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边装置及覆膜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9453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3
本申请涉及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折边装置及覆膜系统,折边装置包括压膜辊和驱动组件,该压膜辊包括避让缺口,驱动组件与压膜辊传动连接,以驱动压膜辊沿着预定方向碾过电芯的顶盖,在压膜辊碾过电芯的顶盖的过程中,避让缺口与电芯顶盖之间形成避让空间,电芯的极柱位于避让空间。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折边装置及覆膜系统,有效地避免了极柱被磨损和正负极柱与折边装置接触导致短路现象的发生,降低了极柱在覆膜过程中被损伤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生产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折边装置及覆膜系统


技术介绍

1、在电池生产过程中,通常包括在电芯表面进行包覆保护膜的工序(简称,包膜工序)。现今的包膜工序通常包括折边装置,以将保护膜的超出电芯侧面的部分进行翻折并贴附于电池顶面。如图1所示,现今的折边装置通常包括翻折块,通过将翻折块移动至待包膜的电芯侧面,使得待贴附于电芯顶盖的保护膜设置于电芯和翻折块之间,驱动翻转块朝向电芯顶盖旋转,以将待贴附于顶盖部分的保护膜翻折贴合至电池顶盖。

2、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电池朝向小体积大容量的方向不断发展,使得电芯的尺寸不断地减小。这使得在电芯顶盖上,电芯侧面到电芯极柱的该电池侧面所在一侧两者之间的距离(即图1示出的l)减小,导致在使用现今的贴膜装置进行顶盖覆膜时,翻折块的翻转空间受限,翻折块在翻转过程中极易与极柱接触,不仅在贴膜过程中极易造成极柱和翻折块的磨损和损伤,而且电芯的正负极柱极易在与翻折块的接触过程中发生短路,造成电芯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边装置及覆膜系统,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翻折块的翻转空间受限,翻折块在翻转过程中极易与极柱接触,不仅在贴膜过程中极易造成极柱和翻折块的磨损和损伤,而且电芯的正负极柱极易在与翻折块的接触过程中发生短路,造成电芯损伤的技术问题。

2、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折边装置,包括压膜辊和驱动组件,所述压膜辊包括避让缺口,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压膜辊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压膜辊沿着预定方向碾过电芯的顶盖,在所述压膜辊碾过所述电芯的顶盖的过程中,所述避让缺口与所述电芯顶盖之间形成避让空间,所述电芯的极柱位于所述避让空间。

3、优选地,所述避让缺口的数量与所述极柱的数量相等,以使得所述避让缺口与所述极柱一一对应。

4、优选地,当所述极柱处于所述避让空间内时,所述避让缺口的内壁与所述极柱之间存在间隔缝隙。

5、优选地,所述间隔缝隙的最小距离为大于或者等于1mm。

6、优选地,所述压膜辊包括预定厚度的柔性接触层,所述柔性接触层包覆于所述压膜辊的外部。

7、优选地,所述预定厚度大于或者等于2mm。

8、优选地,在所述压膜辊处于碾压所述电芯的过程中,所述压膜辊的轴线到所述电芯的顶盖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压膜辊的半径。

9、优选地,所述压膜辊包括沿所述压膜辊周向设置的传动齿;

10、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传动齿相啮合的齿条和驱动部,所述齿条沿所述预定方向延伸,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压膜辊和所述齿条两者中的一者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压膜辊沿所述预定方向滚动。

11、优选地,还包括加热部,所述加热部设置于所述压膜辊内。

12、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覆膜系统,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折边装置,因而,具有该折边装置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14、本申请提供的折边装置,在驱动组件驱动压膜辊沿着预定方向碾过电芯的顶盖的过程中保护膜能够在压膜辊的碾压作用下与电芯的顶盖贴合,通过在压膜辊上设置避让缺口,使得在压膜辊碾过所述电芯的顶盖的过程中,电芯的极柱能够被避让缺口与电池顶盖之间形成避让空间所避让,使得覆膜过程中,压膜辊与电芯的极柱不发生接触,进而有效地避免了极柱被磨损和正负极柱与折边装置接触导致短路现象的发生,降低了极柱在覆膜过程中被损伤的几率。

15、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膜辊(200)和驱动组件,所述压膜辊(200)包括避让缺口(210),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压膜辊(200)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压膜辊(200)沿着预定方向碾过电芯(100)的顶盖,在所述压膜辊(200)碾过所述电芯(100)的顶盖的过程中,所述避让缺口(210)与所述电芯顶盖之间形成避让空间,所述电芯(100)的极柱(110)位于所述避让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缺口(210)的数量与所述极柱(110)的数量相等,以使得所述避让缺口(210)与所述极柱(110)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极柱(110)处于所述避让空间内时,所述避让缺口(210)的内壁与所述极柱(110)之间存在间隔缝隙(2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缝隙(211)的最小距离为大于或者等于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膜辊(200)包括预定厚度的柔性接触层(230),所述柔性接触层(230)包覆于所述压膜辊(200)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厚度大于或者等于2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膜辊(200)处于碾压所述电芯(100)的过程中,所述压膜辊(200)的轴线到所述电芯(100)的顶盖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压膜辊(200)的半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折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膜辊(200)包括沿所述压膜辊(200)周向均布的传动齿(220);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折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部(500),所述加热部(500)设置于所述压膜辊(200)内。

10.一种覆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折边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膜辊(200)和驱动组件,所述压膜辊(200)包括避让缺口(210),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压膜辊(200)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压膜辊(200)沿着预定方向碾过电芯(100)的顶盖,在所述压膜辊(200)碾过所述电芯(100)的顶盖的过程中,所述避让缺口(210)与所述电芯顶盖之间形成避让空间,所述电芯(100)的极柱(110)位于所述避让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缺口(210)的数量与所述极柱(110)的数量相等,以使得所述避让缺口(210)与所述极柱(110)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极柱(110)处于所述避让空间内时,所述避让缺口(210)的内壁与所述极柱(110)之间存在间隔缝隙(2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缝隙(211)的最小距离为大于或者等于1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佳林占义包蒋前
申请(专利权)人: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