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草发酵上料和下料分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6422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18
本技术提供一种水草发酵上料和下料分仓装置,其包括进料斗、第一链板提升机、第二链板提升机、皮带机和发酵菌剂喷施机,所述进料斗设置于所述第一链板提升机的水平段,所述第一链板提升机的末端与粉碎压榨机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粉碎压榨机的出料口设置于所述第二链板提升机的水平段上方,所述第二链板提升机的末端设置于所述皮带机上方,所述皮带机整体设置于水草发酵仓上方,且其上设置有向水草发酵仓卸料的卸料器,所述发酵菌剂喷施机设置于所述粉碎压榨机的一侧,且所述发酵菌剂喷施机的喷药口正对所述第二链板提升机的水平段。本技术使得水草处理上下料各个环节相互贯通,工艺流程间衔接紧密;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水草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草处理,具体涉及一种水草发酵上料和下料分仓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水生态治理的逐步推进,河道内水草生长日渐茂盛,这是河道水质变好的体现。水草生长有利于促进河道内水质净化、抑制蓝藻生长,但是水草生长过旺不仅会造成水体流动不畅和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还会影响城市河道的整体景观,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河道蓄洪、泄洪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河道内的水草进行收割打捞以防止其生长过旺。

2、水草进行收割打捞后,需要进行二次处理以避免造成二次污染,但是当前收割打捞后的水草,(1)或者直接堆弃在河边不进行二次处理,这不利于水草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2)或者将其当做垃圾与其他垃圾一起进行二次处理,这无法针对水草的特点对水草进行特异化处理,且水草处理能力有限,也加重了其他垃圾的处理压力;(3)即使有部分河段设置了专门的水草处理场所,对水草进行消纳处理,这类水草处理场所也存在水草各处理环节分散独立、工艺流程间衔接不紧密、人力成本高、效率低下等问题。

3、如当前一个典型的水草处理站,经过收割打捞晾晒后的水草转运至水草处理站后,需要由至少名2工人将水草用叉子放入粉碎压榨机内,再由至少2名工人将粉碎压榨处理后的物料半成品用铁锹转运至一旁,至少1名工人对转运过来的物料半成品喷施发酵菌剂,并配合另1名工人将喷施发酵菌剂的物料半成品用铲车运送至发酵仓内。对于该典型的水草处理站,仅水草上下料环节就需要至少6名工人,且最大处理量仅为30吨/日,存在缺少一体化设备、人力成本高、处理效益低、不利于水草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的问题。

/>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草发酵上料和下料分仓装置。

2、一种水草发酵上料和下料分仓装置,包括进料斗、第一链板提升机、第二链板提升机、皮带机和发酵菌剂喷施机,所述进料斗设置于所述第一链板提升机的水平段,所述第一链板提升机的末端与粉碎压榨机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粉碎压榨机的出料口设置于所述第二链板提升机的水平段上方,所述第二链板提升机的末端设置于所述皮带机上方,所述皮带机整体设置于水草发酵仓上方,且其上设置有向水草发酵仓卸料的卸料器,所述发酵菌剂喷施机设置于所述粉碎压榨机的一侧,且所述发酵菌剂喷施机的喷药口正对所述第二链板提升机的水平段。

3、优选的是,所述进料斗和所述第一链板提升机的水平段设置于第一地坑内,且所述进料斗上边缘不高于地面。

4、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地坑深度为905-915mm。

5、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链板提升机的提升角度为33°-37°,提升高度为3.5-3.6m。

6、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链板提升机的链板上设置有若干个锯齿型隔板。

7、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链板提升机的倾斜段的两侧设置有挡板。

8、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链板提升机的末端通过接料斗与所述粉碎压榨机的进料口连接,即所述第一链板提升机的末端设置于所述接料斗的入料口的正上方,所述接料斗的出料口设置于所述碎压榨机的进料口的正上方。

9、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粉碎压榨机设置于第一防尘罩内,所述接料斗贯穿所述第一防尘罩的顶。

10、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发酵菌剂喷施机设置于所述第一防尘罩外,且所述发酵菌剂喷施机的喷药管贯穿所述第一防尘罩的壁而使得所述发酵菌剂喷施机的喷药口正对所述第二链板提升机的水平段。

11、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防尘罩外设置有所述水草发酵上料和下料分仓装置的控制箱。

12、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链板提升机的水平段设置于第二地坑内,且其上边缘不高于地面。

13、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链板提升机的水平段的局部也设置于所述第一防尘罩内。

14、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连板提升机的倾斜段上以及露出于所述第一防尘罩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二防尘罩。

15、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地坑深度为820-825mm。

16、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链板提升机的提升角度为33°-37°,提升高度为3.3-3.4m。

