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介质传热层结构的温度可控式压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6811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体介质传热层结构的温度可控式压力装置,水浴筒上盖和水浴筒下盖分别密封固定在水浴筒体上下两开口处构成水浴筒,压力罐内置于水浴筒内腔中,水浴筒上盖中心处设有第一开口,压力罐上部罐口嵌入第一开口中,在压力罐外壁与水浴筒内壁之间形成加热腔,加热腔内充满流体介质形成流体介质传热层,在水浴筒体上下分别设置与加热腔连通的出水孔和进水口,在加热腔内设置分流隔断,分流隔断用于将加热腔分割为相连通的若干个腔室,水浴筒上盖、水浴筒体和水浴筒下盖外侧均设置保温层,在加热腔或压力罐内设置温度探头。其传热和隔热效果好,有效保证压力罐内液体介质的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压力器具制备,涉及一种流体介质传热层结构的温度可控式压力装置,特别是一种带流体介质传热层的可控温压力罐,用于模拟深海压强环境,提升海洋研究和涉海实验效率。


技术介绍

1、目前,深水领域及其环境的技术研究和环境开发仍是制约研究水平和提升研究效率的关键,在陆地场合模拟深海环境及其开发压力设备是增加研究高度的主要装置。用于深水的耐高压压力罐是用来模拟深海下的高压环境,研究深海超高压试验工况的必备装置。研究深海下高压环境,主要涉及到温度、压力、盐度三种参数的变化,盐度变化可以通过添加不同盐浓度的溶液来实现,压力的变化可以通过用压力发生装置给耐压罐打压来实现。但目前市面上对于如何实现压力罐高精度控温的方案还有待完善,一般都是通过将压力罐放置到一个体积更大的恒温水槽里,在比较长的时间内让恒温水槽中的水和压力罐完成热交换。这种恒温实现方案虽然确实可行,但存在热交换时间长,对恒温水槽水体体积要求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带流体介质传热层的可控温压力罐,其解决了现有压力罐加热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体介质传热层结构的温度可控式压力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包括水浴筒上盖、水浴筒体、分流隔断、水浴筒下盖、压力罐、出水孔、进水口、保温层、温度探头和加热腔;水浴筒上盖、水浴筒体和水浴筒下盖构成水浴筒,水浴筒上盖和水浴筒下盖分别密封固定在水浴筒体上下两开口处,压力罐内置于水浴筒内腔中,水浴筒上盖中心处设有第一开口,压力罐上部罐口嵌入第一开口中,在压力罐外壁与水浴筒内壁之间形成加热腔,加热腔内充满流体介质形成流体介质传热层,在水浴筒体上下分别设置与加热腔连通的出水孔和进水口,在加热腔内设置分流隔断,分流隔断用于将加热腔分割为相连通的若干个腔室,水浴筒上盖、水浴筒体和水浴筒下盖外侧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介质传热层结构的温度可控式压力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包括水浴筒上盖、水浴筒体、分流隔断、水浴筒下盖、压力罐、出水孔、进水口、保温层、温度探头和加热腔;水浴筒上盖、水浴筒体和水浴筒下盖构成水浴筒,水浴筒上盖和水浴筒下盖分别密封固定在水浴筒体上下两开口处,压力罐内置于水浴筒内腔中,水浴筒上盖中心处设有第一开口,压力罐上部罐口嵌入第一开口中,在压力罐外壁与水浴筒内壁之间形成加热腔,加热腔内充满流体介质形成流体介质传热层,在水浴筒体上下分别设置与加热腔连通的出水孔和进水口,在加热腔内设置分流隔断,分流隔断用于将加热腔分割为相连通的若干个腔室,水浴筒上盖、水浴筒体和水浴筒下盖外侧均设置保温层,在加热腔或压力罐内设置温度探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介质传热层结构的温度可控式压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分流隔断包括若干个环形隔断,环形隔断从下向上等间隔置于加热腔中将加热腔分割为若干个腔室,且在环形隔断一侧设有连接孔,连接孔用于将相邻腔室连通,相邻两环形隔断上的连接孔错位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介质传热层结构的温度可控式压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分流隔断为螺旋片,螺旋片沿加热腔螺旋状设置将加热腔分割为相连通的若干个腔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介质传热层结构的温度可控式压力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温层包括气凝胶涂层和保温棉层,在水浴筒外壁上涂敷气凝胶涂料形成气凝胶涂层,在水浴筒外包覆保温棉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介质传热层结构的温度可控式压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水浴筒上盖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锜杨博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尧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