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替出水结构和智能坐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3957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02
本技术公开一种交替出水结构和智能坐便器,其中,交替出水结构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壳入水口,壳体内设置有出水腔,出水腔内设置有隔水件,隔水件将出水腔分隔为第一出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文丘里腔,设置在壳体内,且包括相通的第一流速腔和第二流速腔;第一流速腔与壳入水口连通;导水腔,设置在壳体内,导水腔一端与第二流速腔连通,另一端与出水腔连通;反馈通道,包括第一反馈通道和第二反馈通道,第一反馈通道一端与第一出水通道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流速腔的出水口连通;第二反馈通道一端与第二出水通道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流速腔的出水口连通;导水件,设置在导水腔内。本技术技术方案能提高交替出水结构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出水结构,特别涉及一种交替出水结构和智能坐便器


技术介绍

1、生活中需要多种交替出水结构,以增大清洗面积或实现按摩效果,例如智能坐便器的交替出水结构,通过交替出水,增大清洗面积的同时实现按摩效果。为实现交替出水,通常通过电动机构实现交替出水。但是使用电动机构往往可靠性较低,因为在出水结构附近往往环境潮湿,电气设备易老化;电动机构结构复杂,难以养护,长期使用很容易出现故障,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一种可靠性更高的交替出水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交替出水结构,旨在提高交替出水结构的可靠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交替出水结构,包括:

3、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壳入水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出水腔,所述出水腔内设置有隔水件,所述隔水件将所述出水腔分隔为第一出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

4、文丘里腔,所述文丘里腔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包括相通的第一流速腔和第二流速腔;所述第一流速腔与所述壳入水口连通;

5、导水腔,所述导水腔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替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替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件用于增加所述文丘里腔的出射水流的速度方向与所述交替出水结构轴线的夹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替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弧形臂和第二弧形臂,所述第一弧形臂与所述第二弧形臂连接处在所述第二流速腔的轴线上,所述第一弧形臂上任一处的曲率中心处于所述第一弧形臂面向所述第二流速腔的一侧;所述第二弧形臂上任一处的曲率中心处于所述第二弧形臂面向所述第二流速腔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替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臂和所述第二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替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替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件用于增加所述文丘里腔的出射水流的速度方向与所述交替出水结构轴线的夹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替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弧形臂和第二弧形臂,所述第一弧形臂与所述第二弧形臂连接处在所述第二流速腔的轴线上,所述第一弧形臂上任一处的曲率中心处于所述第一弧形臂面向所述第二流速腔的一侧;所述第二弧形臂上任一处的曲率中心处于所述第二弧形臂面向所述第二流速腔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替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臂和所述第二弧形臂连接处向所述第二流速腔所在方向凸起,形成分水凸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替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件配置为锥状,所述隔水件的锥角朝向所述导水腔,所述隔水件的轴线与所述出水腔的轴线同轴。

6.如权利要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朝沈灿王帆欧伟勤
申请(专利权)人:箭牌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