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干式排渣系统的能量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6453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1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干式排渣系统的能量回收装置,包括锅炉本体,所述锅炉本体布置在发电系统中,还包括用于对炉渣进行输送转运的排渣机构、用于对炉渣进行冷却换热的送风机构以及用于对炉渣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的余热回收机构,排渣机构布置在所述锅炉本体的下部,送风机构布置在排渣机构的上部,余热回收机构布置在排渣机构远离所述锅炉本体的一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排渣机构与送风机构配合,可以对炉渣进行自动输送的同时将部分热空气送入炉膛,从而提高燃料温度以保证锅炉燃烧的稳定性以及热效率,设有余热回收机构,可以对炉渣内部残留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以提升锅炉的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火力发电厂附属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干式排渣系统的能量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1、在现有技术中,干式排渣系统主要应用是通过输送钢带将燃煤电厂大型锅炉燃烧后的高温炉渣输送到既定位置,干式排渣系统的主要设备是干式排渣机(简称干渣机),干渣机利用自然空气作为冷却介质,在干渣机设备内部与高温的锅炉热渣逆向运动并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将高温热渣温度降低,加热后的自然空气进入锅炉炉膛,参与锅炉的燃烧。在火力发电厂中,干式排渣机利用空气作为冷却介质,来冷却炉渣。其工艺过程简述如下:锅炉所产生的炉渣经收集后在干渣输送带上输送,冷空气由炉膛负压从外界吸入,流动方向与干渣流动方向相反,在与空气发生换热的同时,炉渣中的残碳进一步燃烧释放热量。通过以上处理,在干排渣机末端时冷却风已经被加热至400℃以上,而高温炉渣则被冷却至100℃以下,然而现有的干式排渣装置仍然具备以下的缺陷或不足:锅炉所产生的炉渣直接排出装置,冷却过程往往无法充分回收炉渣内部残留的余热,增大炉渣收集的负担并且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热效率较低。

2、申请号为:201810311125.4的中国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干式排渣系统的能量回收装置,包括锅炉本体(1),所述锅炉本体(1)布置在发电系统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对炉渣进行输送转运的排渣机构、用于对炉渣进行冷却换热的送风机构以及用于对炉渣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的余热回收机构,排渣机构布置在所述锅炉本体(1)的下部,送风机构布置在排渣机构的上部,余热回收机构布置在排渣机构远离所述锅炉本体(1)的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干式排渣系统的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渣机构包括排渣机壳(2)、鳞斗式输送带(3)以及排渣支脚(4),所述排渣机壳(2)配置在所述锅炉本体(1)的下端且与所述锅炉本体(1)连通,所述鳞斗式输送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干式排渣系统的能量回收装置,包括锅炉本体(1),所述锅炉本体(1)布置在发电系统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对炉渣进行输送转运的排渣机构、用于对炉渣进行冷却换热的送风机构以及用于对炉渣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的余热回收机构,排渣机构布置在所述锅炉本体(1)的下部,送风机构布置在排渣机构的上部,余热回收机构布置在排渣机构远离所述锅炉本体(1)的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干式排渣系统的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渣机构包括排渣机壳(2)、鳞斗式输送带(3)以及排渣支脚(4),所述排渣机壳(2)配置在所述锅炉本体(1)的下端且与所述锅炉本体(1)连通,所述鳞斗式输送带(3)装配在所述排渣机壳(2)的内部,所述排渣支脚(4)设有两组,两组所述排渣支脚(4)并排间隔布置在所述排渣机壳(2)的下部且与所述排渣机壳(2)固定连接,所述排渣机壳(2)通过所述排渣支脚(4)架设在地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干式排渣系统的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机壳(2)以及所述鳞斗式输送带(3)远离所述锅炉本体(1)的一端为落料端,落料端采用倾斜结构布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干式排渣系统的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落料管道(5)以及集料箱(6),所述落料管道(5)设置在落料端的下部且其上端与所述排渣机壳(2)连通,所述集料箱(6)布置在落料端的下方且与所述落料管道(5)的下端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干式排渣系统的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送风机构包括送风风箱(7)、回风管道(8)以及空气冷却器(9),所述送风风箱(7)设置在所述排渣机壳(2)的上部且与所述排渣机壳(2)固定连接,所述送风风箱(7)与所述排渣机壳(2)连通,所述回风管道(8)设置在所述送风风箱(7)的上部且其一端与所述送风风箱(7)连通,所述回风管道(8)远离所述送风风箱(7)的一端与所述锅炉本体(1)连通,所述空气冷却器(9)设置在所述送风风箱(7)的一侧且与所述送风风箱(7)固定连接,所述空气冷却器(9)与所述送风风箱(7)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津能电力科学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