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膨胀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3513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00
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膨胀的电池,属于电池制造技术领域。该防膨胀的电池包括外壳、正极柱、负极柱、固定件。本技术中第一内连接部一端穿过第一极柱孔并伸入外壳内侧,第一外连接部抵接于第一侧面,第二内连接部一端穿过第二极柱孔并伸入外壳内侧,第二外连接部抵接于第二侧面,固定件将第一内连接部、第二内连接部上分别伸入外壳内的部分固定连接,通过固定件抑制电池的膨胀,正极柱和负极柱之间的拉力限制电池在循环和注液过程的膨胀,有效的避免了电池的厚度过大的现象,提高了电池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制造,具体涉及一种防膨胀的电池


技术介绍

1、电池在设计过程中电芯的尺寸会小于电池壳内的最小尺寸,主要是为了防止电芯在充放电之后导致电池的膨胀。所以电池的卷绕入壳率低于90-94%,过高的卷绕入壳率不仅电解液注入困难,电池充电之后也会膨胀。为了提高电池的容量,一般会提高电池的入壳率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容量,同时为了有利于电池的循环,一般会注入足量的电解液。但是注入电解液过多也会导致电池的膨胀,所以需要分批次注入电解液,这就影响电池的制程时间,极大的影响了电池的产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防膨胀的电池。

2、本技术提出一种防膨胀的电池,包括外壳、正极柱、负极柱、固定件,所述外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贯穿设有第一极柱孔,所述第二侧面上贯穿设有第二极柱孔,所述正极柱包括第一外连接部、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外连接部的第一内连接部,所述负极柱包括第二外连接部、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外连接部的第二内连接部,所述第一内连接部一端穿过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膨胀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5)、正极柱(1)、负极柱(2)、固定件,所述外壳(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51)和第二侧面(52),所述第一侧面(51)上贯穿设有第一极柱孔(511),所述第二侧面(52)上贯穿设有第二极柱孔(521),所述正极柱(1)包括第一外连接部(11)、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外连接部(11)的第一内连接部(12),所述负极柱(2)包括第二外连接部(21)、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外连接部(21)的第二内连接部(22),所述第一内连接部(12)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极柱孔(511)并伸入所述外壳(5)内侧,所述第一外连接部(11)抵接于所述第一侧面(51),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膨胀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5)、正极柱(1)、负极柱(2)、固定件,所述外壳(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51)和第二侧面(52),所述第一侧面(51)上贯穿设有第一极柱孔(511),所述第二侧面(52)上贯穿设有第二极柱孔(521),所述正极柱(1)包括第一外连接部(11)、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外连接部(11)的第一内连接部(12),所述负极柱(2)包括第二外连接部(21)、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外连接部(21)的第二内连接部(22),所述第一内连接部(12)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极柱孔(511)并伸入所述外壳(5)内侧,所述第一外连接部(11)抵接于所述第一侧面(51),所述第二内连接部(22)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极柱孔(521)并伸入所述外壳(5)内侧,所述第二外连接部(21)抵接于所述第二侧面(52);所述固定件用以将所述第一内连接部(12)、第二内连接部(22)上分别伸入所述外壳(5)内的部分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膨胀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套接于第一外连接部(11)、第二外连接部(21)上的密封圈(3)。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膨胀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螺旋槽(41)、螺旋柱(42),所述螺旋槽(41)设置于第一内连接部(12)、第二内连接部(22)其中的一个上位于外壳(5)内部的一端,所述螺旋柱(42)连接于第一内连接部(12)、第二内连接部(22)其中的另一个上位于外壳(5)内部的一端,所述螺旋柱(42)可旋入所述螺旋槽(41)内。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膨胀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贝
申请(专利权)人: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