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陡岩质边坡覆绿灌溉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43284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2:58
本申请涉及岩质边坡治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高陡岩质边坡覆绿灌溉方法。该方法通过集水沟在岩质边坡每级的平台马道上将雨水等收集至两端的边坡汇水坑;并由汇水格挡将坡面上的雨水等进行收集导流至种植孔;利用连接边坡汇水坑的滴灌管道,将边坡汇水坑中的积水导流至坡面最上排的种植孔内,并将上排种植孔中的排水孔与下排的汇水格挡连通,将水流逐级向下引流。同侧相邻的边坡汇水坑之间通过溢流管道连接,使得上级边坡汇水坑中集满水后,溢流至下级边坡汇水坑,并最终汇流至最下层的蓄水池中,从而达到雨水的自动收集,以及对种植孔中植被的自动灌溉,实现对高陡岩质边坡覆绿灌溉,提高岩质边坡的治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岩质边坡治理,特别涉及一种高陡岩质边坡覆绿灌溉方法


技术介绍

1、在生态治理过程中,经常遇到废弃采石场近直立岩面绿化问题,裸露的岩面上土壤无法附着,植被无法正常生长,靠自然恢复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人为的干预往往采取传统的堆坡造台或者削坡造台方式进行覆绿,但是由于岩质边坡岩质硬、坡度陡等因素导致工程造价高且难度巨大,而且,在进行边坡绿化后,由于后期的植被养护难度大,植被成活率低,极大的影响了坡面绿化效果。因而,亟需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陡岩质边坡覆绿灌溉方法,以解决或缓解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申请提供一种高陡岩质边坡覆绿灌溉方法,包括:在所述岩质边坡每级平台马道的两端分别设置边坡汇水坑,且在每级所述平台马道的内侧设置集水沟,所述集水沟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平台马道上两端的边坡汇水坑;其中,所述集水沟由中间向所述边坡汇水坑的方向逐渐降低;相邻两个所述平台马道上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陡岩质边坡覆绿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岩质边坡覆绿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孔与所述坡面的夹角呈[45°,60°],孔深不小于800mm,且孔口向内凹进[8,1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岩质边坡覆绿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孔沿轴向包括蓄水层和种植层,所述蓄水层填充粒径为[4,6]cm的碎石,用于蓄水;所述种植层用于种植植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陡岩质边坡覆绿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种植孔内,由所述种植孔的孔口沿所述种植孔的孔壁向下安装有呼吸管;其中,所述呼吸管的管壁上呈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陡岩质边坡覆绿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岩质边坡覆绿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孔与所述坡面的夹角呈[45°,60°],孔深不小于800mm,且孔口向内凹进[8,1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岩质边坡覆绿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孔沿轴向包括蓄水层和种植层,所述蓄水层填充粒径为[4,6]cm的碎石,用于蓄水;所述种植层用于种植植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陡岩质边坡覆绿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种植孔内,由所述种植孔的孔口沿所述种植孔的孔壁向下安装有呼吸管;其中,所述呼吸管的管壁上呈梅花形布设小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陡岩质边坡覆绿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种植孔对应设置一个所述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倾斜于所述种植孔布设,且由所述种植层深入所述蓄水层顶部;其中,每个所述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峰任永茂李敏马艳荣宋晓瑞张萌萌何毅于月涛成艳军贾振强王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金地源地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