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靖专利>正文

折叠周转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9970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折叠周转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由两块分别采用一体成型的上挡板和下挡板分别弯折成U形并连接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折叠周转箱具有易于组装和拆卸,并且在运输或存放时易于管理,不易造成在运输或存放过程中零部件遗失等优点,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折叠周转箱的上下挡板采用注塑一体成型,可减少制备工艺步骤并节约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周转箱,具体涉及折叠周转箱
技术介绍
周转箱也称为物流箱,是可反复多次使用的箱子,可由多种材料制成,其可以使产 品周转便捷、堆放整齐、便于管理、重复使用,并能有效利用厂房空间,增大零部件储存量, 减少生产成本,因而在物流领域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现有的周转箱大多数是由前、后、左、右、顶和底板拼合构成,在组装时需要花费时 间按顺序和结构将这六块板拼合在一起,在空载时需要花费时间将这六块板逐一拆开,这 样的多余的工序不利于周转箱的快速周转流通,并且由于现有的周转箱被拆卸后的六块板 较为零散且不易管理,如果是直接堆放则有可能导致其中的个别板会丢失,这样会导致不 能组装成周转箱从而造成损失,因此需要放在一容器中储存,这种多余的工序也是不利于 周转箱的快速周转流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周转箱的拆卸或组装费时或储存时不易管 理的缺陷,提供一种折叠周转箱,其可方便拆卸或组装并且储存时易于管理。本技术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折叠周转箱,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由两块分别采用一体成型的上挡板 和下挡板分别弯折成U形并连接而成;所述上挡板包括顶板、左侧板、右侧板、铰链,所述顶板、左侧板、右侧板通过铰链 依次连接,所述顶板、左侧板、右侧板的垂直所述铰链的两条边上分别设置有一垂直所述 上档板的且开口朝向箱体内的凹槽,所述凹槽分别在相应的边的整个长度上延伸,所述左 侧板、右侧板的远离所述铰链的一条边上也分别设置有一所述凹槽;所述下挡板包括底板、前侧板、后侧板、铰链,所述底板、前侧板、后侧板通过铰链 依次连接,所述底板、前侧板、后侧板的垂直所述铰链的两条边上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凹槽 插接定位的凸缘,所述凸缘分别在相应的边的整个长度上延伸,所述底板、前侧板、后侧板 的远离所述铰链的一条边上分别设置有一所述凸缘。进一步地,所述顶板、左侧板、右侧板的垂直所述铰链的两条边上分别设置有若干 个开口朝外的开口槽,所述左侧板、右侧板的远离所述铰链的一条边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 所述开口槽,所述凹槽作为连续凹槽沿所述开口槽在相应的边的整个长度上延伸,所述底 板、前侧板、后侧板的垂直所述铰链的两条边上与所述开口槽相对应处分别设置有一内凹 槽,所述内凹槽的开口朝向外并垂直所述下挡板,所述前侧板、后侧板的远离所述铰链的一 条边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内凹槽,所述凸缘也作为连续凸缘沿所述内凹槽在相应的边 的整个长度上延伸。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中间具有一孔,所述孔内设置有一把手。进一步地,所述把手与所述顶板通过一铰链连接,所述把手、铰链与所述顶板一体 成型。进一步地,所述顶板、左侧板、右侧板的内侧面设置有若干条格栅状加强筋,所述 底板、前侧板、后侧板的内侧面也设置有若干条格栅状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板、右侧板上分别设置有一内凹标签板,所述内凹标签板上设 置有若干个圆孔,所述圆孔呈规则阵列排布。进一步地,所述前侧板、后侧板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圆孔。进一步地,所述内凹槽的底面设置有一具有导向面的导向孔,所述顶板、左侧板、 右侧板上靠近所述开口槽的底边处设置有一连接用的方形孔。进一步地,所述方形孔的靠近所述开口槽底边的一边的高度小于与方形孔另三条 边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折叠周转箱采用扎带穿过所述孔和所述方形孔后进行锁紧。进一步地,所述内凹槽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插孔,所述开口槽的底边上设置 有一突起,开口槽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所述插孔。进一步地,所述折叠周转箱采用锁紧机构锁紧箱体。