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无砟轨道变形整治的楔形机械支撑调节装置及其调节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无砟轨道变形整治的楔形机械支撑调节装置及其调节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7645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砟轨道变形整治的楔形机械支撑调节装置,包括楔形千斤顶,所述楔形千斤顶包括下楔形框架和上楔形框架,所述上楔形框架位于所述下楔形框架的上方,所述上楔形框架可滑动支撑于所述下楔形框架上,所述下楔形框架顶部设有供上楔形框架滑动的第一斜面,所述上楔形框架底部设有与第一斜面滑动配合的第二斜面,所述楔形千斤顶还包括用于驱动上楔形框架沿第一斜面移动的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包括螺杆和螺栓头,所述螺栓头安设于上楔形框架上且与上楔形框架可转动连接,所述下楔形框架开设有供调节螺栓沿其轴向移动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螺杆螺纹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无砟轨道变形整治的楔形机械支撑调节装置的调节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变形病害整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变形整治的楔形机械支撑调节装置及其调节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国内高速铁路飞速发展,高速铁路覆盖网范围越来越大,遇到的地质条件趋于多样化与复杂化,如东北和川藏等的冻土、西北地区的黄土、东南沿海的淤泥质软土及多地范围均有分布的膨胀性土等,复杂的地质条件对于路基设计施工也提出了较高要求。由于局部施工质量控制不严,铁路周边环境变化等问题,在恶劣天气的诱发下,路基极易出现沉降、上拱等病害,而高速行车对于无砟轨道平顺性要求极高,严重影响铁路的正常运营。目前,针对轨道竖向变形的病害整治方案根据其作用原理可划分为改良和换填两大类,其中改良方案包括化学改良、注浆固结和注水消解,此方案理论上可以解决路基变形,但存在配方试验与工艺难度大、周期长、结果不确定等问题。而挖除换填方案有可实施性强、施工周期短、效果明显的特点,所以当前铁路工程轨道变形整治处理大多采用挖除换填的方式,其中换填方案又包括揭板明挖法和暗挖置换法,采用揭板明挖法时,需要临时暂停运营或通车后单线封闭线路限速运行,影响高铁正常行车组织也给旅客的日常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利。为此,对于通车后不具备单线封闭限速运行的条件,暗挖置换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列车运行天窗期,架空无砟轨道结构后对底座板以下不良路基填料分段进行挖除换填,全过程架设轨道支撑结构,保证施工维修期间上方列车限速安全行驶,这就要求下方支撑体系即要有足够的强度能稳定支撑上部轨道列车乘客荷载,同时还需要具备能够精确调节无砟轨道升降功能。

2、千斤顶支撑装置有机械式和液压式两种,对于高速铁路工程的无砟轨道变形维修整治来说,施工周期相对较长,液压千斤顶容易出现漏油卸压长期不稳定等问题,针对液压千斤顶长期支撑容易出现卸压现象,导致支撑稳定性差的问题,目前的机械式千斤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存在支撑体系尺寸较小支撑强度不足、结构复杂精细难以制造、结构形式不够合理等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支撑稳定性强、结构形式简单合理、灵活调节上部结构升降的机械式支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无砟轨道变形整治的楔形机械支撑调节装置及其调节方法,本专利技术至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部分问题。

2、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砟轨道变形整治的楔形机械支撑调节装置,包括楔形千斤顶,所述楔形千斤顶包括下楔形框架和上楔形框架,所述上楔形框架位于所述下楔形框架的上方,所述上楔形框架可滑动支撑于所述下楔形框架上,所述下楔形框架顶部设有供上楔形框架滑动的第一斜面,所述上楔形框架底部设有与第一斜面滑动配合的第二斜面,所述楔形千斤顶还包括用于驱动上楔形框架沿第一斜面移动的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包括螺杆和螺栓头,所述螺栓头安设于上楔形框架上且与上楔形框架可转动连接,所述下楔形框架开设有供调节螺栓沿其轴向移动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螺杆螺纹配合。

4、进一步地,所述下楔形框架包括两块第一楔形板,所述第一斜面设于所述第一楔形板的顶部,两块第一楔形板间通过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焊接相连,沿第一斜面最高点至最低点的方向,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依次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的高度依次递减,所述螺纹孔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螺杆上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限位螺母,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中部开设有限位螺母调节孔,所述限位螺母位于第二连接板朝向第一连接板的一侧,所述限位螺母紧挨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螺杆正对限位螺母调节孔。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楔形板为直角梯形体,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均为长方体板。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和两块第一楔形板均为钢板。