17、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皮带机包括第一皮带机和第二皮带机,所述第一皮带机上设置有向第二水草发酵仓卸料的第一卸料器,且所述第一皮带机的末端位于第一水草发酵仓上方;所述第二皮带机上设置有向第三水草发酵仓卸料的第二卸料器,且所述第二皮带机的末端位于第四水草发酵仓上方。

18、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卸料器和第二卸料器均为犁式卸料器。

19、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链板提升机的末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皮带机和所述第二皮带机相交位置的上方,所述第一皮带机和所述第二皮带机的运行方向相反。

20、本技术的水草发酵上料和下料分仓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1、实现了设备一体化,使得水草处理上下料各个环节相互贯通,工艺流程间衔接紧密;

22、2、相对于现有典型的水草处理站需要至少6名工人进行上下料作业,采用本装置后仅需最多3名工人即可完成上下料作业,节省了人力成本;

23、3、相对于现有典型的水草处理站最大30吨的日处理量,日处理量提高到了70吨,提高了水草处理效率;

24、4、提高了水草处理效益,利于水草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草发酵上料和下料分仓装置,包括进料斗(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链板提升机(2)、第二链板提升机(3)、皮带机和发酵菌剂喷施机,所述进料斗(1)设置于所述第一链板提升机的水平段(2-1),所述第一链板提升机(2)的末端与粉碎压榨机(7)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粉碎压榨机(7)的出料口设置于所述第二链板提升机的水平段(3-1)上方,所述第二链板提升机(3)的末端设置于所述皮带机上方,所述皮带机整体设置于水草发酵仓上方,且其上设置有向水草发酵仓卸料的卸料器,所述发酵菌剂喷施机设置于所述粉碎压榨机(7)的一侧,且所述发酵菌剂喷施机的喷药口正对所述第二链板提升机的水平段(3-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草发酵上料和下料分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1)和所述第一链板提升机的水平段(2-1)设置于第一地坑内,且所述进料斗(1)上边缘不高于地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草发酵上料和下料分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地坑深度为905-915mm,所述第一链板提升机(2)的提升角度为33°-37°,提升高度为3.5-3.6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草发酵上料和下料分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板提升机(2)的链板上设置有若干个锯齿型隔板,所述第一链板提升机的倾斜段(2-2)的两侧设置有挡板(2-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草发酵上料和下料分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板提升机(2)的末端通过接料斗与所述粉碎压榨机(7)的进料口连接,即所述第一链板提升机(2)的末端设置于所述接料斗的入料口的正上方,所述接料斗的出料口设置于所述碎压榨机(7)的进料口的正上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草发酵上料和下料分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链板提升机的水平段(3-1)设置于第二地坑内,且其上边缘不高于地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草发酵上料和下料分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地坑深度为820-825mm。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草发酵上料和下料分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链板提升机(3)的提升角度为33°-37°,提升高度为3.3-3.4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草发酵上料和下料分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机包括第一皮带机(4)和第二皮带机(5),所述第一皮带机(4)上设置有向第二水草发酵仓(6-2)卸料的第一卸料器,且所述第一皮带机(4)的末端位于第一水草发酵仓(6-1)的上方;所述第二皮带机(5)上设置有向第三水草发酵仓(6-3)卸料的第二卸料器,且所述第二皮带机(5)的末端位于第四水草发酵仓(6-4)的上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草发酵上料和下料分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链板提升机(3)的末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皮带机(4)和所述第二皮带机(5)相交位置的上方,所述第一皮带机(4)和所述第二皮带机(5)的运行方向相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草发酵上料和下料分仓装置,包括进料斗(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链板提升机(2)、第二链板提升机(3)、皮带机和发酵菌剂喷施机,所述进料斗(1)设置于所述第一链板提升机的水平段(2-1),所述第一链板提升机(2)的末端与粉碎压榨机(7)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粉碎压榨机(7)的出料口设置于所述第二链板提升机的水平段(3-1)上方,所述第二链板提升机(3)的末端设置于所述皮带机上方,所述皮带机整体设置于水草发酵仓上方,且其上设置有向水草发酵仓卸料的卸料器,所述发酵菌剂喷施机设置于所述粉碎压榨机(7)的一侧,且所述发酵菌剂喷施机的喷药口正对所述第二链板提升机的水平段(3-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草发酵上料和下料分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1)和所述第一链板提升机的水平段(2-1)设置于第一地坑内,且所述进料斗(1)上边缘不高于地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草发酵上料和下料分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地坑深度为905-915mm,所述第一链板提升机(2)的提升角度为33°-37°,提升高度为3.5-3.6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草发酵上料和下料分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板提升机(2)的链板上设置有若干个锯齿型隔板,所述第一链板提升机的倾斜段(2-2)的两侧设置有挡板(2-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草发酵上料和下料分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嵘宋文龙黎小红郝相如刘阳付俊娥冯婧瑄刘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