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后端密封圈气密性检测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4002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03
本技术涉及电机后端密封圈气密性检测模组,包括下检测工装和上检测工装,还包括升降组件,下检测工装上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槽的内壁设置有环形的检测部,定位槽的位于检测部下方的内壁与待检测电机的外侧表面存在呈环形的第一过气间隙,定位槽的底面与待检测电机的端面存在第二过气间隙,第二过气间隙与第一过气间隙相连通;下检测工装上连接有气压检测组件;检测时,检测部会压持住密封圈,同时检测部会贴合待检测电机设置有密封圈的周围表面定位,然后升降组件运行带动上检测工装下行压持住待检测电机,然后气压检测组件对第二过气间隙内进气并保压检测,本申请的检测模组能够较好的对电机后端密封圈进行气密性检测,填补了行业空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机加工,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机后端密封圈气密性检测模组


技术介绍

1、在电机加工工序中,会涉及到需要对电机壳体外部后端套设的密封圈的气密性检测,目前使用的电机气密性检测设备,通常都是对电机整个外壳的气密性检测,暂时还没有对密封圈气密性检测的设备,需要开发一种这样的设备填补市场空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机后端密封圈气密性检测模组。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构造一种电机后端密封圈气密性检测模组,其中,包括下检测工装和上检测工装,还包括带动所述上检测工装升降运动的升降组件,所述上检测工装用于压持所述下检测工装上的待检测电机;所述下检测工装上设置有对待检测电机进行定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内壁设置有环形的检测部,所述检测部与所述待检测电机的后端设置有密封圈的表面尺寸相匹配;所述定位槽的位于所述检测部下方的内壁与所述待检测电机的外侧表面存在呈环形的第一过气间隙,所述定位槽的底面与所述待检测电机的端面存在第二过气间隙,所述第二过气间隙与所述第一过气间隙相连通;所述下检测工装上连接有对所述第二过气间隙内进气并保压检测的气压检测组件。

4、本技术所述的电机后端密封圈气密性检测模组,其中,所述下检测工装包括治具板,所述治具板上设置有检测套筒,所述检测套筒的上端设置有所述定位槽以及对所述待检测电机伸入所述定位槽的深度进行限位限位圈。

5、本技术所述的电机后端密封圈气密性检测模组,其中,所述限位圈与所述待检测电机的外侧表面的凸块相配合作用限位。

6、本技术所述的电机后端密封圈气密性检测模组,其中,所述限位圈与所述检测套筒可拆卸连接。

7、本技术所述的电机后端密封圈气密性检测模组,其中,所述检测套筒的上端设置有供所述限位圈安装的环形的安装台阶。

8、本技术所述的电机后端密封圈气密性检测模组,其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气缸、安装所述升降气缸的第一支架,连接所述上检测工装的活动板和纵向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板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为所述活动板复位的复位弹簧。

9、本技术所述的电机后端密封圈气密性检测模组,其中,所述检测模组还包括底板,所述治具板与所述底板可拆卸设置,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治具板上。

10、本技术所述的电机后端密封圈气密性检测模组,其中,所述检测模组还包括检测所述下检测工装上是否有待检测电机的第一红外对射组件、检测所述下检测工装上待检测电机是否浮高的第二红外对射组件以及检测所述下检测工装上待检测电机是否装反的第三红外对射组件。

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检测时,将待检测电机装入定位槽内,装好好环形的检测部会压持住待检测电机的外侧表面的后端套设的密封圈,同时检测部会贴合待检测电机设置有密封圈的周围表面定位,然后升降组件运行带动上检测工装下行压持住待检测电机,然后气压检测组件对第二过气间隙内进气并保压检测,若气压不变,则密封圈性能良好,若气压降低,则密封圈存在不良;应用本申请的检测模组能够较好的对电机后端密封圈进行气密性检测,填补了行业空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后端密封圈气密性检测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检测工装和上检测工装,还包括带动所述上检测工装升降运动的升降组件,所述上检测工装用于压持所述下检测工装上的待检测电机;所述下检测工装上设置有对待检测电机进行定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内壁设置有环形的检测部,所述检测部与所述待检测电机的后端设置有密封圈的表面尺寸相匹配;所述定位槽的位于所述检测部下方的内壁与所述待检测电机的外侧表面存在呈环形的第一过气间隙,所述定位槽的底面与所述待检测电机的端面存在第二过气间隙,所述第二过气间隙与所述第一过气间隙相连通;所述下检测工装上连接有对所述第二过气间隙内进气并保压检测的气压检测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后端密封圈气密性检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检测工装包括治具板,所述治具板上设置有检测套筒,所述检测套筒的上端设置有所述定位槽以及对所述待检测电机伸入所述定位槽的深度进行限位限位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后端密封圈气密性检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圈与所述待检测电机的外侧表面的凸块相配合作用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后端密封圈气密性检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圈与所述检测套筒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后端密封圈气密性检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套筒的上端设置有供所述限位圈安装的环形的安装台阶。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电机后端密封圈气密性检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气缸、安装所述升降气缸的第一支架,连接所述上检测工装的活动板和纵向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板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为所述活动板复位的复位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后端密封圈气密性检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组还包括底板,所述治具板与所述底板可拆卸设置,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治具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电机后端密封圈气密性检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组还包括检测所述下检测工装上是否有待检测电机的第一红外对射组件、检测所述下检测工装上待检测电机是否浮高的第二红外对射组件以及检测所述下检测工装上待检测电机是否装反的第三红外对射组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后端密封圈气密性检测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检测工装和上检测工装,还包括带动所述上检测工装升降运动的升降组件,所述上检测工装用于压持所述下检测工装上的待检测电机;所述下检测工装上设置有对待检测电机进行定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内壁设置有环形的检测部,所述检测部与所述待检测电机的后端设置有密封圈的表面尺寸相匹配;所述定位槽的位于所述检测部下方的内壁与所述待检测电机的外侧表面存在呈环形的第一过气间隙,所述定位槽的底面与所述待检测电机的端面存在第二过气间隙,所述第二过气间隙与所述第一过气间隙相连通;所述下检测工装上连接有对所述第二过气间隙内进气并保压检测的气压检测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后端密封圈气密性检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检测工装包括治具板,所述治具板上设置有检测套筒,所述检测套筒的上端设置有所述定位槽以及对所述待检测电机伸入所述定位槽的深度进行限位限位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后端密封圈气密性检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圈与所述待检测电机的外侧表面的凸块相配合作用限位。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昭昀周华国廖建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合利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