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高度大于与其焊接处的第一楔形板的高度。

8、进一步地,所述上楔形框架包括两块第二楔形板,所述第二斜面设于所述第二楔形板的底部,两块第二楔形板间通过第四连接板、第五连接板焊接相连,沿第二斜面最高点至最低点的方向,所述第四连接板、第五连接板依次间隔设置,且所述第四连接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五连接板的高度,所述第四连接板上开设有调节凹槽,所述调节凹槽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螺栓头安设于所述调节凹槽内且与调节凹槽可转动连接,所述螺栓头设有两个螺帽,沿调节螺栓的轴向,两所述螺帽分别位于所述调节凹槽的两侧,所述螺栓头被两个螺帽限位在所述调节凹槽处。

9、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连接板、第五连接板和两块第二楔形板均为钢板,所述第二楔形板为直角梯形体,所述第四连接板、第五连接板均为长方体板。

10、进一步地,所述无砟轨道变形整治的楔形机械支撑调节装置还包括辅助支撑结构,所述辅助支撑结构包括第一钢垫板、复合钢垫板、固定栓、混凝土底座、h型钢支撑、第二钢垫板,所述复合钢垫板用于支撑轨道板的底座板,复合垫板由若干块不同厚度钢垫板组合而成,所述复合垫板支撑于所述上楔形框架上,所述下楔形框架的底部与第一钢垫板螺栓连接,所述第一钢垫板的下方设有h型钢支撑,所述h型钢支撑下方设有第二钢垫板,所述第一钢垫板和第二钢垫板均与h型钢支撑焊接相连,所述第二钢垫板通过螺栓与混凝土底座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上楔形框架上焊接第三钢垫板,所述第三钢垫板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内放置若干平面滚动支撑轴承,各所述平面滚动支撑轴承与第三钢垫板可转动连接,所述复合垫板支撑于所述平面滚动支撑轴承上。

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无砟轨道变形整治的楔形机械支撑调节装置的调节方法:下楔形框架固定于混凝土底座上,工作人员将紧固工具通过限位螺母调节孔伸向限位螺母,用紧固工具固定住限位螺母后,拧动调节螺栓的螺栓头,使调节螺栓沿其轴向移动,带动上楔形框架沿第一斜面向上或向下移动,以抬升或降低上方的轨道板。

13、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楔形支撑调节装置仅由数块钢板焊接而成,结构简单合理,易于生产制造,并且承载能力强,支撑稳定可靠。

15、2、该楔形支撑调节装置由调节螺栓调节使上楔形框架和下楔形框架产生相对错位滑动,平面滚动支撑轴承提供相对滚动位移支撑,从而控制上楔形框架的升降,操作灵活方便,升降幅度大,可以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16、3、该装置造价低,整体稳定性好,病害整治后可直接将其原位留置,再浇筑混凝土进一步提升其承载稳定性能,大幅缩短回收处理周期。

