道过山车使用的支撑平面,其特征在于,该第二 管道直接安装到第一管道上或者是偏移设置过水平梁,固定安装到第一管道上是为了防止 运载器的侧倾。这两个轨道能在垂直面上互相偏移。管道也能在任何方向上弯曲,继而方 便设计成一个更多样的更良好的三维轨道构造,比如能垂直降落(驼峰)等。乘客容器的联合重心特别是一个或多个空置乘客容器的重心,还有运载器上乘客 容器的联合重心和稳坐在座位上的乘客的联合重心可以当作是一个重心。乘客最好是都坐 好,这样重心就能放在铁轨形成的平面上。这样的乘客容器是座位或者供乘客坐的座位槽。重心设置在邻近支撑单元上,至少是下支撑单元的上面,更多的是在上支撑单元 上,实质上是在两个支撑单元形成的对称平面上。由支撑单元形成该平面,平行设置的支撑 单元的各个部分,至少一个以上特殊轨道部分能形成一个平面。因此类似这样作用于乘客 的力就像滑行一辆手推车。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思想是产生一种新的滑行感觉,支撑单元就像是 乘客的两条腿,能产生一种极低重心的滑行感觉。像这样的有低重心设计的过山车,把一个管子上有焊接骨架的管子用作是一个支 撑单元。本专利技术使用两个管子能更方便构造三维转弯,因为管子可以在两个轴上转弯。并 且,通过增加的管子的距离和轨道的宽度能得到更好的滑行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过山车的实施例,其包含一运载器,具有能承载至少一乘客的 至少一乘客容器;一轨道,该运载器设置在该轨道上,并且能沿着该轨道移动,其特征在于 该轨道包含一能支撑该运载器的重量和保持该运载器在该轨道上的第一上位支撑单元, 该第一支撑单元安装在离乘客容器有一第一距离的乘客容器的下面;一第二支撑单元,能 支撑运载器且抵御在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形成的平面上施加的一个侧倾斜力;该 第二支撑单元安装在离乘客容器有一第二距离的座位下面;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 都是管状结构的,所有座位的重心是在第一上支撑单元的上面。该轨道原则上设计成一个单轨铁路,因为第一支撑单元是支撑主负载,而第二支 撑单元,可能设计的比较简单或者小一点,就比较难承受任何负荷,主要是根据由支撑单元 形成的平面上的一个侧倾斜力来形成和控制运载器的方向,相当于对轨道上运载器的定位 功能。第二支撑平面防止了运载器的侧倾。因为上位支撑单元主要专门用来承受重量,该 支撑单元根据它们的功能不同设计的也不同。跟一般单轨道不同,因为增加了用来导向的管子,所以不需要支撑平面。支撑平面 一般安装到铁轨上用来防止运载器侧倾。但是这些支撑面只能在一个轴上弯曲,所以不能 设计更复杂的轨道构造。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管道能用横梁直接安置或者偏置在第一铁轨或者第一管道上。通过设置两个更优的管道支撑单元,其中一个放在另一个下面,这样就能有随机 结合的在第一支撑单元上运载器的斜面、转弯或者旋转这样的复杂三维轨道构造,比如上 面提过的垂直降落和驼峰,因为支撑单元能在任何方向上互相平行。根据本专利技术,从坐在运载器上或者乘客容器上乘客的视点来看,乘客座位是设置 在两个支撑单元上的。无论有无负载,运载器或者乘客座位的重心都是非常靠近第一和/ 或第二支撑单元上。所以,至少其中一个铁轨(第一和/或第二支撑单元)设置在乘客腿 中间,或者至少其中一个铁轨(第一和/或第二支撑单元)设置两个互相靠近的座位中间, 如此形成的一种座位排列方式。支撑单元最好是互相叠放设置在运载器座椅下面,因此所需要的过山车的空间就 可以很小,也能融入到一个不显眼的风景中,这样就不同于用两个互相平行滑行的管道做 成的轨道。并且,可以把乘客设置在地位。通过低重心最终时刻能保持较低,能有效影响轨 道的结构设计和滑行感觉。有无负载的运载器和有无使用的乘客容器的重心都是在第一和/或第二支撑单元上。同时轨道构造能用一种复杂的方法设计成像一般两个支架梁的铁轨。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轨游乐园或者过山车的运输系统。基本原则能用作乘客运输系 统比如自推车有轨蓄电运载器。不只管子,固体铁轨或者半空管铁轨都能用来实践该专利技术,这样从立体视点上得 到验证,比如有更小直径的第二支撑单元。并且管子这个词并不限制于有圆截面的管子,也 包含能很好弯曲效果的有各种横截面的管子。特别是截面没有边缘的,比如圆截面或者椭 圆界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管子包含所有能很好弯曲的各种横截面的管子。较佳的,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或者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因此第一支撑单元 能设置在第二支撑单元的上面或下面。特别的支撑单元能设置在垂直面上乘客容器下面的 运载器基本方向上。该支撑单元能在一个超过支撑单元半径之和的一定距离上互相偏移, 比如能通过连接单元连接。也能以一个近似等于支撑单元半径之和的距离设置,这样支撑 单元就互相接触连接,横截面就与一个8字形或者距离更小,这样当支撑单元是管状的,就 形成了一个等于两个圆截面的外轮廓的外表面。较佳的,运载器或者运载座椅设置在轨道上实质与第一和第二支撑单元形成的平 面对称。在一较佳实施例,重心是设置在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之间的某个部分 上。尤其该运载器可以包含一个与第一支撑单元相配合的第一滑轮组合。至少有一个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过山车(1),其包含:一运载器(20),具有能承载至少一个乘客的至少一个乘客容器;一轨道(10),该运载器设置于该轨道(10)上,并且能沿着该轨道(10)移动,其特征在于:该轨道(10)包含:一能支撑该运载器(20)的重量和保持该运载器在该轨道(10)上的第一支撑单元(11),该第一支撑单元(11)安装在离乘客容器有一第一距离的运载器的下面;一第二支撑单元(12),能支撑运载器且抵御在第一支撑单元(11)和第二支撑单元(12)所形成的平面(E)上施加的一个侧倾斜力;该第二支撑单元(12)安装在离座椅有一第二距离的乘客座椅下面;第一支撑单元(11)和第二支撑单元(12)都是管状结构的,所有乘客容器的重心是在第二支撑单元(12)上面,实质是在第一支撑单元(11)和第二支撑单元(12)所形成的平面(E)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博伊特勒约尔格
申请(专利权)人:毛勒佐纳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