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晓平专利>正文

一种输入笔、输入系统及输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39400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现有的触控技术基础上,提供一种能输入运笔者笔势,及符合传统书写者运笔的细节的输入笔、输入系统及输入方法。一种输入笔,包括:握持部和设置在所述握持部的一端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的端部上至少两个接触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现在,触控技术,甚至是多点触控技术(Multi-Touch),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种人 机数据交换的领域,例如,带有触摸屏的智能电话等。Multi-Touch多点触控式系统使用起 来非常简单,甚至还不需要艰深的学习技巧,只是运用多个手指进行触控式的操控方式,就 像演奏乐器或者是其它双手操作一样。随着,触控技术的普及,人们对其所能输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中国的书法 和绘画是建立在中国人独特的运笔技巧的基础上的,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的书法 和绘画通过对运笔,即笔势的把握,实现出极高的技术成就。如《晋书 王羲之传》记载(王 羲之)“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要捕捉精细的笔势,必须考虑1、力量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它是一种比喻,指点画线条在人心中唤 起的力的感觉。早在汉代,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指出“藏头护尾, 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 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略 中间行笔。中间行笔必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 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大篆、小篆均须藏锋)。书法中往往根据需 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千变万化。欣赏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应,又要注意中 段是否浮滑轻薄。2、节奏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书法由于在创作过程中运 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 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 条的节奏感。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行书、 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3、立体感立体感是中锋用笔的结果。中锋写出的笔画,“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 正当其中,至于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这样,点画线条才能饱满圆实,浑厚圆润。因而,中 锋用笔历来很受重视。但是,我们不能发现,在书法创作中侧锋用笔也随处可见。除小篆以 外,其他书体都离不开侧锋。现在的触摸屏虽然也能够通过触摸输入相应的文字,但是,却无法输入出诸如书 法等精细的运笔活动。这是因为,现有的触控技术只能感受到其接触点位置、移动,及其压 力大小,无法捕捉精细的运笔的立体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现有的触控技术基础上,提供一种能输入运笔者 笔势,及符合传统书写者运笔的细节的输入笔、输入系统及输入方法。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一种输入笔,包括握持部和设置在所述握持部的一端的接触部; 所述接触部的端部上至少两个接触点。相应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输入系统,包括所述的输出装置,以及,触摸屏系统。最后,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采用所述的输入系统的输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初始接触点步骤至少一个所述接触点接触到所述触摸屏系统,所述触摸屏系统 设定该接触点为初始接触点,并监视所述初始接触点接触于所述触摸屏系统的相应位置;转动步骤所述触摸屏系统监视到在所述初始接触点的预设的邻域内,有新的所 述接触点接触到所述触摸屏系统,则设定该新的新的所述接触点为转动接触点,并监视所 述转动接触点接触于所述触摸屏系统的相应位置;判断步骤所述触摸屏系统,根据所述初始接触点和所述转动接触点接触于所述 触摸屏系统的相应位置及其变化,判断出所述输入笔的相应的动作。触摸屏系统包括触摸屏以及相应的处理器。中国人运笔的力度,并非完全与笔与纸之间的接触的压力相关,还与运笔的姿态 有关,例如,垂直运笔的时候,其力度最大。上述技术方案还能使得触摸屏系统捕捉出输入 笔与触摸屏之间的角度位置关系,例如,对于具有三个触摸点的触摸笔来说,如果所述接触点的尖端处于同一平面, 该平面与所述握持部垂直,三个接触点与触摸屏都接触的时候,可以设定为该输入笔与触摸屏垂直。另外,对于中国人的书写习惯来说,不仅接触点在触摸屏上运动,还有用户运笔时 候的手指手腕的转动,只有全面的体现出笔的转动,才能获得相应的运笔的立体感。采用本 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用户握持所述输入笔向所述触摸屏系统输入时候,所述触摸屏系统监视 到不同的接触点交替的作用于该触摸屏,则不仅能够判断出输入笔的平面运行轨迹,还能 够判断出该输入笔相应的转动。这是因为,当输入笔在触摸屏上转动的时候,不同的接触点 将交替的与触摸屏接触,转动的角度和幅度,与不同的接触点与触摸屏的接触具有一个对 应的关系。这样,只要捕捉住接触点交替接触的信息,即可判断出输入笔相应的转动。当然,上述技术方案中,初始接触点和转动接触点并非一定一旦接触触摸屏后即 连续与该触摸屏相接触,例如,输入笔的接触部在触摸屏的一定范围内反复接触再离开纸 张。触摸屏系统通过对交替接触的接触点的分析,还能分析出,输入笔在抖动的时候,其抖 动的范围和抖动过程中转动的情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能够完整的把握输入者运笔的 笔势,使得现有的触摸屏系统能输入更接近与传统书法的书写信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输入笔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输入笔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3是采用的本专利技术输入方法时,用户握持输入笔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4是采用的本专利技术输入方法时,用户握持输入笔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输入笔,包括握持部和设置在所述握持部的一端的接触部;所 述接触部的端部上两个接触点。当然,接触点也可以设置有多个,按一定的规则排列在所述接触部的端部。如图2 所示,与图1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接触点也可以设置有三个。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接触点的尖端处于同一平面,该平面与所述握持部垂直。在这种情况下,于具有三个触摸点的触摸笔来说,如果所述接触点的尖端处于同 一平面,该平面与所述握持部垂直,三个接触点与触摸屏都接触的时候,可以判定为该输入 笔与触摸屏垂直。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三个所述接触点的尖端所处于的同一平面,也可以不与 所述握持部垂直,而是与该握持部成另外的特定的角度。这样,当三个接触点与触摸屏都接 触的时候,可以判定为该输入笔与触摸屏成该特定的角度。为了便于用户自己设定相应的运动规则,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接触点能够调整 在所述接触部的端部上的位置,即所述接触点与所述接触部活动连接。一种输入系统包括所述的输入笔,以及,触摸屏系统。如图3、图4所示,用户手持输入笔输入相应的指令。采用以下的方法,将能够使得 现有的触摸屏,不仅感知到输入笔的在触摸屏的平面上平面运动的轨迹,还能感知到触摸 笔在触摸屏的平面上平面运动的同时其他人类运笔特有的动作,诸如转动等,这样该输入 系统将能获得更接近于如中国书法的输入效果。一种采用所述的输入系统的输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初始接触点步骤至少一个所述接触点接触到所述触摸屏系统,所述触摸屏系统 设定该接触点为初始接触点,并监视所述初始接触点接触于所述触摸屏系统的相应位置;转动步骤所述触摸屏系统监视到在所述初始接触点的预设的邻域内,有新的所 述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入笔,包括:握持部和设置在所述握持部的一端的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的端部上至少两个接触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平陈芯竹
申请(专利权)人:陈晓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