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眼视光学镜片及眼镜制造技术_技高网

眼视光学镜片及眼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5842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眼视光学镜片,设有:中央光学区;以及若干个周边离焦区,每一离焦区设有多个微透镜,每一离焦区的微透镜围设成环状且环绕中央光学区,若干离焦区沿中央光学区的径向依次间隔设置;每一离焦区的中心可与眼球的瞳孔中心形成一个视场角,每两个相邻离焦区的中心对应的视场角之间的夹角为2倍的预设角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眼视光学镜片能够解决当视场角逐渐增大的时候,对应眼球区域的感光细胞数量逐渐减少,现有等间距分布的离焦镜片的高密度离焦微透镜在该眼球区域产生冗余的离焦信号,导致视觉效果模糊的问题。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眼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眼视光学,特别涉及一种眼视光学镜片及眼镜


技术介绍

1、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表示,普通单光镜片的中心视力处的物象能够清晰地投影到视网膜上,但其外围均投影在视网膜后方。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会诱导视网膜向后生长进行自我调节,从而导致眼轴长度进一步增长,引发近视度数加深。现有的近视防控技术基于周边离焦理论,通过矫正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就可以防止眼轴向后增长,延缓近视的加深。

2、目前,通常对眼镜的镜片进行特殊设计,通过增加镜片周边屈光度的方式,把视网膜周边的远视离焦拉回视网膜前,从而控制近视的加深。然而,现有的离焦镜片周边屈光度的增加规律并不符合眼底感光细胞的分布规律,导致周边离焦控制近视的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眼视光学镜片及眼镜,旨在解决当视场角逐渐增大的时候,对应眼球区域的感光细胞数量逐渐减少,现有等间距分布的离焦镜片的高密度离焦微透镜在该眼球区域产生冗余的离焦信号,导致视觉效果模糊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眼视光学镜片,所述眼视光学镜片设有:

3、中央光学区;以及

4、若干个周边离焦区,每一所述离焦区设有多个微透镜,每一所述离焦区的微透镜围设成环状且环绕所述中央光学区,若干所述离焦区沿所述中央光学区的径向依次间隔设置;

5、每一所述离焦区的中心可与眼球的瞳孔中心形成一个视场角,每两个相邻离焦区的中心对应视场角之间的夹角为2倍的预设角度。

<p>6、优选地,所述预设角度表示为:其中,δθ表示所述预设角度;r1表示第一个离焦区的内环对应的半径,r2表示第一个离焦区的外环对应的半径,所述第一个离焦区为与所述中央光学区距离最小的离焦区;d表示所述眼视光学镜片与所述瞳孔中心之间的距离。

7、优选地,每两个相邻离焦区之间的间距沿所述中央光学区的径向向外递增。

8、优选地,每两个相邻离焦区之间的间距满足:δrn=dtan(θn+2δθ)-dtan(θn);其中,n表示沿所述中央光学区径向设置的第n个离焦区;δrn表示第n个离焦区与第n+1个离焦区之间的间距;θn表示第n个离焦区的中心线与所述瞳孔中心形成的中心角度,所述离焦区的中心线分别为与所述离焦区的内环、所述离焦区的外环距离相等的线;δθ表示所述预设角度。

9、优选地,每一所述离焦区的内环与所述瞳孔中心形成第一视场角,每一所述离焦区的外环与所述瞳孔中心形成第二视场角,所述第二视场角与所述第一视场角之差为所述预设角度。

10、优选地,所述离焦区的离焦量的范围为+2d~+5d。

11、优选地,所述离焦区内设置有单层环状微透镜,所述离焦区的环宽等于相应微透镜的直径;或,所述离焦区内设置有多层环状微透镜,所述离焦区的环宽大于相应微透镜的直径。

12、优选地,每一所述离焦区的多个微透镜间隔或接触设置;所述微透镜的直径范围为0.5~1.2mm。

13、优选地,所述眼视光学镜片包括镜片本体,所述中央光学区和所述离焦区设于所述镜片本体,所述镜片本体与所述微透镜一体成型。

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出一种眼镜,所述眼镜包括镜架和如上所述的眼视光学镜片,所述眼视光学镜片固定于所述镜架。

15、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眼视光学镜片作为多点离焦镜片,若干离焦区按视场角分布形成具有间距增大的同心环状,当视场角逐渐增大的时候,对应眼球区域的感光细胞数量逐渐减少,离焦区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使得微透镜的密度逐渐减少,以使入射光线能够在眼球的视网膜前面的位置成像,能够有效提升眼视光学镜片的视觉质量和视觉效果,使得眼视光学镜片具有延缓近视发展的效果,提高眼视光学镜片控制近视的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眼视光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眼视光学镜片设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视光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角度表示为:其中,Δθ表示所述预设角度;r1表示第一个离焦区的内环对应的半径,r2表示第一个离焦区的外环对应的半径,所述第一个离焦区为与所述中央光学区距离最小的离焦区;d表示所述眼视光学镜片与所述瞳孔中心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视光学镜片,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离焦区之间的间距沿所述中央光学区的径向向外递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眼视光学镜片,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离焦区之间的间距满足:Δrn=dtan(θn+2Δθ)-dtan(θn);其中,n表示沿所述中央光学区径向设置的第n个离焦区;Δrn表示第n个离焦区与第n+1个离焦区之间的间距;θn表示第n个离焦区的中心线与所述瞳孔中心形成的中心角度,所述离焦区的中心线为分别与所述离焦区的内环、所述离焦区的外环距离相等的线;Δθ表示所述预设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视光学镜片,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离焦区的内环与所述瞳孔中心形成第一视场角,每一所述离焦区的外环与所述瞳孔中心形成第二视场角,所述第二视场角与所述第一视场角之差为所述预设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视光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离焦区的离焦量的范围为+2D~+5D。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视光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离焦区内设置有单层环状微透镜,所述离焦区的环宽等于相应微透镜的直径;或,所述离焦区内设置有多层环状微透镜,所述离焦区的环宽大于相应微透镜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眼视光学镜片,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离焦区的多个微透镜间隔或接触设置;所述微透镜的直径范围为0.5~1.2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视光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眼视光学镜片包括镜片本体,所述中央光学区和所述离焦区设于所述镜片本体,所述镜片本体与所述微透镜一体成型。

10.一种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眼镜包括镜架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眼视光学镜片,所述眼视光学镜片固定于所述镜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视光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眼视光学镜片设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视光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角度表示为:其中,δθ表示所述预设角度;r1表示第一个离焦区的内环对应的半径,r2表示第一个离焦区的外环对应的半径,所述第一个离焦区为与所述中央光学区距离最小的离焦区;d表示所述眼视光学镜片与所述瞳孔中心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视光学镜片,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离焦区之间的间距沿所述中央光学区的径向向外递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眼视光学镜片,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离焦区之间的间距满足:δrn=dtan(θn+2δθ)-dtan(θn);其中,n表示沿所述中央光学区径向设置的第n个离焦区;δrn表示第n个离焦区与第n+1个离焦区之间的间距;θn表示第n个离焦区的中心线与所述瞳孔中心形成的中心角度,所述离焦区的中心线为分别与所述离焦区的内环、所述离焦区的外环距离相等的线;δθ表示所述预设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视光学镜片,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冠南张翠瑜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玻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