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源-断-砂配置的致密砂岩气藏压力系统评价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基于源-断-砂配置的致密砂岩气藏压力系统评价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46631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源‑断‑砂配置的致密砂岩气藏压力系统评价方法,包括步骤1.“源‑断‑砂”系统中“源”的刻画、步骤2.“源‑断‑砂”系统中“断”的刻画、步骤3.“源‑断‑砂”系统中“砂”的刻画、步骤4.基于“源‑断‑砂”配置的致密砂岩气藏地层压力预测。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致密砂岩地层压力地质成因开展系统评价,能够为具备“源‑断‑砂”系统的致密砂岩地层压力预测提供地质依据,显著提高致密砂岩地层压力预测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藏探测,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源-断-砂配置的致密砂岩气藏压力系统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1、地层压力是指岩石孔隙中地层水、石油、天然气等地质流体作用产生的压力,也叫地层孔隙压力或孔隙压力。在任何地质背景下,正常地层压力与从地表到目的层的净水柱压力相等,偏离正常压力趋势线的压力被认为是异常地层压力。当地层压力超过静液柱压力时,地层出现异常高压现象。异常高压地层不仅严重影响钻井过程中的井壁稳定性,甚至可能导致井涌、井喷等钻井事故。异常地层压力对初次开采的效率和储层质量也具有极大的影响。地层压力是合理设计钻井压密度和井身结构的重要依据,准确预测地层压力是防止井壁失稳、提高钻井效率、节约钻井成本的必要条件。多年的实践使人们逐步认识到,地层压力作为一项地质参数,在油气地质勘探、油气井工程、油气开发及油藏工程等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预测异常地层压力的方法很多,目前,对地层孔隙压力的预测主要依靠测井和地震的方法。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地层孔隙压力的预测,国内外运用较成熟和普遍的方法为平衡深度法(徐志星,2015)、brower法(brower等,1996)以及eaton法(eaton,1972);针对欠压实地层产生的高压而言,平衡深度法较为有效,针对欠压实以外形成的地层高压能做出良好预测的为brower方法及eaton方法。利用地震层速度进行地层孔隙压力预测常规的计算公式有压实平衡方程(徐志星,2015)、等效深度法、eaton方法、stone方法、fillippone方法以及改进的fillippone方法等方法(王英明等,2011)。

3、随着致密砂岩油气勘探开发程度加深,地层压力预测的精度要求不断提高,单纯依靠数学计算和经验公式难以满足生产实践需要,即便通过数学计算和经验公式预测出研究区目的层的地层压力,由于缺乏地质因素机理性分析,预测结果难以置信,导致井位部署、方案设计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不可靠性。另一方面,数学公式和预测方法很多,各自具备不同的适用条件,而油气田地下地质条件和地质环境非常复杂,不有针对性地分区选择经验公式便难以实现地层压力精细预测。综上,分区域建立地层压力预测的地质评价基础至关重要。

4、目前,前人对沉积盆地泥质岩层中高压的形成机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普遍认为异常高压的成因主要是泥岩的欠压实、有机质生烃、流体热膨胀、构造挤压等;但对致密砂岩中形成的高压或者相对高压机制认识不清。近些年以来,随着相对高压的砂岩储层的不断发现(swarbrick和osborne,1998;yardley和swarbrick,2000;李潍莲等,2008),人们认为砂岩储层与低渗泥岩在高压的成因、特征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储层高压往往是高压源内流体向储层方向的流动而造成的高压的传递与再分配的直接体现。砂岩内容流体(油、气、水)形成于一定的“源头”,流动方向和流动能力与再分配的直接体现。砂岩内部流体(油、气、水)形成于一定的“源头”,流动方向和流动能力与砂岩自身的渗透性有关,也与断穿砂岩地层的“断层”密切相关;而致密砂岩由于自身渗透性较差,其内部流体的流动主要受断层影响,形成致密砂岩内部独特的“源-断-砂”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源-断-砂配置的致密砂岩气藏压力系统的评价方法。

2、目前,绝大多数地层压力预测仅依靠实际测量获得的地层压力值去标定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相关敏感参数,依靠敏感参数和实际测量值之间的关系,通过经验公式和数学计算在全区范围内去计算没有实际测量的地层部位地层压力数值,这其中公式、方法、参数和选择较多,使用哪一种主要靠试错法。但是,地层压力的形成演化和地层及其内部流体的演变密切相关,具有规律性、分区分带性,缺乏地质因素机理分析,必然导致预测结果难以置信,给井位部署、方案设计带来诸多不确定。另外,围绕泥岩的地层压力预测工作较为丰富全面,围绕致密砂岩的地层压力预测工作相对薄弱。

