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具体涉及一种停车楼的柱网布置形式。
技术介绍
1、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的使用数量也越来越多,相对应的必须建造用于停放汽车的停车楼和与之匹配的相关设施。
2、目前,一般停车位的尺寸为2.5m*5.3m,车道宽度为5.5~6m,停车楼内为三连停车位居多,也有其它的大于三连停车位的停车楼,停车楼内的停车位与柱间隔分布。现有停车楼内的柱网形式均为正交布置,即同排柱与停车位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多排柱之间对应平行。因此这种柱网形式设置的三连停车位中柱的使用数量较多,柱与柱之间距离较小,不能提供更大的空间,特别是在同时具备停车楼与商业楼的综合体项目时,商业需要更大的空间,而停车楼需要的是固定的尺寸,二者不匹配,从而迁就一方就会造成另一方的浪费或者功能不好。而连续停车位越多则柱与柱之间的跨度越大,造成梁弯矩较大,梁截面和配筋更大,所需层高和成本更高。
3、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停车楼内的柱网形式,能够在同等柱跨情况下停更多的车,能够兼顾商业所需大空间和停车楼有固定尺寸模数的矛盾,同时还有兼顾层高与成本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停车楼的柱网布置形式,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排停车位(1)、车道(2)和柱(3),停车楼内同一排的两个连排停车位(1)之间以及连排停车位(1)的两个外侧均设置有柱(3);停车楼内靠近墙体的单排停车位结构设置为第一停车结构(4),其余为双排停车位结构,双排停车位结构包括第二停车结构(5)和第三停车结构(6),单排停车位结构与双排停车位结构之间、以及双排停车位结构与相邻双排停车位结构之间均设置有车道(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停车楼的柱网布置形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停车结构(4)内的柱(3)设置为第一柱(301),第二停车结构(5)内的柱(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停车楼的柱网布置形式,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排停车位(1)、车道(2)和柱(3),停车楼内同一排的两个连排停车位(1)之间以及连排停车位(1)的两个外侧均设置有柱(3);停车楼内靠近墙体的单排停车位结构设置为第一停车结构(4),其余为双排停车位结构,双排停车位结构包括第二停车结构(5)和第三停车结构(6),单排停车位结构与双排停车位结构之间、以及双排停车位结构与相邻双排停车位结构之间均设置有车道(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停车楼的柱网布置形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停车结构(4)内的柱(3)设置为第一柱(301),第二停车结构(5)内的柱(3)设置为第二柱(302),且第二柱(302)与第一柱(301)在水平方向上交错设置,第三停车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大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力美源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