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电表的供电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41512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基于智能电表的供电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涉及供电控制技术领域,包括厂区智能变电站、变电站功率控制器和多个智能电表,所述厂区智能变电站的电力输入端接入市电供电侧,多个电力输出端分别通过多个智能电表为多路负载供电,所述变电站功率控制器分别采集多个智能电表的历史用电数据,历史用电数据是上个生产周期的多路负载的用电功耗数据,并结合录入的生产计划用电数据,采用供电优化模型分别对多路负载功率分配比例进行规划。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变电站功率控制器按照规划结果匹配规划的时间点进行自动化功率分配,使多路负载的功率分配更加科学可靠,从而大幅提升厂区内的供电稳定性,尽量避免电力浪费,提升设备的供电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供电控制,尤其是涉及基于智能电表的供电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厂区全面供电控制是指对工厂区域内所有电力设备和用电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以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和高效。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厂区全面供电控制可能存在以下缺陷:

2、1. 供电不稳定:由于各种原因,如电力设备故障、电网电压波动等,可能导致厂区供电不稳定,影响生产过程和设备正常运行。

3、2. 电力浪费:在厂区全面供电控制过程中,可能存在电力浪费现象。例如,部分设备在非工作期间仍处于开启状态,导致电力消耗增加。

4、3. 管理不善:全面供电控制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若管理不善,可能导致设备损坏、用电安全风险增加等问题。

5、4. 设备老化: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厂区内电力设备和用电设备可能出现老化现象,影响供电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5. 自动化程度不高:部分厂区全面供电控制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较低,仍依赖于人工操作。这可能导致控制效率低下,反应速度缓慢,无法及时应对突发情况。

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智能电表的供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厂区智能变电站(1)、变电站功率控制器(2)和多个智能电表(3),所述厂区智能变电站(1)的电力输入端接入市电供电侧(100),多个电力输出端(11)分别通过多个智能电表(3)为多路负载(101)供电,所述变电站功率控制器(2)分别采集多个智能电表(3)的历史用电数据,历史用电数据是上个生产周期的多路负载(101)的用电功耗数据,并结合录入的生产计划用电数据,采用供电优化模型分别对多路负载(101)功率分配比例进行规划,供电优化模型采用内点法分别对每个负载(101)的下个生产周期的功率分配比例进行规划,所述变电站功率控制器(2)按照规划结果...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智能电表的供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厂区智能变电站(1)、变电站功率控制器(2)和多个智能电表(3),所述厂区智能变电站(1)的电力输入端接入市电供电侧(100),多个电力输出端(11)分别通过多个智能电表(3)为多路负载(101)供电,所述变电站功率控制器(2)分别采集多个智能电表(3)的历史用电数据,历史用电数据是上个生产周期的多路负载(101)的用电功耗数据,并结合录入的生产计划用电数据,采用供电优化模型分别对多路负载(101)功率分配比例进行规划,供电优化模型采用内点法分别对每个负载(101)的下个生产周期的功率分配比例进行规划,所述变电站功率控制器(2)按照规划结果匹配规划的时间点进行功率分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电表的供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电站功率控制器(2)包括中控计算机(21)、数据录入模块(22)和存储器(23),所述中控计算机(21)布设供电优化模型,多个智能电表(3)的数据输出端分别与中控计算机(21)的数据输入端通信连接,分别将基于时间节点标记的用电功耗数据传输给中控计算机(21),所述中控计算机(21)采用供电优化模型分别对多路负载(101)功率分配比例进行规划,中控计算机(21)分别与厂区智能变电站(1)的多个电力输出端(11)控制连接,基于功率分配比例的规划结果分别调整多个电力输出端(11)的功率比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智能电表的供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变电站功率控制器(2)还包括控制指令生成芯片(24),中控计算机(21)与指令生成芯片(24)通信连接,所述指令生成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文涛冯建宁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中威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