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骆建华专利>正文

一种节能高效型增氧设备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48130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1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节能高效型增氧设备及方法,包括壳体、溶氧控制机构和水泵,壳体的内部设有第一孔板,第一孔板上开设有若干孔洞,第一孔板将壳体的内部分隔为上下设置的分散室和溶氧室,分散室内连通有供氧管,供氧管上连接有氧流量调整阀,溶氧室内填充有填料,溶氧室的底部连通设有供水管,水泵的表面上设有溶氧传感器,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的端部从壳体的下方伸入分散室内,溶氧传感器和氧流量调整阀均与溶氧控制机构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水的溶氧效果,无需加压,能够满足规模化、产业化的水产养殖,降低了设备成本、能耗及养殖户的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具体涉及一种节能高效型增氧设备及方法


技术介绍

1、在我国,淡水水产养殖是推动农业发展、提升农业经济的重要产业,伴随水产养殖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对机械增氧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密度的淡水水产养殖当中,提升水体的溶氧量是保证鱼类健康的前提。

2、现阶段,主要是使用叶轮式、水车式、涌浪式、浮水泵等增氧设备进行增氧,通过机械动力翻滚水面,让水尽量多的接触空气,用此种方式进行自然溶氧,而水产养殖体现出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混养和套养技术得到了推广和普及,传统的机械增氧设备的溶氧效果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使用需求,若要进一步增加水中的溶氧量,现有技术中大多都是通过增加增氧设备的数量,不仅是设备成本的增加,还会产生较高的设备能耗,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负担。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供一种节能高效型增氧设备及方法,期望通过优化机械增氧技术推动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增氧设备的溶氧效果无法满足规模化、产业化的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高效型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溶氧控制机构和水泵(2),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有第一孔板(3),所述第一孔板(3)上开设有若干孔洞,所述第一孔板(3)将壳体(1)的内部分隔为上下设置的分散室(4)和溶氧室(5),所述分散室(4)内连通有供氧管(6),所述供氧管(6)上连接有氧流量调整阀(7),所述溶氧室(5)内填充有填料(8),所述溶氧室(5)的底部连通设有供水管(9),所述水泵(2)的表面上设有溶氧传感器(10),所述水泵(2)的出水端连接有出水管(11),所述出水管(11)的端部从壳体(1)的下方伸入分散室(4)内,所述溶氧传感器(10)和氧流量调整阀(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高效型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溶氧控制机构和水泵(2),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有第一孔板(3),所述第一孔板(3)上开设有若干孔洞,所述第一孔板(3)将壳体(1)的内部分隔为上下设置的分散室(4)和溶氧室(5),所述分散室(4)内连通有供氧管(6),所述供氧管(6)上连接有氧流量调整阀(7),所述溶氧室(5)内填充有填料(8),所述溶氧室(5)的底部连通设有供水管(9),所述水泵(2)的表面上设有溶氧传感器(10),所述水泵(2)的出水端连接有出水管(11),所述出水管(11)的端部从壳体(1)的下方伸入分散室(4)内,所述溶氧传感器(10)和氧流量调整阀(7)均与溶氧控制机构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高效型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氧室(5)的下方设有集水室(12),所述溶氧室(5)和集水室(12)之间设有第二孔板(13),所述第二孔板(13)上开设有若干孔洞,所述供水管(9)连通在集水室(12)的下方,所述水泵(2)位于集水室(12)的下方,且所述出水管(11)从壳体(1)的下方依次贯穿集水室(12)、溶氧室(5)和分散室(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高效型增氧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骆建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