17、4、该楔形支撑调节装置满足了高速铁路直线与曲线地段无砟轨道结构调整高精度的要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砟轨道变形整治的楔形机械支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楔形千斤顶,所述楔形千斤顶包括下楔形框架和上楔形框架,所述上楔形框架位于所述下楔形框架的上方,所述上楔形框架可滑动支撑于所述下楔形框架上,所述下楔形框架顶部设有供上楔形框架滑动的第一斜面,所述上楔形框架底部设有与第一斜面滑动配合的第二斜面,所述楔形千斤顶还包括用于驱动上楔形框架沿第一斜面移动的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包括螺杆和螺栓头,所述螺栓头安设于上楔形框架上且与上楔形框架可转动连接,所述下楔形框架开设有供调节螺栓沿其轴向移动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螺杆螺纹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砟轨道变形整治的楔形机械支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楔形框架包括两块第一楔形板,所述第一斜面设于所述第一楔形板的顶部,两块第一楔形板间通过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焊接相连,沿第一斜面最高点至最低点的方向,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依次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的高度依次递减,所述螺纹孔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螺杆上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限位螺母,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中部开设有限位螺母调节孔,所述限位螺母位于第二连接板朝向第一连接板的一侧,所述限位螺母紧挨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螺杆正对限位螺母调节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砟轨道变形整治的楔形机械支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楔形板为直角梯形体,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均为长方体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砟轨道变形整治的楔形机械支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和两块第一楔形板均为钢板。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砟轨道变形整治的楔形机械支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高度大于与其焊接处的第一楔形板的高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砟轨道变形整治的楔形机械支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楔形框架包括两块第二楔形板,所述第二斜面设于所述第二楔形板的底部,两块第二楔形板间通过第四连接板、第五连接板焊接相连,沿第二斜面最高点至最低点的方向,所述第四连接板、第五连接板依次间隔设置,且所述第四连接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五连接板的高度,所述第四连接板上开设有调节凹槽,所述调节凹槽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螺栓头安设于所述调节凹槽内且与调节凹槽可转动连接,所述螺栓头设有两个螺帽,沿调节螺栓的轴向,两所述螺帽分别位于所述调节凹槽的两侧,所述螺栓头被两个螺帽限位在所述调节凹槽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砟轨道变形整治的楔形机械支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板、第五连接板和两块第二楔形板均为钢板,所述第二楔形板为直角梯形体,所述第四连接板、第五连接板均为长方体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砟轨道变形整治的楔形机械支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支撑结构,所述辅助支撑结构包括第一钢垫板、复合钢垫板、固定栓、混凝土底座、H型钢支撑、第二钢垫板,所述复合钢垫板用于支撑轨道板的底座板,复合垫板由若干块不同厚度钢垫板组合而成,所述复合垫板支撑于所述上楔形框架上,所述下楔形框架的底部与第一钢垫板螺栓连接,所述第一钢垫板的下方设有H型钢支撑,所述H型钢支撑下方设有第二钢垫板,所述第一钢垫板和第二钢垫板均与H型钢支撑焊接相连,所述第二钢垫板通过螺栓与混凝土底座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砟轨道变形整治的楔形机械支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楔形框架上焊接第三钢垫板,所述第三钢垫板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内放置若干平面滚动支撑轴承,各所述平面滚动支撑轴承与第三钢垫板可转动连接,所述复合垫板支撑于所述平面滚动支撑轴承上。

10.一种无砟轨道变形整治的楔形机械支撑调节装置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下楔形框架固定于混凝土底座上,工作人员将紧固工具通过限位螺母调节孔伸向限位螺母,用紧固工具固定住限位螺母后,拧动调节螺栓的螺栓头,使调节螺栓沿其轴向移动,带动上楔形框架沿第一斜面向上或向下移动,以抬升或降低上方的轨道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砟轨道变形整治的楔形机械支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楔形千斤顶,所述楔形千斤顶包括下楔形框架和上楔形框架,所述上楔形框架位于所述下楔形框架的上方,所述上楔形框架可滑动支撑于所述下楔形框架上,所述下楔形框架顶部设有供上楔形框架滑动的第一斜面,所述上楔形框架底部设有与第一斜面滑动配合的第二斜面,所述楔形千斤顶还包括用于驱动上楔形框架沿第一斜面移动的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包括螺杆和螺栓头,所述螺栓头安设于上楔形框架上且与上楔形框架可转动连接,所述下楔形框架开设有供调节螺栓沿其轴向移动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螺杆螺纹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砟轨道变形整治的楔形机械支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楔形框架包括两块第一楔形板,所述第一斜面设于所述第一楔形板的顶部,两块第一楔形板间通过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焊接相连,沿第一斜面最高点至最低点的方向,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依次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的高度依次递减,所述螺纹孔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螺杆上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限位螺母,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中部开设有限位螺母调节孔,所述限位螺母位于第二连接板朝向第一连接板的一侧,所述限位螺母紧挨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螺杆正对限位螺母调节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砟轨道变形整治的楔形机械支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楔形板为直角梯形体,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均为长方体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砟轨道变形整治的楔形机械支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和两块第一楔形板均为钢板。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砟轨道变形整治的楔形机械支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高度大于与其焊接处的第一楔形板的高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砟轨道变形整治的楔形机械支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楔形框架包括两块第二楔形板,所述第二斜面设于所述第二楔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丛军董龙龙孙红林汪莹鹤李时亮赵晋乾李巍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