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RH高效脱碳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RH高效脱碳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5934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RH高效脱碳方法和装置,属于钢铁冶金炼钢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增加环流气体管数量和真空泵抽气能力来增大环流气体流量;按照相同或相近温度及碳含量条件对RH真空处理过程中历史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归纳和整理分类,对供气流量进行合理控制;增大真空泵的抽气能力来提高真空室的真空度;控制钢液中氧浓度,钢液中的碳浓度与界面的碳浓度差增加。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浸渍管提升气体管路分布改造、循环气体流量优化、钢液中氧浓度控制,结合历史数据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模,有效改善了RH真空处理脱碳速度和终点碳控制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rh高效脱碳方法和装置,属于钢铁冶金炼钢。


技术介绍

1、rh钢液真空循环脱气法,其特征是在真空室的下部设有两根与其相通的环流管,脱气处理时将环流管插入钢液,靠真空室被抽成真空后建立的压差使钢液由环流管进入真空脱气室,同时从两根环流管之一(上升管)吹入驱动气体,利用气泡泵原理抽引钢液流过脱气室和下降管产生循环运动,并在真空室内脱除气体。

2、rh的工作原理是:两个浸渍管插入钢水一定深度后,使钢包和真空室形成一个密闭系统,真空泵启动后,真空室内形成真空,钢水上升并达到一定高度;从上升管吹入的气体(氮气或氩气)进入钢液,降低钢液的体积密度,使这部分钢液的比重变轻;由于比重变轻,这部分钢液上升进入真空槽,由于真空槽内真空度较高(约5mbar以下)且熔池较浅,钢液中的气体逸出,比重变重,脱气后的钢水从下降管中流回钢包;钢水的脱气过程是在真空槽的底部进行,所有的反应均在真空状态下,钢水的脱氢、脱氮就在此时完成;上升管连续不断吹入气体,上述钢液的流动不断进行,这样在上升管和下降管之间形成钢水循环,使脱气过程连续进行。

3、根据真空脱碳的热力学原理,钢水中存在以下化学平衡:[c]+[o]→co↑,平衡状态下碳浓度与co分压成正比,与钢液中氧浓度成反比。根据真空脱碳的动力学,钢水的真空脱碳反映是一个气液两相反应,分成反应物(钢液中的碳和氧)向气液相界面扩散、在相界面上进行化学反应、生产物co离开相界面向气相扩散等3个环节。在高温下碳氧化合的反应速度很快,实际上钢液和气相界面上的反应是解决平衡的。因此,反应物(钢液中的碳和氧)向气液相界面扩散和生产物co离开相界面向气相扩散是脱碳限制环节;要提高脱碳速度,需要改善这2个限制环节的扩散速度。

4、rh真空处理使钢液在真空室中循环流动,实现脱气、脱碳、脱硫,提高纯净度等精炼目的,是一种多功能二次精炼方法。rh钢水环流控制是rh钢水精炼中的一项重要工艺过程,钢水在真空槽内的环流状态直接影响钢水精炼处理效果。为了满足连铸机对稳定节奏的要求,rh炉真空处理时间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缩短脱碳时间还可以减少rh处理所需的钢水过热度,降低生产成本。因此,提高rh脱碳速度和降低终点碳含量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5、通过rh真空脱碳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分析及rh炉脱碳过程真空室内钢液运动状态行为仿真模拟研究,结合影响rh真空处理脱碳速度的真空泵抽气能力、浸渍管内径、环流气体流量及分布结构、钢液中氧浓度等因素,进行工艺条件的优化及控制改进,实现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的低成本精准高效脱碳。因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rh高效脱碳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rh高效脱碳方法和装置,能够实现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的低成本精准高效脱碳。

2、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h高效脱碳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增加环流气体管数量和真空泵抽气能力来增大环流气体流量;

5、按照相同或相近温度及碳含量条件对rh真空处理过程中历史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归纳和整理分类,对供气流量进行合理控制;

6、增大真空泵的抽气能力来提高真空室的真空度;

