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滤光片、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制造技术_技高网

滤光片、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0029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6
本申请公开一种滤光片、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属于电子设备领域。滤光片包括层叠设置的基底层和微透镜层,所述微透镜层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微透镜和第二微透镜,所述第一微透镜和所述第二微透镜分别与所述基底层连接;所述第一微透镜在所述基底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不同于所述第二微透镜在所述基底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滤光片、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1、当前的手机等电子设备中,通常配设有摄像模组用以提供拍摄作用,且摄像模组通过设置透镜实现对光线的聚集,进而利用感光器件形成相应的图像。以可见光为例,由于透镜采用折射原理,这种透镜对光线的折射率随波长的增加而减小,从而导致经过该透镜作用的光线的焦距与其波长呈正比,造成透镜存在色散效应。基于此,在透镜的设计过程中,通常以某种特定颜色的光线的波长为参考对透镜进行优化,保证该颜色的光线在穿过透镜后,能够聚焦于感光器件的感光面。但是,这会造成其他颜色的光线在穿过透镜后形成的焦点无法准确地落在感光器件的感光面上,从而导致摄像模组所形成的图像存在紫边现象,这会对成像质量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滤光片、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以解决目前的摄像模组受透镜的光学作用采用折射原理,导致非参考波长的光线穿过透镜之后的焦点无法准确地落在感光器件的感光面上,对成像质量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滤光片,其包括层叠设置的基底层和微透镜层,所述微透镜层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微透镜和第二微透镜,所述第一微透镜和所述第二微透镜分别与所述基底层连接;

3、所述第一微透镜在所述基底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不同于所述第二微透镜在所述基底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

4、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其包括镜片组件和上述滤光片,所述滤光片与所述镜头组件叠设。

5、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上述摄像模组。

6、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滤光片,该滤光片包括基底层,基底层能够用以提供过滤红外光和紫外光的作用。并且,滤光片还包括层叠设置于基底层上的微透镜层,微透镜层包括均与基底层连接的第一微透镜和第二微透镜,第一微透镜和第二微透镜间隔设置,且二者在基底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不同,进而可以根据滤光片所应用的波长范围,对应地设计第一微透镜和第二微透镜之间的间距p,以形成超构透镜;同时,根据所需对光线的焦距的改变量等实际参数,可以确定第一微透镜和第二微透镜各自在基底层所在的平面上的正投影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以使相对滤光片的中心的位置不同的第一微透镜和第二微透镜可以分别为对应位置的光线提供对应地相位改变量。

7、并且,超构透镜对于不同波长的光线的相位改变幅度不同,详细地说,超透透镜利用衍射的方式改变电磁波的相位,且超构透镜与折射光学器件相反,其对光线的偏转角随着波长的增加而增加,对于不同波长的光线的焦距而言,经超构透镜配光后,光线的焦距改变量与其波长呈负相关。在此情况下,通过使滤光片应用于摄像模组等包括折射光学系统的机构中,可以利用滤光片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光线的焦距,且滤光片对于不同波长的光线的焦距改变量与波长呈负向关,以补偿光线经折射光学系统配光后,折射光学系统对于光学器件的焦距改变量与波长呈正相关的情况,从而保证自滤光片上不同位置入射的同一光线中不同波长的光均能够聚焦至聚焦面s上的同一位置处,提升采用上述滤光片的摄像模组的拍摄效果。

8、附图说明

9、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滤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10、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滤光片中第一微透镜和第二微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11、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滤光片中第一微透镜和第二微透镜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12、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滤光片中微透镜层的俯视图;

13、图5是图4中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14、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滤光片对入射光的作用效果的电镜照片;

15、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模组中的镜头组件对入射光的作用效果的电镜照片;

16、图8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模组中镜头组件和滤光片共同对入射光的作用效果的电镜照片;

