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载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4330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05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载具,包括第一车架、第二车架、转轴以及至少两个支撑轮。第一车架包括第一底架和第一滚轮,第一滚轮设置于第一底架。第二车架与第二车架间隔设置,第二车架包括第二底架和第二滚轮,第二滚轮设置于第二底架。转轴设置于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之间,转轴可转动地连接第一底架,且可转动地连接第二底架,以及至少两个支撑轮,分别连接于转轴的相对两端。本申请提供的移动载具不仅结构稳定、便于收纳,而且具有较高的承重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载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载具


技术介绍

1、营地车作为一种户外运输工具的补充而在露营地或者钓鱼场等户外场景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提高营地车的收纳性,现有技术通常将营地车的车架设计为可折叠式的,但是可折叠式的车架稳定性较差,导致营地车的承重量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载具,移动载具不仅结构稳定、便于收纳,而且具有较高的承重能力。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载具,包括第一车架、第二车架、转轴以及至少两个支撑轮。第一车架包括第一底架和第一滚轮,第一滚轮设置于第一底架。第二车架与第二车架间隔设置,第二车架包括第二底架和第二滚轮,第二滚轮设置于第二底架。转轴设置于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之间,转轴可转动地连接第一底架,且可转动地连接第二底架,以及至少两个支撑轮,分别连接于转轴的相对两端。本申请提供的移动载具不仅结构稳定、便于收纳,而且具有较高的承重能力。

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底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底架包括第二连接板,部分第一连接板卷曲形成第一套筒,部分第二连接板卷曲形成第二套筒,转轴可活动地穿设于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

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套筒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筒和第二子筒,第二套筒设置于第一子筒和第二子筒之间。

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套筒设置有第一缺口,第二套筒设置有第二缺口,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可供转轴侧向进入,且第一缺口背向第二缺口设置。

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车架还包括第一把手,第一把手设置于第一车架远离转轴的一端,第二车架还包括第二把手,第二把手设置于第二车架远离转轴的一端。

7、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把手包括第一握持杆和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大致垂直连接第一握持杆的相对两端。第一连接杆背离第一握持杆的一端连接第一底架的一端,且第一连接杆背离第一握持杆的一端大致与第一滚轮对应设置。第二把手包括第二握持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大致垂直连接第二握持杆的相对两端。第二连接杆背离第二握持杆的一端连接第二底架的一端,且第二连接杆背离第二握持杆的一端与第二滚轮对应设置。

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底架包括四个第一边框,四个第一边框首位相接,第二底架包括四个第二边框,四个第二边框首位相接。第一把手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底架,第二把手可转动地连接第二底架。

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底架的相对两侧还设置有第一边框槽,第一边框槽用于收容部分第一把手,第二底架的相对两侧还设置有第二边框槽,第二边框槽用于收容部分第二把手。

1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滚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滚轮间隔设置于第一底架远离转轴的一端,第二滚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滚轮间隔设置于第二底架远离转轴的一端。

1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支撑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轮分别设置于转轴的相对两端,支撑轮的轮边、第二滚轮的轮边、以及第一滚轮的轮边齐平。

1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移动载具还包括多个车架板和多个垫板,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分别设置有车架板和垫板。

1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车架板的材质为金属,垫板为胶合板、中密度纤维板、聚乙烯板、聚丙烯塑料板中的一种。

14、本申请通过在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之间设置转轴,该第一车架和该第二车架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使得需要收纳该营地车时,可以将第一车架或者第二车架绕转轴进行旋转叠合,实现营地车的折叠功能。同时,通过在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之间设置转轴,并在转轴的相对两端设置至少两个支撑轮,该至少两个支撑轮可以为第一车架与第二车架的连接处提供支撑力,从而提高移动载具的载重能力,减少因为颠簸、或者因为第一车架与第二车架载荷不均而导致的垮塌问题,提高移动载具整体的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载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架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底架包括第二连接板,部分所述第一连接板卷曲形成第一套筒,部分所述第二连接板卷曲形成第二套筒,所述转轴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筒和第二子筒,所述第二套筒设置于第一子筒和第二子筒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架还包括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把手设置于所述第一车架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所述第二车架还包括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设置于所述第二车架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架,所述第二把手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底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架的相对两侧还设置有第一边框槽,所述第一边框槽用于收容部分所述第一把手,所述第二底架的相对两侧还设置有第二边框槽,所述第二边框槽用于收容部分所述第二把手。p>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滚轮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架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所述第二滚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滚轮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架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轮分别设置于所述转轴的相对两端,所述支撑轮的轮边、所述第二滚轮的轮边、以及所述第一滚轮的轮边齐平。

9.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载具还包括多个车架板和多个垫板,所述第一底架和所述第二底架分别设置有所述车架板和所述垫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板的材质为金属。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载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架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底架包括第二连接板,部分所述第一连接板卷曲形成第一套筒,部分所述第二连接板卷曲形成第二套筒,所述转轴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筒和第二子筒,所述第二套筒设置于第一子筒和第二子筒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架还包括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把手设置于所述第一车架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所述第二车架还包括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设置于所述第二车架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架,所述第二把手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底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普成龙刘元财张泫舜李胜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正浩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