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乘用车中冷器散热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1336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31
本技术提供一种乘用车中冷器散热组件,包括翅片管、三个限位环和三组减震组件,所述限位环均套设于所述翅片管上,所述减震组件均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环,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竖直减震组件以及水平减震组件,所述竖直减震组件包括第一竖直减震杆和第二竖直减震杆,所述第一竖直减震杆与所述第二竖直减震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竖直减震杆内开设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有第二弹簧。本方案通过于U形翅片管上套设三个限位环并通过限位环连接能够同时进行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减震的减震组件的方式,使U形翅片管的竖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得到有效的减震,从而达到提升U形翅片管的稳定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中冷器,具体为一种乘用车中冷器散热组件


技术介绍

1、中冷器作为乘用车重要的进气结构,其换热效率和稳定性都相当重要,中冷器通常依赖散热器翅片管进行散热。

2、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中冷器与散热器的减震连接结构”(专利号:cn215333103u),该专利包括述中冷器的上端与散热器固接,中冷器的下端固接有连接件,连接件的下端开有插槽,所述散热器上固接有减震块,所述减震块的两侧开有与插槽适配的卡槽,中冷器下端减震块与中冷器连接。上述专利具有缓冲中冷器与散热器之间的受力传递,使水箱芯体两侧的受力变小,降低因受力过大带来的水箱芯体两侧散热管裂纹泄漏的优点。

3、然而,上述的减震过程中,由于其难以保证在水平方向以及竖直方向均得到有效的减震,因此其稳定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乘用车中冷器散热组件,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乘用车中冷器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翅片管(11)、三个限位环(12)和三组减震组件,所述限位环(12)均套设于所述翅片管(11)上,所述减震组件均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环(12),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竖直减震组件以及水平减震组件,所述竖直减震组件包括第一竖直减震杆(21)和第二竖直减震杆(22),所述第一竖直减震杆(21)与所述第二竖直减震杆(2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竖直减震杆(22)内开设有第二腔体(23),所述第二腔体(23)内设置有第二弹簧(24),所述第二弹簧(24)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竖直减震杆(21),所述第二弹簧(2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腔体(23)的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乘用车中冷器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翅片管(11)、三个限位环(12)和三组减震组件,所述限位环(12)均套设于所述翅片管(11)上,所述减震组件均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环(12),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竖直减震组件以及水平减震组件,所述竖直减震组件包括第一竖直减震杆(21)和第二竖直减震杆(22),所述第一竖直减震杆(21)与所述第二竖直减震杆(2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竖直减震杆(22)内开设有第二腔体(23),所述第二腔体(23)内设置有第二弹簧(24),所述第二弹簧(24)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竖直减震杆(21),所述第二弹簧(2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腔体(23)的一侧壁,所述第二竖直减震杆(22)固定连接于所述水平减震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乘用车中冷器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管(11)包括一个弯管部分和两个直管部分,所述三个限位环(12)中的其中一个限位环(12)套设于翅片管(11)的弯管部分,所述限位环(12)中的另外两个分别套设于翅片管(11)的两个直管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乘用车中冷器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设于翅片管(11)的两个直管部分的两个限位环(12)之间固定设置有维稳组件,所述维稳组件包括两个第一维稳杆(13)和第二维稳杆(14),所述第一维稳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肖峰桂锦余何锋葛世斌许侠
申请(专利权)人:天台县银通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