17、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10是图9中部分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滤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片包括层叠设置的基底层和微透镜层,所述微透镜层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微透镜和第二微透镜,所述第一微透镜和所述第二微透镜分别与所述基底层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透镜在所述基底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不同于所述第二微透镜层在所述基底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入射光垂直于所述基底层入射,所述第一微透镜对所述入射光的相位延迟量不同于所述第二微透镜对所述入射光的相位延迟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入射光垂直于所述基底层入射,所述第一微透镜的等效位置坐标为(x1,y1),所述第一微透镜对所述入射光的相位延迟量为φ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透镜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一微透镜在所述基底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直径为d的圆形,或者,所述第一微透镜为正四棱柱体结构,所述第一微透镜在所述基底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边长为d的正方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透镜的等效位置坐标为(x2,y2),所述第二微透镜对所述入射光的相位延迟量为φ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透镜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二微透镜在所述基底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直径为d的圆形,或者,所述第二微透镜为正四棱柱体结构,所述第二微透镜在所述基底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边长为d的正方形;

8.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在Δf=100微米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光层,所述滤光层与所述微透镜层分别设于所述基底层的相背离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片还包括增透层,所述增透层设于所述微透镜层的背离所述基底层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透层包括第一增透层和第二增透层,所述第二增透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增透层的背离所述微透镜层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增透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微透镜的折射率,所述第二增透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增透层的折射率。

12.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片组件和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所述滤光片与所述镜头组件叠设。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透镜在所述基底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不同于所述第二微透镜层在所述基底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入射光垂直于所述基底层入射,所述第一微透镜对所述入射光的相位延迟量不同于所述第二微透镜对所述入射光的相位延迟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入射光垂直于所述基底层入射,所述第一微透镜的等效位置坐标为(x1,y1),所述第一微透镜对所述入射光的相位延迟量为φ1: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透镜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一微透镜在所述基底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直径为d的圆形,或者,所述第一微透镜为正四棱柱体结构,所述第一微透镜在所述基底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边长为d的正方形;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透镜的等效位置坐标为(x2,y2),所述第二微透镜对所述入射光的相位延迟量为φ2: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透镜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二微透镜在所述基底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直径为d的圆形,或者,所述第二微透镜为正四棱柱体结构,所述第二微透镜在所述基底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边长为d的正方形;

19.根据权利要求15或17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组件包括多个叠设的镜片,所述入射光包括第一入射光和第二入射光,所述第一入射光和所述第二入射光的波长不同,所述第一入射光穿过所述镜片组件后的汇聚焦距为f1,所述第二入射光自穿过所述镜片组件后的汇聚焦距为f2,所述Δf的取值范围满足以下条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5或17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组件包括多个叠设的镜片,所述入射光的波长范围为λmin~λmax,其中,波长为λmax的入射光经所述镜片组件后的汇聚焦距为f1,波长为λmin的入射光经所述镜片组件后的汇聚焦距为f2,f1>f2,所述Δf的取值范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片包括层叠设置的基底层和微透镜层,所述微透镜层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微透镜和第二微透镜,所述第一微透镜和所述第二微透镜分别与所述基底层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透镜在所述基底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不同于所述第二微透镜层在所述基底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入射光垂直于所述基底层入射,所述第一微透镜对所述入射光的相位延迟量不同于所述第二微透镜对所述入射光的相位延迟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入射光垂直于所述基底层入射,所述第一微透镜的等效位置坐标为(x1,y1),所述第一微透镜对所述入射光的相位延迟量为φ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透镜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一微透镜在所述基底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直径为d的圆形,或者,所述第一微透镜为正四棱柱体结构,所述第一微透镜在所述基底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边长为d的正方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透镜的等效位置坐标为(x2,y2),所述第二微透镜对所述入射光的相位延迟量为φ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透镜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二微透镜在所述基底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直径为d的圆形,或者,所述第二微透镜为正四棱柱体结构,所述第二微透镜在所述基底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边长为d的正方形;

8.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在δf=100微米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光层,所述滤光层与所述微透镜层分别设于所述基底层的相背离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片还包括增透层,所述增透层设于所述微透镜层的背离所述基底层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透层包括第一增透层和第二增透层,所述第二增透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增透层的背离所述微透镜层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增透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微透镜的折射率,所述第二增透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增透层的折射率。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常毅李茂兴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