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同批次单梁结构同步检测及安全评估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同批次单梁结构同步检测及安全评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42201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批次单梁结构同步检测及安全评估方法,具体涉及单梁结构检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a)通过相机和裂缝观测仪调查一号梁和二号梁的外观情况,检测出裂缝长度和宽度,破损,空洞的问题后,采用桥梁外观检测方法对此类结构进行技术状况评定;(b)以单梁图纸和外观情况为设计依据,通过midas civil进行仿真建模,在建模过程中综合考虑桥梁的刚度折减情况,并根据设计荷载情况确定其最大可承受的外荷载力值。本发明专利技术单梁检测得分通过桥梁外观检测和荷载试验相结合方法进行评定,其得分更为科学,单梁加载方案采用同步加载,其加载过程高效快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单梁结构检测,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同批次单梁结构同步检测及安全评估方法


技术介绍

1、单梁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主要由混凝土或钢结构组成,这种结构主要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中,可以用于支撑楼板、墙体等建筑构件,在单梁使用前,一般都需要对其进行检测和评估。

2、现有的单梁检测评估方法在使用时,其一,检测多为单一检测,只能检测单梁的外观是否有瑕疵,或者只能对单梁进行荷载试验,不够科学合理,其二,单梁加载方案为单个依次加载,加载速度慢,过程耗时长,效率较低。

3、因此,亟需一种同批次单梁结构同步检测及安全评估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同批次单梁结构同步检测及安全评估方法,单梁检测得分通过桥梁外观检测和荷载试验相结合方法进行评定,其得分更为科学,单梁加载方案采用同步加载,其加载过程高效快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同批次单梁结构同步检测及安全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a)通过相机和裂缝观测仪调查一号梁和二号梁的外观情况,检测出裂缝长度和宽度,破损,空洞的问题后,采用桥梁外观检测方法对此类结构进行技术状况评定,确定外观检测评定分数:

4、单梁外观检测应逐片进行检测,根据桥梁病害检测采用pci外观;

5、

6、

7、

8、dpjk—第j片梁构件第k项损坏的扣分值,按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cjj 99-2017)附录表d-2取值;

9、wjk—第j类构件第k项损害权重;

10、μjk—第j类构件第k项损害扣分值占第j类构件所有损害扣分制比例;

11、(b)以单梁图纸和外观情况为设计依据,通过midas civil进行仿真建模,在建模过程中综合考虑桥梁的刚度折减情况,并根据设计荷载情况确定其最大可承受的外荷载力值;

12、(c)将试验梁用吊车提起,在临时支座中心线附近放置橡胶支座,然后将试验梁放置在橡胶支座上,测量实际的计算跨径,简支结构弯矩最大处位于结构跨中,加载块加载于梁上跨中位置,在跨中截面左右各50cm以内放置枕木;

13、(d)将加载块使用吊机加载于一号梁的跨中位置上,将数据传输到与其相接的数据接收端,分级竖向加载δp,测试每一级δp作用下的混凝土应变和梁的竖向位移;

14、(e)加载块分三层加载于枕木上,以达到稳定放置,加载块即为混凝土块,第一层将混凝土块1、混凝土块2、混凝土块3、混凝土块4与枕木所十字交叉方向依次排放,第二层混凝土块5、混凝土块6、混凝土块7、混凝土块8与第一层十字交叉排放,同理放置第三层混凝土块9、混凝土块10、混凝土块11、混凝土块12;

15、(f)将加载块十字交叉放置于一号梁的枕木上,此时产生的应变通过跨中截面位置的应变片传输到接收端并记录数据1,之后按照上述方法依次加载并得到12组分级加载数据,完成加载过程后,对一号梁上的加载块进行卸载;

16、(g)将一号梁上的混凝土块12利用起重机卸载于二号梁的枕木上,对一号梁的卸载即为对二号梁的加载,按照上述方法将一号梁上的加载块依次卸载,此过程一号梁的卸载应变和二号梁的加载应变数据被同时采集,在对一号梁完成卸载的同时也可以快速,便捷地对二号梁进行加载,并同时采集到数据,确定荷载试验检测评定分数:

