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基于哈希值的数字身份聚合编码标识方法、系统和设施技术方案_技高网

基于哈希值的数字身份聚合编码标识方法、系统和设施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46580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哈希值的数字身份聚合编码标识方法、系统和设施,包括:每个人或物都有标识码;该标识码和该人或该物一一对应;哈希编码器对该标识码进行处理,得到预计长度的哈希编码;当第三方需要该人或该物的管理信息时,将哈希编码检索模块中存储的该管理信息提供给该第三方;该管理信息由聚合编码标识系统从有权方获取;和/或在获得该第三方向该有权方提供的该人或该物的该哈希编码后,聚合编码标识系统向该有权方提供该哈希编码所对应的该人或该物的该标识码,使得该有权方能够根据该标识码提供该管理信息给该第三方。优点有:哈希编码的容量非常大;身份标识具有无规则性、保密性、隐蔽性和防伪性;实现不同编码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编码标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哈希值的编码标识技术。


技术介绍

1、2019年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中写道“现有标识解析技术大部分面向物联网个别领域应用,缺少针对工业互联网特定应用场景、复杂工序流程等特定应用设计,在数据互认、互操作等方面也缺技术方案,无法支撑构建统一管理、高效、安全可靠、互联互通的网络基础设施。目前,ccsa和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正在制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信息协同共享技术要求》等相关标准,将从整体上构建一套体系完整、兼容性强、能够满足各行业应用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标准体系。”

2、2020年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标准化白皮书》中写道“标准化是推动标识解析产业统筹布局的重要支撑。当前工业互联网正处于发展初期,全球尚未形成成熟且可大规模应用的标识解析体系,国际和国内主流标识体系、自动识别与采集技术、网络解析架构等相关标准大多服务于消费互联网,难以满足工业互联网应用需求,为支撑标识解析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需加快研制解决多设备接入、异构网络连接、多源异质数据互操作、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同时,工业互联网已成为主要工业强国抢占国际制造业竞争制高点的共同选择,我国应加大相关标准化的研究力度,提升国际影响力,争取国际标准话语权。”

3、虽然现在已经到了2023年了,但是该白皮书中所提及的情况仍然适用于当下:工业互联网依然是工业强国抢占国际制造业竞争制高点的共同选择,对提升国际影响力,争取国际标准话语权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由于工业互联网的建设从一开始就过于专注于自身,而忽略了和消费互联网的通联,忽略了将自身作为内容向人们提供服务,因而具有狭隘性。

4、此外,尽管该白皮书站在工业互联网的立场上在仰望着消费互联网,但是,消费互联网的情形并不比工业互联网更好:各地域、各行业、各企业之间很难实现数据的共享,人们也很难在不泄露自身信息的情况下获得所需要的相关数据及服务。尤其是,随着web3.0的崛起,人们更加意识到了自己应该完全掌控自己的信息。

5、因此,无论对于消费互联网还是工业互联网,目前的标志编码及解析等的发展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亟待出现新的变革。


技术实现思路

1、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在数字世界重新给人与万物赋予身份,且所赋予的数字身份需要满足安全性与隐匿性的要求。传统的编码标识已经无法满足。因此,did(去中心化的数字身份)开始被提出。去中心化身份是从传统的身份体系中演化而来的。从中心化身份、联盟身份、以用户为中心的身份、再到去中心化身份,总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理想情况下,在去中心化身份阶段,用户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信息。但截止目前,我国乃至全世界对此均没有统一的认识与标准,还处于探索阶段。

2、本专利技术在更深刻地洞悉了工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以及web3.0等随着时代涌现出的新事物代表时代所提出的新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哈希值的数字身份聚合编码标识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将哈希算法用于数字化网络身份标识编码中,将现实生活中已有的各种标准编码id,通过本系统依托哈希算法转化为统一长度的哈希编码,实现了各种编码方式的聚合统一,并将它作为给万物与人进入数字化世界的唯一标识,即hdid(哈希数字身份聚合编码标识),也可用于作为现实编码标准中的聚合编码标识,并用分布式账本进行全生命周期记录。另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系统与设施,可以实现对不同的读取设备或编码设备的反向解析,实现编码信息的统一读取与信息交互。本专利技术解决的关于现有的标识方法和系统的根本问题是:

3、1)不具有保密性和隐蔽性,不适应现时代人们对数字世界标识的需要。

4、2)各类数据只能局限于自身的网络体系流动,不能实现无障碍的共享和互通。

5、3)没有既能用于现实生活又能满足数字世界统一标准的id身份。

6、4)现有的编码规则较多,且长度各异,不利于进行统一处理。

7、5)编码标识所对应的数据仅反映了初始的静态数据,不能进行全生命周期记录等动态的记录及更新,不能有效防止篡改。

8、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哈希值的数字身份聚合编码标识方法,该方法包括:

9、每个人或物都有标识码。该标识码和该人或该物一一对应。

10、哈希编码器对该标识码进行处理,得到预计长度的哈希编码。

11、当第三方需要该人或该物的管理信息时,

12、将哈希编码检索模块中存储的该管理信息提供给该第三方。该管理信息由聚合编码标识系统从有权方获取。和/或,

13、在获得该第三方向该有权方提供的该人或该物的该哈希编码后,聚合编码标识系统向该有权方提供该哈希编码所对应的该人或该物的该标识码,使得该有权方能够根据该标识码提供该管理信息给该第三方。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哈希值的数字身份聚合编码标识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15、该聚合编码标识系统中存储了该哈希编码和该标识码的关联关系。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哈希值的数字身份聚合编码标识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17、该哈希编码器能够通过对该哈希编码进行反向编译获得该标识码。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哈希值的数字身份聚合编码标识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19、该管理信息包括溯源和/或防伪和/或管理和/或买卖和/或转手和/或记录。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哈希值的数字身份聚合编码标识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21、对该哈希编码进行转化,

22、成为n维码信息,n≥1。和/或,

23、成为rfid信息。和/或,

24、成为声波信息。和/或,

25、成为摩尔斯电码信息。和/或,

26、成为自定义编码信息。

27、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哈希值的数字身份聚合编码标识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28、同一个该人或该物的不同的该标识码所产生的该哈希编码,在该聚合编码标识系统中被标记为关联关系。

29、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哈希值的数字身份聚合编码标识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30、向该第三方提供该管理信息前,需要获得该管理信息所对应的该人或所对应的该物的所有者表示同意的确认信息。

31、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哈希值的数字身份聚合编码标识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32、该哈希编码和/或该管理信息存储在区块链上。

3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哈希值的数字身份聚合编码标识系统,该系统包括:

34、标识码,该标识码和人或物一一对应。每个该人或该物都有至少一个该标识码。

35、哈希编码器,用于对该标识码进行处理,得到预计长度的哈希编码。

36、第三方应用组件,用于当第三方需要该人或该物的管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哈希值的数字身份聚合编码标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身份聚合编码标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身份聚合编码标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身份聚合编码标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身份聚合编码标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身份聚合编码标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身份聚合编码标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8.一种基于哈希值的数字身份聚合编码标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字身份聚合编码标识系统,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字身份聚合编码标识系统,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字身份聚合编码标识系统,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字身份聚合编码标识系统,其特征在于: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字身份聚合编码标识系统,其特征在于: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字身份聚合编码标识系统,其特征在于: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16.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哈希值的数字身份聚合编码标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身份聚合编码标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身份聚合编码标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身份聚合编码标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身份聚合编码标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身份聚合编码标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身份聚合编码标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8.一种基于哈希值的数字身份聚合编码标识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政晖李政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智圣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