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吸尘器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5555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12
本技术涉及展示模型领域,公开了一种手持式吸尘器模型,包括动力机构、二次过滤机构、初步过滤机构和容纳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二次过滤机构、初步过滤机构和容纳机构自后向前依次通过螺纹相互套设,所述容纳机构远离初步过滤机构一侧中心处位置螺纹套设有转接管。本技术中,该模型动力机构、二次过滤机构、初步过滤机构、容纳机构、转接管和吸头均通过螺纹套设的方式进行相互连接,需要展示内部结构时,只需拧动即可实现快速拆卸,同时该模型具备真实手持式吸尘机的使用功能,人员可通过模型对手持式吸尘器的工作状态进行模拟,便于观察者通过模型运行情况了解手持式吸尘器的工作状况和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展示模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吸尘器模型


技术介绍

1、手持式吸尘器是一种可以吸入灰尘的家用清洁电器,可以手持进行除尘工作,手持式吸尘器能够除尘的原理主要在于它的“头部”装有一个电动抽风机,抽风机的转轴上有风叶轮,通电后,抽风机会以每秒500圈的转速产生吸力和压力,在吸力和压力的作用下,空气高速排出,而风机前端吸尘部分的空气不断地补充风机中的空气,致使吸尘器内部产生瞬时真空,和外界大气压形成负压,使吸口处气流携带垃圾灰尘进入滤尘袋,灰尘等杂物滞留在滤尘袋内,空气经过滤片净化后,由机体尾部排出,而模型指通过主观意识借助实体或者虚拟表现,构成客观阐述形态结构的一种表达目的的物件,手持式吸尘器模型主要用于展示用途,使观察者通过模型了解手持式吸尘器的外观、结构和使用功能。

2、一般的手持式吸尘器展示模型通常通过螺栓固定为一个整体结构,不易快速拆开外壳,观察者难以便捷的直观观察到模型的内部结构,同时一般的模型只具有简单的外观展示效果,不可模拟手持式吸尘器真实的工作状态,观察者难以通过模型运行了解扫地机器人的工作状况和功能,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手持式吸尘器模型,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手持式吸尘器模型,该模型动力机构、二次过滤机构、初步过滤机构、容纳机构、转接管和吸头均通过螺纹套设的方式进行相互连接,需要展示内部结构时,只需拧动即可实现快速拆卸,同时该模型具备真实手持式吸尘机的使用功能,人员可通过模型对手持式吸尘器的工作状态进行模拟,便于观察者通过模型运行情况了解手持式吸尘器的工作状况和功能。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手持式吸尘器模型,包括动力机构、二次过滤机构、初步过滤机构和容纳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二次过滤机构、初步过滤机构和容纳机构自后向前依次通过螺纹相互套设,所述容纳机构远离初步过滤机构一侧中心处位置螺纹套设有转接管,所述转接管远离容纳机构一侧螺纹套设有吸头;

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动力机构、二次过滤机构、初步过滤机构、容纳机构、转接管和吸头自后向前依次通过螺纹相互进行套设,只需拧动各部件即可完成模型的分离拆卸,使模型拆装可进行快速拆卸安装,便于拆开对模型内部结构进行直观展示。

5、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一号筒体,所述一号筒体内部中心处位置固定设置有小型电机,所述小型电机输出端位置固定设置有风扇叶轮,所述一号筒体后侧端面等间距开设有多个排气口,所述一号筒体外部靠前端边缘位置设置有螺纹;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小型电机带动风扇叶轮快速转动,将气体通过所述一号筒体后端面的多个排气口排出模型,在模型内部形成一定的负压,将吸头位置的垃圾和灰尘吸入吸尘器模型内部。

7、进一步地,所述一号筒体上端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握把,所述握把下端面固定设置有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前侧端面固定开设有充电口,所述握把上端面靠前侧位置嵌入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小型电机、控制开关均与供电模块电性连接设置;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所述握把便于使用者手持模型进行吸尘操作,并通过设置于所述握把上端面的控制开关对模型进行控制,模型运行所需电量有供电模块内部的蓄电池提供,并可通过所述充电口进行电量的补充。

9、进一步地,所述二次过滤机构包括二号筒体,所述二号筒体内部固定设置有过滤芯,所述二号筒体内部前后两端边缘位置均设置有螺纹;

