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结构叠合楼板施工安装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4460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0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结构叠合楼板施工安装机构,包括预制板本体,所述预制板本体的内侧表面下端开设有契口,所述契口的内部上表面一端固定连接有海绵条,所述预制板本体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预制板本体之间设置有板带,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契口和海绵条,且契口的宽度为5mm,长度为50mm,预制板本体吊装前,先进行粘贴海绵条,海绵条粘贴在预制板本体的契口边缘处,预制板本体吊装过程中注意海绵条成品保护,吊装完成后,预制板本体矫正时,预制板本体与模板之间有5mm的缝隙,可以避免海绵条被破坏,保证了海绵条的粘贴质量,大大减少了预制板间板缝漏浆现象的发生,且有利于后期装修顶板接缝处采取防裂措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装配式结构施工,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结构叠合楼板施工安装机构


技术介绍

1、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叠合楼板整体性好,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

2、目前的叠合楼板施工现场普遍存在模板与预制板之间的接缝处的海绵条有破损现象,且预制板和预制板之间在连接时容易出现错位现象,导致预制板加工不标准,使用时存在一定的不便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装配式结构叠合楼板施工安装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的叠合楼板施工现场普遍存在模板与预制板之间的接缝处的海绵条有破损现象,且预制板和预制板之间在连接时容易出现错位现象,导致预制板加工不标准,使用时存在一定的不便性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结构叠合楼板施工安装机构,包括预制板本体,所述预制板本体的内侧表面下端开设有契口,所述契口的内部上表面一端固定连接有海绵条,所述预制板本体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预制板本体之间设置有板带,一个所述预制板本体的内侧表面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块,另一个所述预制板本体的内侧表面的两端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两侧表面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和卡块的横截面形状大小均相等。

3、优选的,所述契口的宽度为5mm,所述契口的长度为50mm

4、优选的,所述卡块和凹槽的内部底端之间设置有伸缩杆结构,所述伸缩杆结构的表面设置有弹簧结构。

5、优选的,所述凹槽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块。

6、优选的,所述限位块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固定连接在卡块的两侧表面的一端。

7、优选的,一个所述预制板本体的内侧表面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为圆柱形结构。

8、优选的,另一个所述预制板本体的内侧表面的两端均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横截面为正方形结构。

9、优选的,所述限位柱的横截面直径和限位孔的边长相等。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结构叠合楼板施工安装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1、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契口和海绵条,且契口的宽度为5mm,长度为50mm,预制板本体吊装前,先进行粘贴海绵条,海绵条粘贴在预制板本体的契口边缘处,预制板本体吊装过程中注意海绵条成品保护,吊装完成后,预制板本体矫正时,预制板本体与模板之间有5mm的缝隙,可以避免海绵条被破坏,保证了海绵条的粘贴质量,大大减少了预制板间板缝漏浆现象的发生,且有利于后期装修顶板接缝处采取防裂措施,有效地避免了目前的叠合楼板施工现场普遍存在模板与预制板之间的接缝处的海绵条有破损现象的问题;

12、2、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安装块和安装槽,在对预制板本体进行安装时,将安装块插入至安装槽的内部底端,直至安装块两侧的两个卡块被弹簧结构和伸缩杆结构弹出,被卡在卡槽的内部,即可实现对预制板本体之间的定位安装,有效的防止预制板本体在安装时发生错位的现象,有效地避免了预制板和预制板之间在连接时容易出现错位现象,导致预制板加工不标准,使用时存在一定的不便性的问题;

13、3、本技术通过设置的限位槽和限位块,使用时通过限位块在限位槽的内部滑动,即可实现对卡块在凹槽的内部的滑动距离进行限定的目的,有效地避免了结构滑动超程造成的结构损坏的问题,通过设置的限位柱和限位孔,在安装时通过限位柱插入限位孔内部,从而对预制板本体之间的安装起到辅助限位的功能,进一步防止安装错位的现象发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结构叠合楼板施工安装机构,包括预制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本体(1)的内侧表面下端开设有契口(2),所述契口(2)的内部上表面一端固定连接有海绵条(3),所述预制板本体(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预制板本体(1)之间设置有板带,一个所述预制板本体(1)的内侧表面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6),所述安装块(6)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凹槽(8),所述凹槽(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块(7),另一个所述预制板本体(1)的内侧表面的两端均开设有安装槽(13),所述安装槽(13)的内部两侧表面均开设有卡槽(14),所述卡槽(14)和卡块(7)的横截面形状大小均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结构叠合楼板施工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契口(2)的宽度为5mm,所述契口(2)的长度为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结构叠合楼板施工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7)和凹槽(8)的内部底端之间设置有伸缩杆结构(9),所述伸缩杆结构(9)的表面设置有弹簧结构(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结构叠合楼板施工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8)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限位槽(11),所述限位槽(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块(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结构叠合楼板施工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1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块(12)分别固定连接在卡块(7)的两侧表面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结构叠合楼板施工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预制板本体(1)的内侧表面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4),所述限位柱(4)为圆柱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结构叠合楼板施工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另一个所述预制板本体(1)的内侧表面的两端均开设有限位孔(5),所述限位孔(5)的横截面为正方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结构叠合楼板施工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4)的横截面直径和限位孔(5)的边长相等。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结构叠合楼板施工安装机构,包括预制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本体(1)的内侧表面下端开设有契口(2),所述契口(2)的内部上表面一端固定连接有海绵条(3),所述预制板本体(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预制板本体(1)之间设置有板带,一个所述预制板本体(1)的内侧表面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6),所述安装块(6)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凹槽(8),所述凹槽(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块(7),另一个所述预制板本体(1)的内侧表面的两端均开设有安装槽(13),所述安装槽(13)的内部两侧表面均开设有卡槽(14),所述卡槽(14)和卡块(7)的横截面形状大小均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结构叠合楼板施工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契口(2)的宽度为5mm,所述契口(2)的长度为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结构叠合楼板施工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7)和凹槽(8)的内部底端之间设置有伸缩杆结构(9),所述伸缩杆结构(9)的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玉糖路永亚马浩高莉丽王欢宋义顾斌荣桐鹤张钰涵杨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