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通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9345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通风装置,包括泵站主体、通风机构和通风密封机构;所述泵站主体的顶端开设有通风窗口,通风窗口与通风密封机构连接;所述通风机构包括风机、活性炭过滤网板和排风管,风机的出风口与排风管连接,活性炭过滤网板位于风机的进风口处。所述通风密封机构包括翻转密封板、翻转轴、电机和密封组件;该装置能够通过通风机构实现泵站主体的通风功能,同时,能够在泵站主体水位上涨时,通过通风密封机构控制翻转密封板翻转,进而通过与密封组件的配合实现对泵站主体的高精度密封,避免污水上涌到维修间,有效的延长该通风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预制泵站,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通风装置


技术介绍

1、一体化预制泵站是提升污水,雨水,饮用水,废水的提升装备,由工厂统一生产组装后运至现场安装的加压泵站。现有的一体化预制泵站没有除臭结构,污水一般较为刺鼻,尤其是在泵站内还会发酵,这些泵站附近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当突然涌入的污水较多的时候,容易将上方的检修空间也淹没,无法对泵站进行检修。

2、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现有专利申请号为:cn202220852039.6,专利名称为:一体化预制泵站通风装置的技术专利,该方案在泵站本体内设置悬浮球,当突然涌入的污水较多的时候,悬浮球带动挤压板旋转,对控制板进行挤压,控制头对通气的控制孔进行堵塞密封,避免污水上涌到维修间。

3、虽然该装置能够一定程度上对通气孔起到封堵的作用,但是对控制头插入到控制孔的控制精度要求较高,一旦控制头对控制孔的封堵出现偏差,导致其密封性降低,部分污水仍旧容易进入维修间内,造成通风装置的损坏;而且,该装置仅通过控制头对控制孔进行封堵,整体密封性较低,在泵站主体内水位逐渐上涨的过程中,部分污水容易通过控制孔的缝隙渗入到控制孔内,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2、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通风装置,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装置存在密封性不足的问题。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通风装置,包括泵站主体、通风机构和通风密封机构;

4、所述泵站主体的顶端开设有通风窗口,通风窗口与通风密封机构连接;

5、所述通风机构包括风机、活性炭过滤网板和排风管,风机的出风口与排风管连接,活性炭过滤网板位于风机的进风口处;

6、所述通风密封机构包括翻转密封板、翻转轴、电机和密封组件,翻转密封板位于通风窗口内,翻转密封板的轴心处与翻转轴连接,翻转轴的一端贯穿通风窗口后与电机连接;所述密封组件与通风窗口的内腔壁连接,当翻转密封板处于水平状态时,翻转密封板通过密封组件与通风窗口密封连接;

7、所述密封组件包括上密封板、下密封板和密封垫片,上密封板、下密封板分别位于翻转密封板的上下两端,所述上密封板、下密封板与翻转密封板接触的一面上均连接有密封垫片。

8、作为本技术所述一体化预制泵站通风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密封板、下密封板均由弧形密封片和环形密封片两部分组成,弧形密封片与翻转密封板的圆周外侧壁连接,环形密封片与翻转密封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连接。

9、作为本技术所述一体化预制泵站通风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密封板、下密封板的截面均为“l”形结构,弧形密封片与环形密封片为一体式结构。

10、作为本技术所述一体化预制泵站通风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密封板、下密封板与翻转密封板的左右两侧连接,上密封板布置在翻转轴逆时针方向旋转的一侧,下密封板布置在翻转轴顺时针方向旋转的一侧。

11、作为本技术所述一体化预制泵站通风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密封垫片上连接有凸起的密封圈,密封圈与翻转密封板连接。

12、作为本技术所述一体化预制泵站通风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泵站主体的内部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与电机连接。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4、本技术中提出的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通风装置,该装置能够通过通风机构实现泵站主体的通风功能,同时,能够在泵站主体水位上涨时,通过通风密封机构控制翻转密封板翻转,进而通过与密封组件的配合实现对泵站主体的高精度密封,避免污水上涌到维修间,有效的延长该通风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泵站主体(100)、通风机构(200)和通风密封机构(3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预制泵站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密封板(3041)、下密封板(3042)均由弧形密封片(3041-a)和环形密封片(3041-b)两部分组成,弧形密封片(3041-a)与翻转密封板(301)的圆周外侧壁连接,环形密封片(3041-b)与翻转密封板(30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预制泵站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密封板(3041)、下密封板(3042)的截面均为“L”形结构,弧形密封片(3041-a)与环形密封片(3041-b)为一体式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预制泵站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密封板(3041)、下密封板(3042)与翻转密封板(301)的左右两侧连接,上密封板(3041)布置在翻转轴(302)逆时针方向旋转的一侧,下密封板(3042)布置在翻转轴(302)顺时针方向旋转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预制泵站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垫片(3043)上连接密封圈(3044),密封圈(3044)与翻转密封板(301)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预制泵站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站主体(100)的内部安装有液位传感器(103),液位传感器(103)连接有控制器(102),控制器(102)与电机(303)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泵站主体(100)、通风机构(200)和通风密封机构(3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预制泵站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密封板(3041)、下密封板(3042)均由弧形密封片(3041-a)和环形密封片(3041-b)两部分组成,弧形密封片(3041-a)与翻转密封板(301)的圆周外侧壁连接,环形密封片(3041-b)与翻转密封板(30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预制泵站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密封板(3041)、下密封板(3042)的截面均为“l”形结构,弧形密封片(3041-a)与环形密封片(3041-b)为一体式结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竺宗飞杨冬陈玲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贝德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