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热水并联式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5631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1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冷热水并联式热交换器,包括第一水道板,所述第一水道板上向下凹陷形成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位于第二流道的旁侧,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并排设置在第一水道板上,所述第一水道板上设置各两个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两个第一凹槽分别与第一流道的进水端、第一流道的出水端相连接,两个第二凹槽分别与第二流道的进水端、第二流道的出水端相连接,该热交换器可以很好的增加两股水的行程,提高热交换的效率,而且通过板式可以减小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热水并联式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1、由于纯净水没有完全加热的口感较涩,经过加热烧开后口感较甘甜,也对人体的生理机理具有很重要的调理作用。同时因为烧开的水温度太高不能直接饮用,需将开水降温,目前市面上将开水降温的方式主要用热交换,通过进冷水和出热水在热交换器中做热传递,同时现有的热交换器结构较为复杂,且为了保证热交换器换热效果将热交换器做的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热水并联式热交换器。

2、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冷热水并联式热交换器,包括第一水道板,所述第一水道板上向下凹陷形成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位于第二流道的旁侧,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并排设置在第一水道板上,所述第一水道板上设置各两个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两个第一凹槽分别与第一流道的进水端、第一流道的出水端相连接,两个第二凹槽分别与第二流道的进水端、第二流道的出水端相连接。

4、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第一凹槽分别位于第一水道板后端的两旁侧,所述两个第二凹槽分别位于第一水道板前端的两旁侧。

5、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道的进水端与第二流道的出水端位于第一水道板的一旁侧,所述第一流道的出水端与第二流道的进水端位于第一水道板的另一旁侧。

6、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并排后多次前后来回弯折设置在第一水道板上。

7、本技术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水道板,所述第二水道板与第一水道板间隔上下排布,所述第二水道板上向下凹陷形成第三流道和第四流道,所述第三流道位于第四流道的旁侧,所述第三流道和第四流道并排设置在第二水道板上,所述第二水道板上设置各两个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两个第三凹槽分别与第三流道的进水端、第三流道的出水端相连接,两个第四凹槽分别与第四流道的进水端、第四流道的出水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流道能位于第四流道的上方或者下方,所述第二流道能位于第三流道的上方或者下方,所述第一流道能与第三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流道能与第四流道相连通。

8、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第三凹槽分别位于第二水道板后端的两旁侧,所述两个第四凹槽分别位于第二水道板前端的两旁侧。

9、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流道的进水端与第四流道的出水端位于第二水道板的一旁侧,所述第三流道的出水端与第四流道的进水端位于第二水道板的另一旁侧,所述第三流道与第四流道并排后多次前后来回弯折设置在第二水道板上。

10、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出设置有第一过水口,所述第一过水口能连通第一流道和第三流道,所述第二凹槽和第四凹槽出设置有第二过水口,所述第二过水口能连通第二流道和第四流道。

11、本技术实施例中,还包括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第一水道板和第二水道板设置在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所述上连接板上设置有能与第一流道、第三流道相连通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上连接板上设置有能与第二流道、第四流道相连通的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水道板和第二水道板外周边缘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能设置在上连接板与第一水道板间,所述密封圈也能设置在第一水道板与第二水道板之间。

12、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道板上端面能与上连接板下端面密封配合,所述第一水道板下端面能与第二水道板下端面密封配合,所述第二水道板下端面能与第一水道板下端面密封配合。

13、本技术的一种冷热水并联式热交换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热交换器可以很好的增加两股水的行程,同时每股水都可以从旁侧、上侧或下侧两个方向的另一股水进行热交换,提高热交换的效率,而且通过板式可以减小占用空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热水并联式热交换器,包括第一水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道板上向下凹陷形成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位于第二流道的旁侧,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并排设置在第一水道板上,所述第一水道板上设置各两个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两个第一凹槽分别与第一流道的进水端、第一流道的出水端相连接,两个第二凹槽分别与第二流道的进水端、第二流道的出水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热水并联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凹槽分别位于第一水道板后端的两旁侧,所述两个第二凹槽分别位于第一水道板前端的两旁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热水并联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的进水端与第二流道的出水端位于第一水道板的一旁侧,所述第一流道的出水端与第二流道的进水端位于第一水道板的另一旁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热水并联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并排后多次前后来回弯折设置在第一水道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冷热水并联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水道板,所述第二水道板与第一水道板间隔上下排布,所述第二水道板上向下凹陷形成第三流道和第四流道,所述第三流道位于第四流道的旁侧,所述第三流道和第四流道并排设置在第二水道板上,所述第二水道板上设置各两个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两个第三凹槽分别与第三流道的进水端、第三流道的出水端相连接,两个第四凹槽分别与第四流道的进水端、第四流道的出水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流道能位于第四流道的上方或者下方,所述第二流道能位于第三流道的上方或者下方,所述第一流道能与第三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流道能与第四流道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冷热水并联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三凹槽分别位于第二水道板后端的两旁侧,所述两个第四凹槽分别位于第二水道板前端的两旁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冷热水并联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流道的进水端与第四流道的出水端位于第二水道板的一旁侧,所述第三流道的出水端与第四流道的进水端位于第二水道板的另一旁侧,所述第三流道与第四流道并排后多次前后来回弯折设置在第二水道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冷热水并联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出设置有第一过水口,所述第一过水口能连通第一流道和第三流道,所述第二凹槽和第四凹槽出设置有第二过水口,所述第二过水口能连通第二流道和第四流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冷热水并联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第一水道板和第二水道板设置在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所述上连接板上设置有能与第一流道、第三流道相连通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上连接板上设置有能与第二流道、第四流道相连通的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水道板和第二水道板外周边缘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能设置在上连接板与第一水道板间,所述密封圈也能设置在第一水道板与第二水道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冷热水并联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道板上端面能与上连接板下端面密封配合,所述第一水道板下端面能与第二水道板下端面密封配合,所述第二水道板下端面能与第一水道板下端面密封配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热水并联式热交换器,包括第一水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道板上向下凹陷形成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位于第二流道的旁侧,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并排设置在第一水道板上,所述第一水道板上设置各两个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两个第一凹槽分别与第一流道的进水端、第一流道的出水端相连接,两个第二凹槽分别与第二流道的进水端、第二流道的出水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热水并联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凹槽分别位于第一水道板后端的两旁侧,所述两个第二凹槽分别位于第一水道板前端的两旁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热水并联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的进水端与第二流道的出水端位于第一水道板的一旁侧,所述第一流道的出水端与第二流道的进水端位于第一水道板的另一旁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热水并联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并排后多次前后来回弯折设置在第一水道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冷热水并联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水道板,所述第二水道板与第一水道板间隔上下排布,所述第二水道板上向下凹陷形成第三流道和第四流道,所述第三流道位于第四流道的旁侧,所述第三流道和第四流道并排设置在第二水道板上,所述第二水道板上设置各两个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两个第三凹槽分别与第三流道的进水端、第三流道的出水端相连接,两个第四凹槽分别与第四流道的进水端、第四流道的出水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流道能位于第四流道的上方或者下方,所述第二流道能位于第三流道的上方或者下方,所述第一流道能与第三流道相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世立许灿祥许伟强严建勇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百霖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