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5433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1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控盒及除湿机,属于空气调节设备技术领域,电控盒包括外盒体和内盒体,外盒体包括外上盖和外底盖,外上盖和外底盖分别与内盒体连接,通过外上盖和外底盖配合能够包裹内盒体,由于外上盖和外底盖均为钣金件,使电控盒整体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结构更稳定可靠,提高电控盒的防护能力,电控盒适用于除湿机,并可以将电控盒安装在除湿机的压缩机上方,从而能够提升除湿机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设备的,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控盒及除湿机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为了减小除湿机的体积,通常将压缩机放置在除湿机的一侧以降低机身高度,并将电控盒安装在压缩机的上方,可以实现体积最小化,从而能够增大装柜量,然而,电控盒在防火性能方面不佳,无法适应特殊场景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除湿机,能够有效提高电控盒的防火性能,从而可以提升除湿机的使用安全性。

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除湿机,具有互为夹角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包括:

3、压缩机;

4、安装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所述压缩机的一侧,所述安装结构用于容纳储水箱;

5、风道组件,设于所述安装结构的上方,所述风道组件靠近所述压缩机的一侧设有安装支架;

6、换热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风道组件并排设置,并位于所述安装结构的上方;

7、电控盒,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且位于所述压缩机的上方,所述电控盒包括包括外盒体和内盒体,所述外盒体包括外上盖和外底盖,所述外上盖和所述外底盖分别与所述内盒体连接以包裹所述内盒体,所述外上盖和所述外底盖均为钣金件。

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除湿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通过将安装结构设置在压缩机沿除湿机的第一方向的一侧,并将换热组件与风道组件设置在安装结构的上方,且沿除湿机的第二方向并排设置,电控盒安装于风道组件的安装支架上,且位于压缩机的上方,结构设计合理,可以降低除湿机的机身高度;采用上述实施例的电控盒,通过外上盖与外底盖配合包裹内盒体,由于外上盖和外底盖均为钣金件,使电控盒整体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提高电控盒的防护能力,从而能够提升除湿机的使用安全性。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盒体包括内上盖和内底盖,所述内上盖和所述内底盖均为塑料件,所述外上盖罩设于所述内上盖,所述外底盖罩设于所述内底盖,所述外上盖和所述内上盖中的一个,与所述外底盖和所述内底盖中的一个可拆卸连接。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上盖沿其端口的周向设有第一台阶面,所述内底盖沿其端口的周向设有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与所述第二台阶面相抵接。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底盖的周沿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朝向所述外上盖设置,所述外上盖的外周壁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连接的第一卡接孔。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盒体背离所述外上盖的一侧设有第二卡扣,所述安装支架设有第二卡接孔,所述第二卡扣穿过所述外底盖并与所述第二卡接孔连接。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支架沿所述除湿机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电控盒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远离所述风道组件的一侧,所述外上盖或所述外底盖的周沿设有翻边,所述翻边位于所述电控盒背离所述压缩机的一侧,并覆盖于所述外上盖与所述外底盖之间的间隙。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组件包括蜗壳,所述蜗壳设有与所述换热组件连接的风道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风道支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侧边。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支架背离所述换热组件的一侧设有定位柱,所述安装支架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柱定位配合。

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盒体包括相对配合的内上盖和内底盖,所述内上盖和所述内底盖均为塑料件,所述内上盖设有第一过线槽和第二过线槽,所述内底盖设有第三过线槽和第四过线槽,所述第一过线槽与所述第三过线槽配合形成强电过线口,所述第二过线槽与所述第四过线槽配合形成弱电过线口,所述强电过线口与所述弱电过线口分别位于所述电控盒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且朝向所述压缩机设置。

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支架朝向所述压缩机的一侧设有第一挡线筋和第二挡线筋,所述第一挡线筋靠近所述强电过线口设置,所述第二挡线筋靠近所述弱电过线口设置。

1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挡线筋设有第一压线件,用于对所述强电过线口处的出线限位;所述第二挡线筋设有第二压线件,用于对所述弱电过线口处的出线限位。

2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盒体的周沿设有第一凸耳,所述外盒体的周沿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耳对应的第二凸耳,所述电控盒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凸耳与所述第二凸耳并与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连接。

21、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除湿机,具有互为夹角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盒体包括内上盖和内底盖,所述内上盖和所述内底盖均为塑料件,所述外上盖罩设于所述内上盖,所述外底盖罩设于所述内底盖,所述外上盖和所述内上盖中的一个,与所述外底盖和所述内底盖中的一个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上盖沿其端口的周向设有第一台阶面,所述内底盖沿其端口的周向设有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与所述第二台阶面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底盖的周沿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朝向所述外上盖设置,所述外上盖的外周壁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连接的第一卡接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盒体背离所述外上盖的一侧设有第二卡扣,所述安装支架设有第二卡接孔,所述第二卡扣穿过所述外底盖并与所述第二卡接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沿所述除湿机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电控盒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远离所述风道组件的一侧,所述外上盖或所述外底盖的周沿设有翻边,所述翻边位于所述电控盒背离所述压缩机的一侧,并覆盖于所述外上盖与所述外底盖之间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包括蜗壳,所述蜗壳设有与所述换热组件连接的风道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风道支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侧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支架背离所述换热组件的一侧设有定位柱,所述安装支架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柱定位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盒体包括相对配合的内上盖和内底盖,所述内上盖和所述内底盖均为塑料件,所述内上盖设有第一过线槽和第二过线槽,所述内底盖设有第三过线槽和第四过线槽,所述第一过线槽与所述第三过线槽配合形成强电过线口,所述第二过线槽与所述第四过线槽配合形成弱电过线口,所述强电过线口与所述弱电过线口分别位于所述电控盒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且朝向所述压缩机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朝向所述压缩机的一侧设有第一挡线筋和第二挡线筋,所述第一挡线筋靠近所述强电过线口设置,所述第二挡线筋靠近所述弱电过线口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线筋设有第一压线件,用于对所述强电过线口处的出线限位;所述第二挡线筋设有第二压线件,用于对所述弱电过线口处的出线限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盒体的周沿设有第一凸耳,所述外盒体的周沿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耳对应的第二凸耳,所述电控盒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凸耳与所述第二凸耳并与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除湿机,具有互为夹角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盒体包括内上盖和内底盖,所述内上盖和所述内底盖均为塑料件,所述外上盖罩设于所述内上盖,所述外底盖罩设于所述内底盖,所述外上盖和所述内上盖中的一个,与所述外底盖和所述内底盖中的一个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上盖沿其端口的周向设有第一台阶面,所述内底盖沿其端口的周向设有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与所述第二台阶面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底盖的周沿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朝向所述外上盖设置,所述外上盖的外周壁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连接的第一卡接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盒体背离所述外上盖的一侧设有第二卡扣,所述安装支架设有第二卡接孔,所述第二卡扣穿过所述外底盖并与所述第二卡接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沿所述除湿机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电控盒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远离所述风道组件的一侧,所述外上盖或所述外底盖的周沿设有翻边,所述翻边位于所述电控盒背离所述压缩机的一侧,并覆盖于所述外上盖与所述外底盖之间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包括蜗壳,所述蜗壳设有与所述换热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