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水质净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3437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核电站、火电站汽水系统中的凝结水和疏水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安全水质净化设备,包括壳体,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壳体的一侧底部设置有进水管;壳体的顶部圆心处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固定壳体,固定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滤芯,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时,水依次经第三穿孔和第一穿孔流入净化筒内,且第二限位网板向上移动时,带动延伸杆向上移动,此时第三通孔的开口和第二通孔的开口对齐,吸附材料对净化筒内自下而上的水进行吸附净化,流动至净化筒顶部的水依次经第三通孔、第二通孔、延伸管和第一通孔流动至固定壳体内,固定壳体的水经第二滤芯再次过滤净化后经出水管排出,便于取出净化筒更换吸附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电站、火电站汽水系统中的凝结水和疏水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水质净化设备


技术介绍

1、核电站是指通过适当的装置将核能转变成电能的设施。核电站以核反应堆来代替火电站的锅炉,以核燃料在核反应堆中发生特殊形式的“燃烧”产生热量,使核能转变成热能来加热水产生蒸汽。

2、在核电站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凝结水、热网疏水等需要进行净化处理,现有的水质处理设备在技术和工艺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有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且无阻垢、抑垢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安全水质净化设备,运用了电磁、稀土材料、滤网的复合过滤技术。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安全水质净化设备,包括壳体,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用于排出沉淀在壳体底部的杂质;壳体的一侧底部设置有进水管,用于向壳体内注入待净化的水;壳体的顶部圆心处设置有出水管,用于排出净化后的水,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固定壳体,固定壳体的内部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水质净化设备,包括壳体(1),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2),用于排出沉淀在壳体(1)底部的杂质;壳体(1)的一侧底部设置有进水管(10),用于向壳体(1)内注入待净化的水;壳体(1)的顶部圆心处设置有出水管(9),用于排出净化后的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固定壳体(12),固定壳体(1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滤芯(6),固定壳体(12)圆周外壁的底部活动设置有放置座(4),放置座(4)对固定壳体(12)外壁与壳体(1)内壁之间的间隙进行遮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水质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座(4)的顶部设置有磁性部件(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水质净化设备,包括壳体(1),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2),用于排出沉淀在壳体(1)底部的杂质;壳体(1)的一侧底部设置有进水管(10),用于向壳体(1)内注入待净化的水;壳体(1)的顶部圆心处设置有出水管(9),用于排出净化后的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固定壳体(12),固定壳体(1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滤芯(6),固定壳体(12)圆周外壁的底部活动设置有放置座(4),放置座(4)对固定壳体(12)外壁与壳体(1)内壁之间的间隙进行遮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水质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座(4)的顶部设置有磁性部件(18),用于对净化筒(15)的底部进行吸附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水质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轴(7),转轴(7)延伸至固定壳体(12)底部的一端安装有安装杆(21),安装杆(21)远离转轴(7)的一端安装有环形结构的转动部件(3),转动部件(3)的圆周处开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二穿孔(22),第二穿孔(22)的开口位置和第三穿孔(23)的开口位置相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聪张子楠梁进宝朱马兴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圣朗玛磁选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