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氧化石墨烯载小檗碱和芦荟大黄素联合靶向纳米药物的制备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氧化石墨烯载小檗碱和芦荟大黄素联合靶向纳米药物的制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2361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氧化石墨烯载小檗碱和芦荟大黄素联合靶向纳米药物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S1.GO/Apt制备;S2.GO/Apt/BBR纳米颗粒制备;S3.GO/Apt/AE纳米颗粒制备;S4.GO/Apt/BBR纳米颗粒与GO/Apt/AE纳米颗粒以摩尔比5:1混合,得到纳米药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氧化石墨烯负载金黄色葡萄球菌适配体,然后负载小檗碱和芦荟大黄素,提高了小檗碱和芦荟大黄素在细菌感染组织的靶向释放,并提高了其在细菌感染组织释放的有效药物浓度,同时,提供了两者纳米颗粒的最佳复配比例,实现了小檗碱与芦荟大黄素的协同增效抗菌作用,解决小檗碱和芦荟大黄素药物溶解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化学,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氧化石墨烯载小檗碱和芦荟大黄素联合靶向纳米药物的制备,应用于抗细菌药物的制备和使用。


技术介绍

1、食物、水中的细菌污染及其对人类的相应感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导致健康问题和经济负担不断增加。然而,长期的抗生素滥用已经导致了严重的危害,如产生“超级细菌”或多药耐药细菌。因此,筛选广谱抗菌、不易耐药、环境友好的绿色抗菌药物变得尤为重要。中药作为新型细菌耐药抑制剂受到广泛关注,被誉为“绿色抗生素”。中药多以复方组分协同发挥抗菌疗效,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故不易产生耐药性,且中药多富含生物碱、黄酮、皂苷等有效成分,在抗菌和抗炎方面表现突出,尤其是可以发挥组分配伍优势协同改善治疗效果,应用前景广阔。

2、氧化石墨烯(go)具有尺寸小、比表面积大及生物相容性好的优点,被广泛用作新型药物载体。与原始石墨烯相比,go表面有大量含氧基团,如其平面上含有-oh和c-o-c,而在其片层边缘含有c=o和cooh,这些基团可以与各种聚合物、金属和生物分子通过酰胺化、酯化作用及加成反应修饰到羧化go的表面。由于独特的结构和性质,go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被广泛的应用在靶向药物输送、生物成像以及基因和癌症治疗等各方面。

3、小檗碱(berberine,bbr)和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a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s. aureus)、白色念球菌、大肠埃希菌、幽门螺旋杆菌等多种微生物具有抑制活性,是天然植物源抗菌剂。它们不仅不易产生耐药性,还可通过改变细菌膜的通透性、破坏早期与成熟生物被膜的三维结构以提高药物渗透率,具有显著的抑菌潜力。但是由于小檗碱和芦荟大黄素存在溶解度低、药物消除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低等原因,它们在临床中的应用备受限制。如何提高小檗碱和芦荟大黄素的有效药物浓度,开发出具有高生物相容性和低组织细胞毒性的靶向纳米药物,对细菌感染的炎症细胞进行治疗,是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氧化石墨烯载小檗碱和芦荟大黄素联合靶向纳米药物的制备。

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氧化石墨烯载小檗碱和芦荟大黄素联合靶向纳米药物,纳米药物由氧化石墨烯载小檗碱纳米颗粒与氧化石墨烯载芦荟大黄素纳米颗粒混合组成,氧化石墨烯载小檗碱纳米颗粒是以氧化石墨烯为载体负载小檗碱,氧化石墨烯载芦荟大黄素纳米颗粒是以氧化石墨烯为载体负载芦荟大黄素,氧化石墨烯是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适配体共价修饰的氧化石墨烯。

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适配体的序列为:5'-cacaccgcagcagtgggaacgtttcagccatgcaagcatcacgcccgt-(ch2)6-nh2-3'。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氧化石墨烯载小檗碱纳米颗粒与氧化石墨烯载芦荟大黄素纳米颗粒的摩尔比为5:1。

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制备一种氧化石墨烯载小檗碱和芦荟大黄素联合靶向纳米药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6、s1. 金黄色葡萄球菌适配体共价修饰的氧化石墨烯制备:取氧化石墨烯粉末加入三蒸水中,超声分散制备成氧化石墨烯溶液,在超声状态下逐渐加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进行活化,然后将氧化石墨烯溶液与金黄色葡萄球菌适配体溶液混合搅拌,使金黄色葡萄球菌适配体与氧化石墨烯共价连接后,进行超滤,用三蒸水重新悬浮,得到1 mg/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适配体共价修饰的氧化石墨烯溶液,即go/apt溶液,备用;

