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水上组装的光伏组件支撑基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1971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上光伏支撑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便于水上组装的光伏组件支撑基座,包括多排支撑浮体,每排支撑浮体由多个支撑浮体相互连接而成,支撑浮体的两端均固定有连接板,支撑浮体上安装有与光伏板相对接的对接单元;限位单元,支撑浮体上开设有移动口,限位单元位于多排支撑浮体外侧,并通过与移动口相插接;调节单元,调节单元位于相邻的两排支撑浮体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走道浮体能够在水内升降调节,浮在水面上时能够将相邻的两排支撑浮体顶开,从而便于人员在走道浮体走到待检修光伏组件处进行检修,降低维修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上光伏支撑结构,具体为一种便于水上组装的光伏组件支撑基座


技术介绍

1、水上光伏顾名思义,就是将光伏组件搬运至水面上的支撑浮体上,与安装在地面上的光伏组件相比,水上光伏能够更好的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同时水体对光伏组件有冷却效应,可以抑制组件表面温度上升,从而获得更高的发电量。

2、现有中国专利文献cn202310255166.7公开了一种便于水上组装的水上光伏发电组件,其中说明了光伏组件如何安装于水面上,首先在岸上将多个支撑浮体相互连接,然后再将光伏组件依次安装于多个支撑浮体上,最后再将支撑浮体推入水中,从而实现在水面上的一个区域进行铺设光伏组件,现有中国专利文献cn201610872402.x公开了水上光伏电站,观察其附图,可以得知,水上的光伏组件都是安装于水面上的支撑浮体上的,而支撑浮体之间相互连接,导致水上的光伏组件之间的安装排列紧密,这就导致后续对该区域中间其中一个光伏组件进行检修时,人员无法很容易地直接到达需要检修的光伏组件处,导致后续检修较为困难,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水上组装的光伏组件支撑基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水上组装的光伏组件支撑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水上组装的光伏组件支撑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浮体(1)的底部固定有锥形底(7),且所述锥形底(7)和所述支撑浮体(1)均为中空结构,所述锥形底(7)的两侧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固定有与调节单元(6)相对接的横杆(8),所述支撑浮体(1)远离连接板(2)的两侧固定有相抵凸起(9),用于相邻支撑浮体(1)之间的接触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水上组装的光伏组件支撑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单元(6)包括多排走道浮体(10),多排走道浮体(10)分别位于相邻每排支撑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水上组装的光伏组件支撑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水上组装的光伏组件支撑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浮体(1)的底部固定有锥形底(7),且所述锥形底(7)和所述支撑浮体(1)均为中空结构,所述锥形底(7)的两侧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固定有与调节单元(6)相对接的横杆(8),所述支撑浮体(1)远离连接板(2)的两侧固定有相抵凸起(9),用于相邻支撑浮体(1)之间的接触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水上组装的光伏组件支撑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单元(6)包括多排走道浮体(10),多排走道浮体(10)分别位于相邻每排支撑浮体(1)之间,且多排走道浮体(10)由多个走道浮体(10)首尾相连组成,所述走道浮体(10)为中空结构,内部充满水时,走道浮体(10)沉入水中,内部水排空时,走道浮体(10)上浮水面,多个所述走道浮体(10)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对接公端头(11)和对接母端头(12),并通过对接公端头(11)和对接母端头(12)相互插接实现连通,位于最外端的两个所述走道浮体(10)上固定连通有导液管(13),且所述导液管(13)放置于限位单元(4)上,所述走道浮体(10)的两侧安装有与所述支撑浮体(1)上横杆(8)相对接的连接件(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水上组装的光伏组件支撑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4)包括斜板(15)和连接带(16),所述斜板(15)固定在所述走道浮体(10)的一侧,且所述斜板(15)的倾斜面与所述锥形底(7)的外侧相互适配,所述斜板(15)上固定有对接杆(17),所述连接带(16)的一端与所述横杆(8)外侧固定,且所述连接带(16)的另一端与所述对接杆(17)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水上组装的光伏组件支撑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走道浮体(10)外侧开设有与所述相抵凸起(9)相适配的凹槽,且所述走道浮体(10)的表面设有花纹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水上组装的光伏组件支撑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单元(4)包括两组限位浮体(18)和多个限位杆(19),两组所述限位浮体(18)位于多排支撑浮体(1)的两侧,且每组限位浮体(18)由多个限位浮体(18)首尾对接组成,多个所述限位浮体(18)之间通过连板固定,多个所述限位杆(19)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鸿雁夏军娄明敏谢小两庞健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欧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