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用电设备和储能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5769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1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用电设备和储能设备,能够提高电池的使用性能。该电池包括:电池单体,该电池单体的第一壁设置有泄压机构;支撑部件,用于支撑该电池单体,该支撑部件包括相连的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该第一支撑部件与该第二支撑部件位于该电池单体的同一侧,该第一支撑部件位于该第一壁和该第二支撑部件之间且附接于该第一壁,该第一支撑部件设置有与该泄压机构对应的第一通孔,该第二支撑部件设置有与该泄压机构对应的第二通孔;第一防护部件,该第一防护部件用于封闭该第二通孔,该第一防护部件用于在该泄压机构致动时被破坏,以使来自该电池单体的排放物穿过该第二支撑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用电设备和储能设备


技术介绍

1、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新能源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新能源产业中,电池技术是关乎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在电池技术的发展中,除了提高电池的电学性能外,安全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电池的安全问题不能保证,那该电池就无法使用,降低了电池的使用性能。

2、因此,如何提高电池的使用性能已成为本领域中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用电设备和储能设备,能够提高电池的使用性能。

2、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电池单体,该电池单体的第一壁设置有泄压机构;支撑部件,用于支撑该电池单体,该支撑部件包括相连的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该第一支撑部件与该第二支撑部件位于该电池单体的同一侧,该第一支撑部件位于该第一壁和该第二支撑部件之间且附接于该第一壁,该第一支撑部件设置有与该泄压机构对应的第一通孔,该第二支撑部件设置有与该泄压机构对应的第二通孔;第一防护部件,该第一防护部件用于封闭该第二通孔,该第一防护部件用于在该泄压机构致动时被破坏,以使来自该电池单体的排放物穿过该第二支撑部件。

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该电池中设置支撑部件与第一防护部件,该支撑部件包括相连的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该第一支撑部件与该第二支撑部件位于该电池单体的同一侧,该第一支撑部件位于该第一壁和该第二支撑部件之间且附接于该第一壁,该第二支撑部件设置有与该泄压机构对应的第二通孔,该第一防护部件用于封闭该第二通孔,该第一防护部件用于在该泄压机构致动时被破坏,以使来自该电池单体的排放物穿过该第二支撑部件,这样,在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时,该第一防护部件的设置能够降低来自该第一防护部件的远离该泄压机构一侧的排放物通过该第二通孔流向该泄压机构的风险,以减小对电池单体的热影响,降低对泄压机构的致动性能的影响,进而提高该电池的使用性能。

4、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防护部件设置在该第二支撑部件的远离该第一壁的表面。这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时,该第一防护部件在电池单体的泄压机构致动时被破坏,能够有效降低来自该第一防护部件的远离该泄压机构一侧的排放物通过该第二通孔流向该泄压机构的风险,以减小对泄压机构的致动性能的影响,提高电池的使用性能,同时该设置方式简单,易于加工制造。

5、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防护部件设置有第一薄弱区,该第一薄弱区被配置为在该泄压机构致动时能够被该排放物破坏,以使该排放物穿过该第一薄弱区。

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防护部件上设置有第一薄弱区,且该第一薄弱区被配置为在该泄压机构致动时能够被排放物所破坏,即在电池单体的内部压力或温度达到阈值时使得该排放物能够及时迅速地穿过该第一薄弱区,以实现对电池单体的快速泄压,减小因该排放物在该第一防护部件的靠近电池的泄压机构一侧的堆积而对泄压机构的致动性能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电池的使用性能。

7、在一些实现方式,该第一薄弱区满足以下中的至少一项:该第一薄弱区的材料的熔点小于该第一防护部件的其余部分的材料的熔点;该第一薄弱区的厚度小于该第一防护部件的其余部分的厚度;该第一薄弱区的垂直于该第一防护部件的厚度方向上的表面设置有刻痕。

8、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薄弱区设置为以下中的至少一项:该第一薄弱区处的材料的熔点小于该第一防护部件的其余部分的材料的熔点;该第一薄弱区的厚度小于该第一防护部件的其余部分的厚度;该第一薄弱区的垂直于该第一防护部件的厚度方向上的表面设置有刻痕,使得该第一薄弱区相较于该第一防护部件的其余部分更易被电池单体的排放物所破坏,在电池单体的内部压力或温度达到阈值时使得该排放物能够及时迅速地穿过该第一薄弱区,以实现电池单体的快速泄压,减小因该排放物在该第一防护部件的靠近电池单体的泄压机构的一侧的堆积而对该泄压机构的致动性能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电池的使用性能。

9、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泄压机构的数量为多个,该第一防护部件上设置有多个该第一薄弱区,多个该第一薄弱区与多个该泄压机构一一对应。这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该第一防护部件上设置多个第一薄弱区,且多个该第一薄弱区与多个该泄压机构一一对应,在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时,即在电池单体的内部压力或温度达到阈值时使得电池单体产生的排放物能够及时迅速地穿过与其对应的第一薄弱区,以实现对电池单体的快速泄压,并同时减小该排放物对其它电池单体的泄压机构的致动性能的影响,从而提高电池的使用性能。

