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蓄热体以及陶瓷蓄热体的制造方法和陶瓷蓄热体的组成推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43080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陶瓷蓄热体和该陶瓷蓄热体的制造方法,该陶瓷蓄热体即使在再生蓄热式燃烧器系统那样的热不平衡的状态下,热效率也高,此外由于污染物难以附着并且耐磨耗性优异而不易破损,因此维护性高,能够利用低成本容易地制造。陶瓷蓄热体(10)具备以氧化铝作为主成分、在800~1400℃的辐射热的中心波长即1.7~2.7μm中的平均吸光度大于0.3的壳体(11)。另外,壳体(11)除了氧化铝以外还包含以化合物换算为1重量%以上的包含Cr、Fe、Mn、Co的氧化物、化合物。此外,壳体(11)是外表面为包含球的旋转椭圆体形状、在内部具有中空部的壳体。进而,壳体(11)在蓄热时,中空部12的中心温度比壳体(11)的内表面温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陶瓷蓄热体以及陶瓷蓄热体的制造方法和陶瓷蓄热体的组成推定方法


技术介绍

1、近来正在寻求用于实现节能化的各种对策。例如,在工业炉等中使用的再生蓄热式燃烧器是在吸排气通路具备热交换器的燃烧器,其以相对较短的周期交替重复进行燃烧和排气,将燃烧气体的热利用燃烧器的排气侧的蓄热体进行蓄热,在燃烧器的燃烧侧,利用蓄积在该蓄热体中的热对燃烧用空气进行预加热,由此能够实现高的热效率,因此期待其在节能化中的贡献。以往,对于填充在设置于再生蓄热式燃烧器等的热交换器中的蓄热体,使用了氧化铝等实心球,但由于热交换器的热效率取决于蓄热体的性能,因此希望开发出具备更高的热效率的蓄热体。

2、其中,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蓄热体具备外壳、以及形成在外壳的内侧的中空部,外壳具备朝向外壳的外侧突出、并且具有用于在外壳的外部与中空部之间流通流体的开口的突起部,由此,与实心球相比,能够用于热交换的表面积增加,实现了高的蓄热效率。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70949号公报p>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陶瓷蓄热体,其特征在于,其主成分为氧化铝,在800℃~1400℃的辐射热的中心波长即1.7μm~2.7μm中的平均吸光度大于0.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蓄热体,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以化合物换算为1重量%以上的除氧化铝以外的化合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陶瓷蓄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是包含Cr、Fe、Mn、Co、Ti、Ca、Zr、Hf、Ta中的至少一种的化合物。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陶瓷蓄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为碳化物、氧化物、氮化物中的任一者、或者它们的混合。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陶瓷蓄热体,其特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陶瓷蓄热体,其特征在于,其主成分为氧化铝,在800℃~1400℃的辐射热的中心波长即1.7μm~2.7μm中的平均吸光度大于0.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蓄热体,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以化合物换算为1重量%以上的除氧化铝以外的化合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陶瓷蓄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是包含cr、fe、mn、co、ti、ca、zr、hf、ta中的至少一种的化合物。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陶瓷蓄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为碳化物、氧化物、氮化物中的任一者、或者它们的混合。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陶瓷蓄热体,其特征在于,其是外表面为包括球的旋转椭圆体形状、在内部具有中空部的壳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陶瓷蓄热体,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壳体中的平均外径设为d、将所述中空部的平均直径设为d时,d小于(d-8)mm。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陶瓷蓄热体,其特征在于,其是外表面为包括球的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内章浩北英纪山下诚司
申请(专利权)人:中部电力未来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