10、所述初步过滤机构包括三号筒体,所述三号筒体内部靠后端位置固定设置有初步过滤纱网,所述三号筒体内部靠前端位置固定设置有金属过滤网罩,所述三号筒体外部外后两侧边缘位置均设置有螺纹;

11、所述金属过滤网罩对吸入的垃圾灰尘进行第一次过滤,去除吸入的大颗粒垃圾,再由所述初步过滤纱网除去剩余的灰尘;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对吸入的垃圾灰尘进行二次过滤,保证最佳的过滤效果,所述金属过滤网罩对吸入的垃圾灰尘进行第一次过滤,去除吸入的大颗粒垃圾,再由所述初步过滤纱网除去剩余的灰尘,用于对转接管进行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金属过滤网罩表面设置有细密网孔;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吸入的垃圾和颗粒物进行阻挡。

15、进一步地,所述二号筒体、三号筒体和四号筒体使用材质均为高强度透明pvc材质;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直接观察所述二号筒体、三号筒体和四号筒体内部情况,了解模型内部结构,并且直观查看所述二号筒体、三号筒体和四号筒体内部积灰情况。

17、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手持式吸尘器模型,该模型动力机构、二次过滤机构、初步过滤机构、容纳机构、转接管和吸头均通过螺纹套设的方式进行相互连接,只需拧动即可实现快速拆卸,便于拆卸后对模型的内部结构进行仔细观察。

19、2、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手持式吸尘器模型,该模型具备真实手持式吸尘机的使用功能,人员可通过模型对手持式吸尘器的工作状态进行模拟,便于观察者通过模型运行情况了解手持式吸尘器的工作状况和功能。

20、3、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手持式吸尘器模型,该模型结构简单,可对手持式吸尘器的使用功能和内部结构进行展示和演示,提升了展示效果,使观察者通过模型对手持式吸尘器产生直观的了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持式吸尘器模型,包括动力机构(1)、二次过滤机构(2)、初步过滤机构(3)和容纳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1)、二次过滤机构(2)、初步过滤机构(3)和容纳机构(4)自后向前依次通过螺纹相互套设,所述容纳机构(4)远离初步过滤机构(3)一侧中心处位置螺纹套设有转接管(5),所述转接管(5)远离容纳机构(4)一侧螺纹套设有吸头(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吸尘器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1)包括一号筒体(7),所述一号筒体(7)内部中心处位置固定设置有小型电机(13),所述小型电机(13)输出端位置固定设置有风扇叶轮(14),所述一号筒体(7)后侧端面等间距开设有多个排气口(8),所述一号筒体(7)外部靠前端边缘位置设置有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持式吸尘器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筒体(7)上端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握把(9),所述握把(9)下端面固定设置有供电模块(10),所述供电模块(10)前侧端面固定开设有充电口(12),所述握把(9)上端面靠前侧位置嵌入设置有控制开关(11),所述小型电机(13)、控制开关(11)均与供电模块(10)电性连接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吸尘器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过滤机构(2)包括二号筒体(15),所述二号筒体(15)内部固定设置有过滤芯(16),所述二号筒体(15)内部前后两端边缘位置均设置有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手持式吸尘器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过滤网罩(19)表面设置有细密网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手持式吸尘器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筒体(15)、三号筒体(17)和四号筒体(20)使用材质均为高强度透明PVC材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吸尘器模型,包括动力机构(1)、二次过滤机构(2)、初步过滤机构(3)和容纳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1)、二次过滤机构(2)、初步过滤机构(3)和容纳机构(4)自后向前依次通过螺纹相互套设,所述容纳机构(4)远离初步过滤机构(3)一侧中心处位置螺纹套设有转接管(5),所述转接管(5)远离容纳机构(4)一侧螺纹套设有吸头(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吸尘器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1)包括一号筒体(7),所述一号筒体(7)内部中心处位置固定设置有小型电机(13),所述小型电机(13)输出端位置固定设置有风扇叶轮(14),所述一号筒体(7)后侧端面等间距开设有多个排气口(8),所述一号筒体(7)外部靠前端边缘位置设置有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持式吸尘器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筒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乙江易瑞朱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小鲁班模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