7、s2. 氧化石墨烯载小檗碱纳米颗粒制备:将小檗碱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与1 mg/mlgo/apt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室温搅拌后超滤,制备得到氧化石墨烯载小檗碱纳米颗粒,即go/apt/bbr纳米颗粒;

8、s3. 氧化石墨烯载芦荟大黄素纳米颗粒制备:将芦荟大黄素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与1 mg/ml go/apt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室温搅拌后超滤,制备得到氧化石墨烯载芦荟大黄素纳米颗粒,即go/apt/ae纳米颗粒;

9、s4. 将氧化石墨烯载小檗碱纳米颗粒与氧化石墨烯载芦荟大黄素纳米颗粒以摩尔比5:1的比例混合,制备得到氧化石墨烯载小檗碱和芦荟大黄素联合靶向纳米药物。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氧化石墨烯溶液的浓度为2mg/ml,步骤s1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适配体溶液的摩尔浓度为5mm。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的质量比为62:23。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小檗碱的二甲基亚砜溶液的浓度为5mm,芦荟大黄素的二甲基亚砜溶液的浓度为5mm,naoh溶液的摩尔浓度为40mm。

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氧化石墨烯载小檗碱和芦荟大黄素联合靶向纳米药物在制备抗细菌药物中的应用。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氧化石墨烯负载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适配体,作为载体负载小檗碱和芦荟大黄素,提高了小檗碱和芦荟大黄素在细菌感染组织的靶向释放,并提高了小檗碱和芦荟大黄素在细菌感染组织释放的有效药物浓度,同时,提供了小檗碱与芦荟大黄素的纳米颗粒的最佳复配比例,实现了小檗碱与芦荟大黄素的协同增效抗菌作用。本专利技术了解决小檗碱和芦荟大黄素药物溶解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为小檗碱和芦荟大黄素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相关抗菌药物制备方面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氧化石墨烯载小檗碱和芦荟大黄素联合靶向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药物由氧化石墨烯载小檗碱纳米颗粒与氧化石墨烯载芦荟大黄素纳米颗粒混合组成,所述氧化石墨烯载小檗碱纳米颗粒是以氧化石墨烯为载体负载小檗碱,所述氧化石墨烯载芦荟大黄素纳米颗粒是以氧化石墨烯为载体负载芦荟大黄素,所述氧化石墨烯是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适配体共价修饰的氧化石墨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石墨烯载小檗碱和芦荟大黄素联合靶向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适配体的序列为:5'-CACACCGCAGCAGTGGGAACGTTTCAGCCATGCAAGCATCACGCCCGT-(CH2)6-NH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石墨烯载小檗碱和芦荟大黄素联合靶向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石墨烯载小檗碱纳米颗粒与所述氧化石墨烯载芦荟大黄素纳米颗粒的摩尔比为5:1。

4.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石墨烯载小檗碱和芦荟大黄素联合靶向纳米药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氧化石墨烯溶液的浓度为2mg/mL,步骤S1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适配体溶液的摩尔浓度为5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的质量比为62:23。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小檗碱的二甲基亚砜溶液的摩尔浓度为5mM,所述芦荟大黄素的二甲基亚砜溶液的摩尔浓度为5mM,所述NaOH溶液的摩尔浓度为40mM。

8.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石墨烯载小檗碱和芦荟大黄素联合靶向纳米药物在制备抗细菌药物中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氧化石墨烯载小檗碱和芦荟大黄素联合靶向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药物由氧化石墨烯载小檗碱纳米颗粒与氧化石墨烯载芦荟大黄素纳米颗粒混合组成,所述氧化石墨烯载小檗碱纳米颗粒是以氧化石墨烯为载体负载小檗碱,所述氧化石墨烯载芦荟大黄素纳米颗粒是以氧化石墨烯为载体负载芦荟大黄素,所述氧化石墨烯是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适配体共价修饰的氧化石墨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石墨烯载小檗碱和芦荟大黄素联合靶向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适配体的序列为:5'-cacaccgcagcagtgggaacgtttcagccatgcaagcatcacgcccgt-(ch2)6-nh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石墨烯载小檗碱和芦荟大黄素联合靶向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石墨烯载小檗碱纳米颗粒与所述氧化石墨烯载芦荟大黄素纳米颗粒的摩尔比为5:1。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晋锋许媛媛扶绍东付思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