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变蓄能热泵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2454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相变蓄能热泵热水器,包括以管路依次连通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A及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进口端与压缩机之间设有四通阀,冷凝器出口端与节流装置A之间依次连接有主单向阀和蓄液器,四通阀一出口端与风冷换热器连通,另一出口端通过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连通,风冷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三通管分别与节流装置C、电磁阀及副单向阀连通,副单向阀以三通管连接在主单向阀和蓄液器之间,节流装置C的出口端以三通管分别与换热器出口端和节流装置B及蓄冷器连通,蓄冷器的另一端以三通管连接在气液分离器与四通阀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相变蓄能热泵热水器节能效果好且设备利用率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泵热水器领域,具体说是一种节能效果好的相变蓄能热泵热水器
技术介绍
热泵热水器的工作原理是空调制冷的逆向过程,因此热泵热水器与空调有相似的 内部结构及工作特性。目前的热泵热水器蓄热和空调蓄冷在工作过程中,因两者均是通过 导热工质的热交换来达到降温或加热的目的,所以空调蓄冷或热泵热水器蓄热在工作时必 然伴随着吸热与放热两种过程。而空调蓄冷和热泵热水器蓄热都只利用了冷源或热源的其 中一种,因而使用者需要两套产品才能满足制冷蓄冷和制热蓄热的使用要求。这种结构的 热泵热水器蓄热、空调蓄冷除了使用功能单一,不能满足用户的多种使用需要外,还浪费了 在制冷、制热水过程中因温度变化而出现的热源和冷源。因此,现有的热泵热水器仍然有待 于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节能效果好且设备利用率 高的相变蓄能热泵热水器。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相变蓄能热泵热水器,包括以管路依 次连通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A及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进口端与压缩机 之间设有四通阀,冷凝器出口端与节流装置A之间依次连接有主单向阀和蓄液器,四通阀 一出口端与风冷换热器连通,另一出口端通过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连通,风冷换热器的另 一端通过三通管分别与节流装置C、电磁阀及副单向阀连通,副单向阀以三通管连接在主单 向阀和蓄液器之间,节流装置C的出口端以三通管分别与换热器出口端和节流装置B及蓄 冷器连通,蓄冷器的另一端以三通管连接在气液分离器与四通阀之间。所述压缩机与四通阀之间的管路及风冷换热器与电磁阀之间的管路以工质管连 通,工质管上设有副电磁阀。所述压缩机为喷气增焓压缩机。所述四通阀为电磁四通换向阀。所述冷凝器内设有冷凝盘管,冷凝盘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冷凝器的进口端及出口 端。所述蓄冷器内设有蓄冷盘管,蓄冷盘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蓄冷器的进口端及出口 端。本技术对现有技术的热泵热水器结构进行改进,通过四通换向阀、节流装置、 电磁阀及单向阀等组合使用,改变工质的流动方向,且在原有冷凝器的基础上增设蓄冷器, 从而实现热泵热水器同时制冷制热、独立制热、独立制冷等各种模式蓄能的运行,充分利用 了工质热交换过程中产生的热源及冷源,大大提高了热泵热水器设备的利用率。此外,热泵热水器的工质热交换过程中的冷能及热能均能充分利用,可节省大量的辅助能源。另外,压 缩机采用喷气增焓压缩机,使热泵循环系统能适应多种使用场合,提高了热泵热水器使用 的简便性。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根据图1所示,本技术的相变蓄能热泵热水器主要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3、节 流装置A13及换热器14,上述元件依次以管路连通。冷凝器3内设有冷凝盘管4,冷凝盘管 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冷凝器3的进口端及出口端。该相变蓄能热泵热水器中,冷凝器3进口 端与压缩机1之间设有四通阀2,冷凝器3出口端与节流装置A13之间依次连接有主单向阀 5和蓄液器6。四通阀2 —出口端与风冷换热器10连通,另一出口端通过气液分离器15与 压缩机1连通。风冷换热器10的另一端通过三通管分别与节流装置C8、电磁阀162及副 单向阀7连通,副单向阀7以三通管连接在主单向阀5和蓄液器6之间。节流装置C8的出 口端以三通管分别与换热器14出口端、节流装置B9及蓄冷器11连通,蓄冷器11的另一端 以三通管连接在气液分离器15与四通阀2之间。蓄冷器11内设有蓄冷盘管12,蓄冷盘管 1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蓄冷器11的进口端及出口端。压缩机1与四通阀2之间的管路及风 冷换热器10与电磁阀162之间的管路以工质管连通,工质管上设有副电磁阀161。为了使 热泵循环系统能适应多种使用场合,压缩机1采用喷气增焓压缩机。四通阀2为电磁四通 换向阀,使热泵循环系统的控制更准确。