3、本专利技术针对致密砂岩地层压力地质成因开展系统评价,能够为具备“源-断-砂”系统的致密砂岩地层压力预测提供地质依据,显著提高致密砂岩地层压力预测精度。

4、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源-断-砂配置的致密砂岩气藏压力系统评价方法,包括:

5、步骤1.“源-断-砂”系统中“源”的刻画

6、①通过对研究区目的层宏观地质背景的调查,根据前人研究结果和认识明确研究区目的层致密砂岩中天然气的可能来源(即烃源岩)。

7、②对研究区目的层不同钻井产出的天然气样品开展分析,明确不同钻井产出的天然气的物质类型及组成比例,将其和前人记载的不同烃源岩产气的物质类型及组成比例对比,初步落实研究区目的层不同地区天然气的可能来源数量和类型。

8、③在研究区目的层不同区域计算不同烃源岩供气的强度和占比,定量表征不同区域富集的天然气受不同烃源岩影响的程度。

9、步骤2.“源-断-砂”系统中“断”的刻画

10、①梳理研究区目的层的断裂,将未切穿砂体的断层和仅切穿单一、孤立砂体的断层排除认为是无效断层,其余断层为有效断层。

11、②逐个描述有效断层的沟通能力,未切穿沟通烃源岩、仅切穿沟通不同砂体的断层定义为〇类断层,切穿沟通1套烃源岩的断层认为是一类断层,切穿沟通2套烃源岩的断层认为是二类断层,切穿沟通3套烃源岩的断层认为是三类断层,以此类推,切穿沟通n套烃源岩的断层认为是n类断层,因为地层或烃源岩是一层层堆叠的,显然三类断层同时也一定沟通1套一类断层沟通的烃源岩或2套二类断层沟通的烃源岩。

12、③根据步骤1-③供气强度计算,对断层供气能力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划分区域。

13、步骤3.“源-断-砂”系统中“砂”的刻画

14、①根据砂岩和内部泥质夹层的关系,将研究区目的层不同地区的砂岩划分为纯砂型、砂夹泥型、泥夹砂型3类砂泥组合。不同组合泥质含量的多少对组合中天然气富集的影响较大,泥质越厚,天然气越不易富集,地层压力越低,断层突破泥岩夹层疏导天然气进入砂岩的需求越大。

15、②将纯砂型、砂夹泥型、泥夹砂型3类砂泥组合与步骤2-③中的分区耦合匹配,形成纯砂ⅰ号“源-断-砂”系统、纯砂ⅱ号“源-断-砂”系统、砂夹泥ⅰ号“源-断-砂”系统,泥夹砂ⅰ号“源-断-砂”,等等,并在平面上划分不同系统分布范围。

16、步骤4.基于“源-断-砂”配置的致密砂岩气藏地层压力预测

17、在步骤3-②里面划分出的不同的“源-断-砂”系统范围内,结合平衡深度法、brower法、eaton法、stone法、fillippone法开展分区的、精细的井-震地层压力预测。各自“源-断-砂”系统范围内,根据地质条件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最为适用的技术方案和预测参数,精细预测不同系统范围内的地层压力,将不同系统范围内的地层压力组合,揭示全区范围的地层压力分布特征。

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源-断-砂配置的致密砂岩气藏压力系统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源-断-砂配置的致密砂岩气藏压力系统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3)还包括:若多个区域如果发生重叠,则将重叠区叠合命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源-断-砂配置的致密砂岩气藏压力系统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1)中不同组合泥质含量的多少对组合中天然气富集的影响较大,泥质越厚,天然气越不易富集,地层压力越低,断层突破泥岩夹层疏导天然气进入砂岩的需求越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源-断-砂配置的致密砂岩气藏压力系统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各自“源-断-砂”系统范围内,根据地质条件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最为适用的技术方案和预测参数,精细预测不同系统范围内的地层压力,将不同系统范围内的地层压力组合,揭示全区范围的地层压力分布特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源-断-砂配置的致密砂岩气藏压力系统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源-断-砂配置的致密砂岩气藏压力系统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3)还包括:若多个区域如果发生重叠,则将重叠区叠合命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源-断-砂配置的致密砂岩气藏压力系统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1)中不同组合泥质含量的多少对组合中天然气富集的影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虎成吴冬伏美燕曹昌杰曹凯旋刘慧邹璐羽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