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有可折收的第二座位的婴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6808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设有可折收的第二座位的婴儿车,包括单人座婴儿车骨架,设有第一座位,供一婴童乘坐,其具有展开的使用状态及收折的状态;还包括:第二座位,其可拆卸地装设于该第一座位的后方,具有第一使用位置及第二收置位置;及卡扣机构,装置于该第二座位与所述单人座婴儿车骨架之间,使该第二座位得以固定于该第一使用位置,并于解除该卡扣机构的卡扣之后,使该第二座位得以从所述第一使用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收置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包括在收折的状态时,不影响单人座婴儿车骨架的收折,且可相对于婴儿车骨架由第一使用位置移动至第二收置位置,以减少其储藏及运输体积。(*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婴儿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设有可折收的第二座位的婴儿车
技术介绍
传统的婴儿车的座位构造包括一可收折的骨架及包覆于骨架上的座织布,固定于 骨架上构成一座位,并于骨架的前脚管固定一脚踏板,双人座婴儿车的优点在于一次可推 送两个婴儿,但缺点是体积庞大且构造复杂。因此,后来有人用单人座婴儿车骨架插接一第 二座位的方式取代,达到同时推送两个婴儿的作用,如美国第6,045,145专利技术专利所揭露 的。但是,前述美国专利虽能解决固定式双人座婴儿车车体复杂笨重的问题,但其第二座位 系插在第一座位的前方,无法加以折收,且于后方的婴童欲进出第一座位时,均必须先将第 二座位拆下,坐妥后再重新插回,因此使用上总嫌其不够方便。另外,W02,817,128也揭露 了一种在前座位设置一可供第二婴童乘坐的第二座位,但无法依实际需要调整座位的倾斜 角度,无法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设有可折收的第二座 位的婴儿车。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设有可折收的第二座位的婴儿车,包括单人座婴儿车骨 架,设有第一座位,供一婴童乘坐,其具有展开的使用状态及收折的状态;还包括第二座 位,其可拆卸地装设于该第一座位的后方,具有第一使用位置及第二收置位置;及卡扣机 构,装置于该第二座位与所述单人座婴儿车骨架之间,使该第二座位得以固定于该第一使 用位置,并于解除该卡扣机构的卡扣之后,使该第二座位得以从所述第一使用位置移动至 所述第二收置位置。本技术优点包括在收折的状态时,不影响单人座婴儿车骨架的收折,且可相 对于婴儿车骨架由第一使用位置移动至第二收置位置,以减少其储藏及运输体积;另外,本 技术的第二座位是利用一卡扣机构连接于单人座婴儿车骨架上,依靠背支撑架调整其 倾斜角度及控制卡扣机构,使能从第一使用位置滑动至第二收置位置,或将之卸离而整个 从单人座婴儿车骨架上提走。附图说明图1为与本技术装置婴儿车骨架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座位构件分解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座位展开的使用状态并位于第一使用位置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背部调整动作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座位自展开的使用状态切换至收折的状态,及利用背支 撑架驱动卡钩动作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二座位位于收折的状态并位于第二收置位置侧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二座位自骨架拆卸分离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另一种驱动卡钩结构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又一种驱动卡钩结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图1、图3所示的单人座的婴儿车,其骨架10具有展开状态及收折的状态,由前 脚架11、后脚架12、手推架13、底支架14、连杆15及收折关节组16等枢接组成;其中连杆 15系枢接于后脚架12与手推架13之间,藉以连动前脚架11、后脚架12及手推架13三者, 使彼此展开或靠拢;底支架14大致水平于地面或略微倾斜地连接于前脚架11与后脚架12 之间。