17、荷载试验pci荷载=w静荷载pci静荷载+w动荷载pci动荷载;

18、w静荷载—荷载试验静力试验权值;

19、pci静荷载—荷载试验静力试验分数;

20、w动荷载—荷载试验动力试验权值;

21、pci动荷载—荷载试验动力试验分数。

22、pci静荷载通过挠度或应变校验系数η得出,其中η—试验荷载作用下结构应变(内力)或变形实测值与相应理论值的比值;

23、pci动荷载—荷载试验动力试验分数,通过单梁一阶频率实测值f实测与理论值f理论比值确定;

24、

25、(h)二号梁加载完成后,再对二号梁进行卸载并同时对一号梁进行加载,并收集数据,同理对二号梁进行加载获得应变数据,对一号梁和二号梁进行多次的加载及卸载,消除测量时产生的误差;

26、(i)采用外观检测和荷载试验检测评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在役单梁结构及安全评定,单梁总体分数为pci,外观检测分数采用pci外观∈[0,100],荷载试验得分为pci荷载∈[0,100],外观检测所占权重为w外观∈[0,1],荷载检测所占权重为w荷载∈[0,1],其中w外观+w荷载=1,外观检测和荷载试验权重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确定分数:

27、最终单梁总体分数pcii=w外观×pcii外观+w荷载×pcii荷载,pcii∈[0,100];

28、(j)采用加权平均法得出同批次单梁桥梁总体得分,同批次试验梁得分pci:

29、

30、pcii—第i片梁得分;

31、n—试验梁个数。

3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枕木用于减小重物加载对主梁凸起钢筋的损伤。

3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一号梁和二号梁均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

3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35、1、本专利技术通过相机和裂缝观测仪调查一号梁和二号梁的外观情况,检测出裂缝长度和宽度,破损,空洞的问题后,采用桥梁外观检测方法对此类结构进行技术状况评定,确定外观检测评定分数,以单梁图纸和外观情况为设计依据,通过midas civil进行仿真建模,在建模过程中综合考虑桥梁的刚度折减情况,并根据设计荷载情况确定其最大可承受的外荷载力值,将试验梁用吊车提起,在临时支座中心线附近放置橡胶支座,然后将试验梁放置在橡胶支座上,测量实际的计算跨径,简支结构弯矩最大处位于结构跨中,加载块加载于梁上跨中位置,在跨中截面左右各50cm以内放置枕木,将加载块使用吊机加载于一号梁的跨中位置上,将数据传输到与其相接的数据接收端,分级竖向加载δp,测试每一级δp作用下的混凝土应变和梁的竖向位移,加载块分三层加载于枕木上,以达到稳定放置,加载块即为混凝土块,第一层将混凝土块1、混凝土块2、混凝土块3、混凝土块4与枕木所十字交叉方向依次排放,第二层混凝土块5、混凝土块6、混凝土块7、混凝土块8与第一层十字交叉排放,同理放置第三层混凝土块9、混凝土块10、混凝土块11、混凝土块12,将加载块十字交叉放置于一号梁的枕木上,此时产生的应变通过跨中截面位置的应变片传输到接收端并记录数据1,之后按照上述方法依次加载并得到12组分级加载数据,完成加载过程后,对一号梁上的加载块进行卸载,将一号梁上的混凝土块12利用起重机卸载于二号梁的枕木上,对一号梁的卸载即为对二号梁的加载,按照上述方法将一号梁上的加载块依次卸载,此过程一号梁的卸载应变和二号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批次单梁结构同步检测及安全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批次单梁结构同步检测及安全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木用于减小重物加载对主梁凸起钢筋的损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批次单梁结构同步检测及安全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梁和二号梁均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批次单梁结构同步检测及安全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批次单梁结构同步检测及安全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弼伟张鹏飞季海峰贺志勇陈小才史英豪段慧川裴永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