10、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在垂直于该第一防护部件的厚度方向的平面上,该第一防护部件的投影覆盖该泄压机构的投影。

11、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垂直于该第一防护部件的厚度方向的平面上,通过将该第一防护部件的投影设置为覆盖该泄压机构的投影,使得该第一防护部件能够进一步降低来自该第一防护部件的远离该泄压机构一侧的排放物通过该第一防护部件流向该泄压机构的风险,从而降低对该泄压机构的致动性能所造成的影响,进而提高该电池的使用性能。

12、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电池还包括:第二防护部件,该第二防护部件用于封闭该第一通孔,该第二防护部件用于在该泄压机构致动时被破坏,以使来自该电池单体的排放物穿过该第一支撑部件。

1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该电池中设置第二防护部件,该第二防护部件用于封闭第一通孔,且该第二防护部件用于在该泄压机构致动时被破坏,以使来自该电池单体的排放物穿过该第一支撑部件,这样,在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时,该第二防护部件的设置能够降低来自该第二防护部件的远离该泄压机构一侧的排放物通过该第一通孔流向该泄压机构的风险,以减小对电池单体的热影响,降低对泄压机构的致动性能的影响,进而提高该电池的使用性能。

14、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二防护部件设置在该第一支撑部件的远离该第一壁的表面。这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时,该第二防护部件在电池单体的泄压机构致动时被破坏,能够有效降低来自该第二防护部件的远离该泄压机构一侧的排放物通过该第一通孔流向该泄压机构的风险,以减小对泄压机构的致动性能的影响,提高电池的使用性能,同时该设置方式简单,易于加工制造。

15、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二防护部件上设置有第二薄弱区,该第二薄弱区被配置为在该泄压机构致动时能够被该排放物破坏,以使该排放物穿过该第二防护部件。

1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防护部件上设置有第二薄弱区,且该第二薄弱区被配置为在该泄压机构致动时能够被排放物所破坏,即在电池单体的内部压力或温度达到阈值时使得该排放物能够及时迅速地穿过该第二薄弱区,以实现对电池单体的快速泄压,减小因该排放物在该第二防护部件的靠近电池的泄压机构一侧的堆积而对泄压机构的致动性能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电池的使用性能。

17、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二薄弱区满足以下中的至少一项:该第二薄弱区的材料的熔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件(13)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件(122)的远离所述第一壁(215)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件(13)设置有第一薄弱区(131),所述第一薄弱区(131)被配置为在所述泄压机构(213)致动时能够被所述排放物破坏,以使所述排放物穿过所述第一薄弱区(1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弱区(131)满足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机构(213)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防护部件(13)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薄弱区(131),多个所述第一薄弱区(131)与多个所述泄压机构(213)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防护部件(13)的厚度方向的平面上,所述第一防护部件(13)的投影覆盖所述泄压机构(213)的投影。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p>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部件(14)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件(121)的远离所述第一壁(215)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部件(14)上设置有第二薄弱区(141),所述第二薄弱区(141)被配置为在所述泄压机构(213)致动时能够被所述排放物破坏,以使所述排放物穿过所述第二防护部件(1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薄弱区(141)满足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件(15)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电池单体(20)的凹槽(150),所述凹槽(150)的至少部分侧壁(151)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211)内,所述凹槽(150)的外缘(152)连接于所述侧壁(151)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件(121)和所述第一壁(215)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50)的底壁(153)被配置为在所述泄压机构(213)致动时能够被所述排放物破坏,以使所述排放物穿过所述隔离部件(15)。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50)的底壁(153)设置有第三薄弱区(154),所述第三薄弱区(154)被配置为在所述泄压机构(213)致动时能够被所述排放物破坏,以使所述排放物穿过所述隔离部件(15)。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薄弱区(154)满足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件(15)和所述第三防护部件(16)被配置为在所述泄压机构(213)致动时能够被来自所述电池单体(20)的排放物破坏,以使所述排放物穿过所述隔离部件(15)和所述第三防护部件(16)。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防护部件(16)的熔点大于所述隔离部件(15)的熔点。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件的材料为以下材料中的一种:聚丙烯、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云母、玻璃纤维、陶瓷纤维,聚乙烯环氧树脂。

20.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用于为所述用电设备提供电能。

21.一种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用于为所述储能设备储存电能。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件(13)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件(122)的远离所述第一壁(215)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件(13)设置有第一薄弱区(131),所述第一薄弱区(131)被配置为在所述泄压机构(213)致动时能够被所述排放物破坏,以使所述排放物穿过所述第一薄弱区(1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弱区(131)满足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机构(213)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防护部件(13)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薄弱区(131),多个所述第一薄弱区(131)与多个所述泄压机构(213)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防护部件(13)的厚度方向的平面上,所述第一防护部件(13)的投影覆盖所述泄压机构(213)的投影。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部件(14)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件(121)的远离所述第一壁(215)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部件(14)上设置有第二薄弱区(141),所述第二薄弱区(141)被配置为在所述泄压机构(213)致动时能够被所述排放物破坏,以使所述排放物穿过所述第二防护部件(1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薄弱区(141)满足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件(15)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凯沈聃李耀白静峰陈世龙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