骨架10上设有插座17供可拆卸连接第一座位2,亦可利用织布穿置构成固定式的 座位(图未示)。此外,第一座位2亦可为一种能让婴童面向推动者或背对推动者的座位架 20、安全座椅(Car Seat)或者提篮(图未示)等替代品。如图2、图3及图6所示的第二座位3实施例,包括座支架31、调整座32、、背支 撑架33以及背部倾角调整机构4,表面穿置织布所构成的座位。其中座支架31 —端与调整座32固定连接,且于一端延伸连接一套接座34。在本 创作之套接座34系为一 C型扣,并由一延伸桿35固定连接于座支架31之一侧,藉套接座 34的材料弹性,横向地与底支架14扣接,使套接座34得以相对于底支架14滑动,而让第二 座位3无法向上提起脱离。调整座32,系与座支架31固定连接,并与略呈Π字型之背支撑架33枢接;调整座 32进一步的包括复数个角度定位槽36。如图2、图4、图5所示,背部倾角调整机构4,装置于背支撑架33与调整座32之 间,用以调整背支撑架33与座支架31相对之倾斜角度,进而使第二座位3呈展开的使用状 态30,并可提供不同的倾斜角度而舒适的支撑婴童,其包括一定位杆41、一弹性元件42以 及一释放件43,其中定位杆41可移动横向地装设于背支撑架33的下端,并藉由弹性元件 42保持与调整座32上复数个角度定位槽36卡掣定位,以使背支撑架33相对于座支架31 呈一倾斜夹角。较佳者,令释放件43为一装置于该背支撑架33之上端中间位置的扳动把 手,经由连接于定位杆41与释放件43间的连动件44(如钢索)驱动定位杆41。藉此,操作 者得从远端单手拉动定位杆41,使之脱离角度定位槽36而移至另一角度的定位槽36,以调 整背支撑架33至较佳的倾斜角度,提供方便及舒适。如图1、图2、图4至图7图所示的背支撑架33,为避免其调整的倾斜角度过大,特 别于调整座32上装设一限位滑块37,藉由一弹性元件38保持于定位桿41的枢转轨迹上, 以限制背支撑架33最大的倾斜角度。操作者系可压按限位滑块37而使其离开阻挡位置, 让定位杆41通过,使背支撑架33得以朝与座支架31略呈平行的方向位置枢转,形成第二 座位3的收折的状态40。本技术的第二座位3是利用一卡扣机构5连接于单人座婴儿车的骨架10上。 详言之,卡扣机构5系置于骨架10与第二座位3之间,用以保持第二座位3于第一使用位置50 ;在此位置,第二座位3较偏向后轮位置(即推车者位置),提供较大的空间给乘坐的 婴童使用;其包括一定位件51及一卡钩52。其中定位件51,装设于骨架10的底支架14后侧,使第二座位3可定位于第一使用 位置50。卡钩52,可移动地装置于第二座位3。详言之,卡钩52系可滑动地装设于调整座 32,藉由弹性元件53保持与定位件51卡扣,使第二座位3藉以保持位于第一使用位置50。卡钩52可被驱动而脱离该定位件51,例如,直接推动卡钩52,使第二座位3得由 第一使用位置50沿著底支架14滑动至第二收置位置60 (即接近前脚架11下端位置),达 到收折婴儿车骨架10后缩小所佔用的收藏空间;亦可藉由扳动套接座34,使底支架14自 套接座34的C型开口处脱离,让操作者可从底支架14上直接拆卸第二座位3。如图4与图5所示的卡钩52实施例,其系利用背支撑架33的枢转,解除对定位件 51的卡扣,一端露出于调整座32外面自由端,并位于背支撑架33之枢转轨迹上。当背支撑 架33枢转通过限位滑块37,持续地朝水平方向转动,利用背支撑架33压顶卡钩52自由端 迫使卡钩52产生滑动或转动,解除对定位件51的卡扣。藉此,操作者可将第二座位3从第 一使用位置50移动到第二收置位置60,或拆离该第二座位3,达到简化操作、减少佔用收藏 空间的效果。配合图2,参考图8所示为该卡钩62系可转动的与该定位件61卡扣固定,卡钩62 进一步的延伸出一扳动块63,供操作者可直接扳动该卡钩62转动而脱离定位件61。参考图9并配合图1、图2、图6所示,较佳者,在两侧卡钩72之间可连接一连动杆 73,让操作者操作单一连动杆73时可以同步驱动两侧卡钩72转动或滑动的脱离该定位件 71,以使操作者得以推动第二座位3由第一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设有可折收的第二座位的婴儿车,包括单人座婴儿车骨架,设有第一座位,供一婴童乘坐,其具有展开的使用状态及收折的状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座位,其可拆卸地装设于该第一座位的后方,具有第一使用位置及第二收置位置;及  卡扣机构,装置于该第二座位与所述单人座婴儿车骨架之间,使该第二座位得以固定于该第一使用位置,并于解除该卡扣机构的卡扣之后,使该第二座位得以从所述第一使用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收置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家澍何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