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行顶升跨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4880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0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平行顶升跨桥机构,涉及坑道或沟渠等有高度差地面的活动衔接技术领域。包括:地脚,预埋于地底;桥面,设置于地脚的上方;曲柄驱动机构,包括支撑座驾、曲柄连杆和摆动连杆;所述支撑座驾固定设置于地脚上,曲柄连杆的中部与支撑座驾铰接,曲柄连杆的第一端与桥面的底部铰接,第二端与摆动连杆铰接;摆动液压缸,与摆动连杆铰接,驱动摆动连杆摆动。本技术能够消除防护门的开合区域处与门槛的高度差,便于车辆、人员通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坑道或沟渠等有高度差地面的活动衔接,尤其涉及一种平行顶升跨桥机。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防护门一般配置具有一定高度的门槛,使门扇关闭状态下,门扇与门槛相贴合,提升防护门的防护能力。

2、但是门槛的高度在门扇的开合区域形成了高度差,不利于车辆、人员的通行。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防护门往往采用小门槛以保证门槛处的车辆通行,但这种方式大大减少了防护门的门扇与门槛的贴合支撑面。对门扇而言,防护能力大打折扣,并且亦不能完全消除高度差。

3、基于此,如何涉及一种能够在保障保护能力的基础上消除门槛与地面高度差的跨桥机构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行顶升跨桥机构,能够消除防护门的开合区域处与门槛的高度差,便于车辆、人员通行。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平行顶升跨桥机构,包括:

4、地脚,预埋于地底;

5、桥面,设置于地脚的上方;

6、曲柄驱动机构,包括支撑座驾、曲柄连杆和摆动连杆;所述支撑座驾固定设置于地脚上,曲柄连杆的中部与支撑座驾铰接,曲柄连杆的第一端与桥面的底部铰接,第二端与摆动连杆铰接;

7、摆动液压缸,与摆动连杆铰接,驱动摆动连杆摆动。

8、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曲柄连杆以中部为界分为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与第二部呈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处于120°至150°之间。

9、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角为135°。

10、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摆动液压缸包括缸体和铰接座,所述缸体的中部与铰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缸体的输出端与摆动连杆转动连接。

11、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桥面的底部设置有若干肋板,所述若干肋板呈“井”字形结构。

12、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肋板的部分或全部呈向下凸起的弓形。

13、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随曲柄连杆的转动,当所述桥面处于最低位置时,所述桥面与支撑座驾的顶部相抵接。

14、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若干地轨,每一地轨串联若干地脚。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6、本技术通过摆动连杆的摆动,可带动曲柄连杆绕支撑座驾转动,从而使得曲柄连杆的第一端以及与之铰接的桥面沿轨迹运动,升至指定高度,与门槛齐平,从而消除防护门的开合区域处与门槛的高度差,便于车辆、人员通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行顶升跨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行顶升跨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连杆以中部为界分为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与第二部呈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处于120°至15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行顶升跨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为1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行顶升跨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液压缸包括缸体和铰接座,所述缸体的中部与铰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缸体的输出端与摆动连杆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行顶升跨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面的底部设置有若干肋板,所述若干肋板呈“井”字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平行顶升跨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板的部分或全部呈向下凸起的弓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行顶升跨桥机构,其特征在于,随曲柄连杆的转动,当所述桥面处于最低位置时,所述桥面与支撑座驾的顶部相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行顶升跨桥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地轨,每一地轨串联若干地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行顶升跨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行顶升跨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连杆以中部为界分为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与第二部呈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处于120°至15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行顶升跨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为1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行顶升跨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液压缸包括缸体和铰接座,所述缸体的中部与铰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缸体的输出端与摆动连杆转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豪亮陈林任富军詹善振罗明华陈伟锋沈鹏鑫武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德泰防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