进一步地,所述锁紧机构具有一长方体锁体,所述锁体的中央具有一适于所述突 起插入的锁孔,所述锁体的中间具有一沿所述锁体的整个中线延伸并横穿过所述锁孔的凹 形槽,所述锁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与所述凹形槽平行的适于插入所述插孔的插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折叠周转箱具有易于组装和拆卸,并且在运 输或存放时易于管理,不易造成在运输或存放过程中零部件遗失等优点,且本技术的 折叠周转箱的上下挡板采用注塑一体成型,可减少制备工艺步骤并节约生产成本。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组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扎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图5为图1的左视图。 图6为图4的A-A剖视图。 图7为图6的B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6的C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6的D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6的E局部放大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组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13为图11的俯视图。 图14为图13的右视图。 图15为图11的主视图。图16为图13的F-F剖视图。图17为图16的G局部放大图。图18为图16的H局部放大图。图19为图16的I局部放大图。图20为实施例2的把手的使用状态俯视图。图21为图20中把手的J-J局部剖视图。图22为实施例2的锁紧机构结构示意图。图23为图22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 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了使实施例的描述更为简洁明了,在此相同的部件 均采用相同编号。实施例1参照图1、2、3所示,折叠周转箱100包括一箱体101和扎带102,所述箱体101由 两块分别采用注塑一体成型的上挡板110和下挡板120分别弯折成U形并连接而成。所述上挡板110包括顶板111、左侧板112、右侧板113、铰链103,所述顶板111、左 侧板112、右侧板113通过铰链103依次连接,所述顶板111、左侧板112、右侧板113的垂 直所述铰链103的两条边上分别设置有三个开口朝外的开口槽104,所述左侧板112、右侧 板113的远离所述铰链103的一条边上分别设置有三个所述开口槽104,所述顶板111、左 侧板112、右侧板113上靠近所述开口槽104的底边处设置有一连接用的方形孔105。所述 方形孔105的靠近所述开口槽104底边的一边的高度小于与方形孔105另三条边的高度, 以便于扎带102穿过方形孔105并扎紧后,扎带102不突出所述上挡板110的平面。所述 顶板111、左侧板112、右侧板113的垂直所述铰链103的两条边上分别设置有一垂直所述 上档板110的且开口朝向箱体101内的凹槽106,所述凹槽106作为连续凹槽分别在所述边 的整个长度上并沿所述开口槽104盘旋延伸,所述左侧板112、右侧板113的远离所述铰链 103的一条边上也分别设置有一所述凹槽106。所述下挡板120包括底板121、前侧板122、后侧板123、铰链103,所述底板121、前 侧板122、后侧板123通过铰链103依次连接,所述底板121、前侧板122、后侧板123的垂直 所述铰链103的两条边上与所述开口槽104相对应处分别设置有一个内凹槽107,所述内凹 槽107的开口朝向外并垂直所述下挡板120,所述前侧板122、后侧板123的远离所述铰链 103的一条边上分别设置有三个所述内凹槽107,所述内凹槽107的底面设置有一具有导向 面的导向孔108,用于引导扎带102在斜向上的方向穿过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折叠周转箱,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由两块分别采用一体成型的上挡板和下挡板分别弯折成U形并连接而成;所述上挡板包括顶板、左侧板、右侧板、铰链,所述顶板、左侧板、右侧板通过铰链依次连接,所述顶板、左侧板、右侧板的垂直所述铰链的两条边上分别设置有一垂直所述上档板的且开口朝向箱体内的凹槽,所述凹槽分别在相应的边的整个长度上延伸,所述左侧板、右侧板的远离所述铰链的一条边上也分别设置有一所述凹槽;所述下挡板包括底板、前侧板、后侧板、铰链,所述底板、前侧板、后侧板通过铰链依次连接,所述底板、前侧板、后侧板的垂直所述铰链的两条边上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凹槽插接定位的凸缘,所述凸缘分别在相应的边的整个长度上延伸,所述底板、前侧板、后侧板的远离所述铰链的一条边上分别设置有一所述凸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靖
申请(专利权)人:沈靖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