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用防地震固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2874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核电用防地震固线结构,涉及固线结构技术领域,针对现有技术中电缆不能合理布置,堆积在一起,得不到有效的固定,在振动时容易使绝缘磨损甚至破坏,导致电流泄漏,发生触电事故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两端均固定有支撑框,且其中一个支撑框的两端内壁均固定有滑杆,另一个所述支撑框的两端内壁均转动连接有丝杆,且丝杆与滑杆之间设置有连接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绝缘电缆支架材料,并通过对连接框高度的自由调节,进而实现穿线孔高度与互感器端子和出线铜排保持同一高度,这样最大程度减少了电缆的弯曲部分,电缆通过支架穿线孔后都相互分隔开来,保证电缆之间的安全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固线结构,尤其涉及核电用防地震固线结构


技术介绍

1、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设置在核电站应急供电中心内,当核电站发生事故,其电力系统失去正常电源供电时,启动柴油发电机发电机,向站内安全级设备提供电源,以保证上述设备执行的功能;应急发电机的励磁系统包含有发电机的所有励磁器件和电缆引线励磁器件的布置和电缆的的可靠固定决定了发电机的应急启动时是否可以可靠启动。

2、核用应急设备对抗震性能有较大要求,在电机容量越大、体积越大的同时励磁系统内接线越冗长,电缆不能合理布置,堆积在一起,得不到有效的固定,在振动时容易使绝缘磨损甚至破坏,导致电流泄漏,发生触电事故,甚至发生短路现象,发热过高,进而引发火灾,危及生命且造成经济损失的重大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核电用防地震固线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缆不能合理布置,堆积在一起,得不到有效的固定,在振动时容易使绝缘磨损甚至破坏,导致电流泄漏,发生触电事故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核电用防地震固线结构,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两端均固定有支撑框(2),且其中一个支撑框(2)的两端内壁均固定有滑杆(3),另一个所述支撑框(2)的两端内壁均转动连接有丝杆(4),且丝杆(4)与滑杆(3)之间设置有连接框(5),所述连接框(5)内设置有呈线性分布的固定机构(9),且固定机构(9)包括固定框(10)和设置于固定框(10)内两端的紧固组件(13),所述紧固组件(13)包括弧形块(14)、固定于弧形块(14)背部的固定块(15)、固定于固定块(15)顶部与底部的滑块(16)、转动连接于固定块(15)一侧外壁的螺杆(17)和粘接于弧形块(14)一侧内壁...

【技术特征摘要】

1.核电用防地震固线结构,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两端均固定有支撑框(2),且其中一个支撑框(2)的两端内壁均固定有滑杆(3),另一个所述支撑框(2)的两端内壁均转动连接有丝杆(4),且丝杆(4)与滑杆(3)之间设置有连接框(5),所述连接框(5)内设置有呈线性分布的固定机构(9),且固定机构(9)包括固定框(10)和设置于固定框(10)内两端的紧固组件(13),所述紧固组件(13)包括弧形块(14)、固定于弧形块(14)背部的固定块(15)、固定于固定块(15)顶部与底部的滑块(16)、转动连接于固定块(15)一侧外壁的螺杆(17)和粘接于弧形块(14)一侧内壁的橡胶片(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用防地震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另一个所述支撑框(2)的顶部设置有转把,且转把与丝杆(4)的顶端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用防地震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艳琴蔡露谢蓉仙谭志强王淑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重工电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