本技术对现有技术的热泵热水器结构进行改 进,通过四通阀2、节流装置Al3、节流装置B9、节流装置C8、电磁阀162、副电磁阀161、主单 向阀5及副单向阀7组合使用,以改变热泵循环系统工作时工质的流动方向,且在原有冷凝 器3的基础上增设蓄冷器11,从而实现热泵热水器同时制冷制热、独立制热、独立制冷等各 种模式蓄能的运行,充分利用了工质热交换过程中产生的热源及冷源,提高了热泵热水器 设备的利用率。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为本技术效果较好的具体实施方式,凡与本技术的结 构相同或等同的热泵热水器结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一种相变蓄能热泵热水器,包括以管路依次连通的压缩机(1)、冷凝器(3)、节流装置A(13)及换热器(14),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3)进口端与压缩机(1)之间设有四通阀(2),冷凝器(3)出口端与节流装置A(13)之间依次连接有主单向阀(5)和蓄液器(6),四通阀(2)一出口端与风冷换热器(10)连通,另一出口端通过气液分离器(15)与压缩机(1)连通,风冷换热器(10)的另一端通过三通管分别与节流装置C(8)、电磁阀(162)及副单向阀(7)连通,副单向阀(7)以三通管连接在主单向阀(5)和蓄液器(6)之间,节流装置C(8)的出口端以三通管分别与换热器(14)出口端、节流装置B(9)及蓄冷器(11)连通,蓄冷器(11)的另一端以三通管连接在气液分离器(15)与四通阀(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蓄能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与四通 阀(2)之间的管路及风冷换热器(10)与电磁阀(162)之间的管路以工质管连通,工质管上 设有副电磁阀(16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蓄能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为喷气 增焓压缩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蓄能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阀(2)为电磁 四通换向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蓄能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3)内设有 冷凝盘管(4),冷凝盘管(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冷凝器(3)的进口端及出口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蓄能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器(11)内设有 蓄冷盘管(12),蓄冷盘管(1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蓄冷器(11)的进口端及出口端。专利摘要一种相变蓄能热泵热水器,包括以管路依次连通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A及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进口端与压缩机之间设有四通阀,冷凝器出口端与节流装置A之间依次连接有主单向阀和蓄液器,四通阀一出口端与风冷换热器连通,另一出口端通过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连通,风冷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三通管分别与节流装置C、电磁阀及副单向阀连通,副单向阀以三通管连接在主单向阀和蓄液器之间,节流装置C的出口端以三通管分别与换热器出口端和节流装置B及蓄冷器连通,蓄冷器的另一端以三通管连接在气液分离器与四通阀之间。本技术的相变蓄能热泵热水器节能效果好且设备利用率高。文档编号F25B29/00GK201706780SQ201020222679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日专利技术者蔡佰明, 陈骏骥 申请人:广东长菱空调冷气机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相变蓄能热泵热水器,包括以管路依次连通的压缩机(1)、冷凝器(3)、节流装置A(13)及换热器(14),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3)进口端与压缩机(1)之间设有四通阀(2),冷凝器(3)出口端与节流装置A(13)之间依次连接有主单向阀(5)和蓄液器(6),四通阀(2)一出口端与风冷换热器(10)连通,另一出口端通过气液分离器(15)与压缩机(1)连通,风冷换热器(10)的另一端通过三通管分别与节流装置C(8)、电磁阀(162)及副单向阀(7)连通,副单向阀(7)以三通管连接在主单向阀(5)和蓄液器(6)之间,节流装置C(8)的出口端以三通管分别与换热器(14)出口端、节流装置B(9)及蓄冷器(11)连通,蓄冷器(11)的另一端以三通管连接在气液分离器(15)与四通阀(2)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佰明陈骏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长菱空调冷气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