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以太网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以太网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48464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以太网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在数据接收方向,从物理层接收串行数据流,通过串并行转换器转换为设定位宽的并行数据,将并行数据进行位宽转换并添加使能控制信号,经过以太网物理层接收器对数据进行解扰、采样、锁存,再经过解码器解码转换数据格式传输到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接收器。在发送方向执行接收方向的逆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同步GearBox替换异步GearBox,并添加使能控制信号,能够降低MAC延时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以太网通信协议,尤其涉及一种以太网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1、现有的开源以太网mac(media access control)指的是基于开源原则的以太网协议栈中负责数据链路层的部分。以太网是一种常见的局域网技术,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数据。以太网作为一种标准化的局域网技术,最早由xerox、intel和dec(digitalequipment corporation)等公司共同开发,并于1983年由ieee(institute ofelectrical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标准化为ieee 802.3协议。这个协议定义了以太网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规范,其中数据链路层中的mac子层负责实现数据帧的封装、解封和媒体访问控制。gearbox模块用在以太网物理层接口处实现数据位宽之间转换和速率匹配。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同步模式gearbox模块,存在mac延迟值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太网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以消除现有技术中将同步gearbox替换异步gearbox后编码侧的有效信号存在缺口的问题,降低mac延时值。

2、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以太网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数据接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由高速收发器接口接收来自物理介质层的串行数据流,所述串行数据流为第一设定比特位宽;

4、由串并行转换器将所述串行数据流转换为第二设定比特位宽的第一并行数据流,所述串并行转换器采用基于两侧同步时钟的gearbox模块进行数据流速率转换;

5、将所述第二设定比特位宽的并行数据流转换为第三设定比特位宽的第二并行数据流,并添加使能控制信号指示所述第二并行数据流中有效的数据头和数据内容;所述第二并行数据流满足以太网物理层接收器的编码处理标准需求;

6、由所述以太网物理层接收器对所述第二并行数据流进行解扰、采样,锁存正确数据头和数据内容;

7、将解扰后的所述第二并行数据流输出至解码器,转换为符合媒体访问控制层需求的标准接口格式的第三并行数据流;

8、将所述第三并行数据流转换为所述第二设定比特位宽;

9、由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接收器模块将所述第三并行数据流转换为规范协议格式。

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定比特位宽为1bit,所述第二设定比特位宽为32bit,所述第三设定比特位宽为64bit;所述串并行转换器采用serdes转换器。

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在所述媒体访问控制层接口插入循环冗余校验模块,用于检测数据包是否包含错误信息;

12、所述标准接口格式为xgmii,所述规范协议格式为axi。

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以太网物理层接收器包括:解扰模块、prbcheck模块、帧同步检测模块、误码率监测模块和watchdog模块。

1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以太网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数据发送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5、由媒体访问控制层接口接收第三并行数据流,将所述第三并行数据流由规范协议格式转换为标准接口格式,所述第三并行数据流为第二设定比特位宽;

16、将所述第三并行数据流由所述第三设定比特位宽转换为第二设定比特位宽;

17、将所述第二设定比特位宽的所述第三并行数据流传输至编码器,转换为第二并行数据流;

18、经过以太网物理层发送器对所述第二并行数据流进行加扰;

19、将第二设定比特位宽的所述第二并行数据流转换为第三设定比特位宽的第一并行数据流,并添加使能控制信号指示所述第一并行数据流中有效的数据头和数据内容;

20、由串并行转换器将所述第一并行数据流转换为第一设定比特位宽的串行数据流并发送到高速收发器接口;所述串并行转换器采用基于两侧同步时钟的gearbox模块进行数据流速率转换。

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定比特位宽为1bit,所述第二设定比特位宽为32bit,所述第三设定比特位宽为64bit;所述串并行转换器采用serdes转换器。

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在所述媒体访问控制层接口插入循环冗余校验模块,用于检测数据包是否包含错误信息;

23、所述标准接口格式为xgmii,所述规范协议格式为axi。

2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以太网物理层发送器包括:伪随机码模块和扰码模块。

2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以太网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系统用于以太网中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数据接收和发送,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该装置实现如上述方法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2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方法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是:

2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以太网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在数据接收方向,从物理层接收串行数据流,通过串并行转换器转换为设定位宽的并行数据,将并行数据进行位宽转换并添加使能控制信号,经过以太网物理层接收器对数据进行解扰、采样、锁存,再经过解码器解码转换数据格式传输到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接收器。发送方向执行接收方向的逆操作。本专利技术中使用同步gearbox替换异步gearbox,更换gearbox后,为其后续处理的数据添加使能控制信号。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同步gearbox替换异步gearbox后编码侧存在有效信号缺口的问题,同时能够降低mac延时值。

29、本专利技术的附加优点、目的,以及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部分地加以阐述,且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研究下文后部分地变得明显,或者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践而获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以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实现到并获得。

30、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是,能够用本专利技术实现的目的和优点不限于以上具体所述,并且根据以下详细说明将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的上述和其他目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以太网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定比特位宽为1bit,所述第二设定比特位宽为32bit,所述第三设定比特位宽为64bit;所述串并行转换器采用SerDes转换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中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媒体访问控制层接口插入循环冗余校验模块,用于检测数据包是否包含错误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物理层接收器包括:解扰模块、PRBCheck模块、帧同步检测模块、误码率监测模块和WatchDog模块。

5.一种以太网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以太网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定比特位宽为lbit,所述第二设定比特位宽为32bit,所述第三设定比特位宽为64bit;所述串并行转换器采用SerDes转换器。</p>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以太网中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媒体访问控制层接口插入循环冗余校验模块,用于检测数据包是否包含错误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以太网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物理层发送器包括:伪随机码模块和扰码模块。

9.一种以太网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系统用于以太网中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数据接收和发送,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该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以太网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定比特位宽为1bit,所述第二设定比特位宽为32bit,所述第三设定比特位宽为64bit;所述串并行转换器采用serdes转换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中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媒体访问控制层接口插入循环冗余校验模块,用于检测数据包是否包含错误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物理层接收器包括:解扰模块、prbcheck模块、帧同步检测模块、误码率监测模块和watchdog模块。

5.一种以太网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以太网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定比特位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晶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驭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