7、控制钢液中氧浓度,钢液中的碳浓度与界面的碳浓度差增加。

8、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增加环流气体管数量和真空泵抽气能力来增大环流气体流量,包括:

9、将环流气体管数量由原设计的上下2排每排6根增加为上下2排每排8根。

10、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环流气体管均匀分布。

11、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按照相同或相近温度及碳含量条件对rh真空处理过程中历史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归纳和整理分类,对供气流量进行合理控制;包括:

12、采集本炉次rh真空处理过程数据和历史炉次rh真空处理过程中的历史数据;

13、建立rh真空处理过程中钢包及真空槽模型对真空处理过程进行模拟,分别得到各种不同温度、不同碳含量条件下的供气流量最佳曲线;

14、对相同或相近温度及碳含量的供气流量曲线进行拟合,得到相同或相近温度及碳含量条件下的供气流量拟合曲线;

15、结合本炉次到站信息,得到与本炉次相同或相近条件对应的拟合控制曲线,并结合本炉次具体信息进行系数的修正,得到rh真空处理期间任意时刻点的流量ft。

16、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流量ft的计算公式为:

17、ft=f拟合*η

18、

19、其中,f拟合为拟合控制曲线中任意时刻点的即时流量;η为流量修正系数;t处理前为钢水处理前温度;t目标为钢水处理后的目标温度;[o]处理前为钢水处理前的氧含量;t为真空处理时间。

20、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增大真空泵的抽气能力来提高真空室的真空度,包括:

21、将真空泵更换为抽真空的5级蒸汽喷射泵或干式机械泵,所述真空室的真空度为在5min内达到100pa。

22、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钢液中氧浓度控制在300ppm~500ppm范围内。

2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h高效脱碳装置,包括:

24、气体流量增大模块,用于增加环流气体管数量和真空泵抽气能力来增大环流气体流量;

25、供气流量控制模块,用于按照相同或相近温度及碳含量条件对rh真空处理过程中历史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归纳和整理分类,对供气流量进行合理控制;

26、真空度提高模块,用于增大真空泵的抽气能力来提高真空室的真空度;

27、氧浓度控制模块,用于控制钢液中氧浓度,钢液中的碳浓度与界面的碳浓度差增加。

28、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环流气体管均匀分布。

29、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真空室的真空度为在5min内达到100pa;所述钢液中氧浓度控制在300ppm~500ppm范围内。

3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31、本专利技术通过rh真空脱碳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分析及rh炉脱碳过程真空室内钢液运动状态行为仿真模拟研究,通过增加环流气体管根数、供气流量控制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真空度、钢水到站条件的保证等技术方案,显著提高了真空脱碳条件、脱碳速度及脱碳效果,实现了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的低成本精准高效脱碳,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和广阔的推广前景。

32、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浸渍管提升气体管路分布改造、循环气体流量优化、钢液中氧浓度控制,结合历史数据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模,有效改善了rh真空处理脱碳速度和终点碳控制水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RH高效脱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H高效脱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加环流气体管数量和真空泵抽气能力来增大环流气体流量,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H高效脱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流气体管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H高效脱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相同或相近温度及碳含量条件对RH真空处理过程中历史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归纳和整理分类,对供气流量进行合理控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RH高效脱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Ft的计算公式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H高效脱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大真空泵的抽气能力来提高真空室的真空度,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RH高效脱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液中氧浓度控制在300ppm~500ppm范围内。

8.一种RH高效脱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RH高效脱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流气体管均匀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RH高效脱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室的真空度为在5min内达到100Pa;所述钢液中氧浓度控制在300ppm~500ppm范围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rh高效脱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h高效脱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加环流气体管数量和真空泵抽气能力来增大环流气体流量,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h高效脱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流气体管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h高效脱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相同或相近温度及碳含量条件对rh真空处理过程中历史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归纳和整理分类,对供气流量进行合理控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rh高效脱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ft的计算公式为: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念欣佟圣刚曾晖刘建伟赵珉吴计雨赵统国胡廷均栾吉益陈万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