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构建人源化GBA基因F213I突变戈谢氏病小鼠模型的方法及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4039136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涉及基于同源重组基因编辑技术构建人源化GBA基因F213I突变戈谢氏病小鼠模型的方法及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构建的人源化GBA基因F213I突变戈谢氏病小鼠模型完成了F213I小鼠胚胎成纤维干细胞的体外同源重组基因编辑修复实验,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构建了GBA基因野生型、部分人源化型以及部分人源化基础上引入F213I突变的过表达载体,并将其转入敲除GBA基因的人293A细胞中使其表达葡萄糖脑苷酶(GCase),结果显示部分人源化对GCase酶活性影响有限,而引入F213I能够显著降低GCase酶活性。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基因编辑治疗F213I突变戈谢氏病提供了体外实验数据。有助于为戈谢氏病提供一种治疗费用低、疗程短以及具有其他副作用少的新的基因治疗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基因工程,涉及基于同源重组基因编辑技术构建人源化gba基因f213i突变戈谢氏病小鼠模型的方法及用途。本专利技术利用构建的人源化gba基因f213i突变戈谢氏病小鼠模型完成了f213i小鼠胚胎成纤维干细胞的体外同源重组基因编辑修复实验,为同源重组基因编辑技术治疗戈谢氏病提供证据支持。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公开了戈谢氏病(gaucher's disease,g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溶酶体贮积病,是由于β-葡萄糖脑苷脂酶(β-glucocerebrosidase,gba)基因突变导致所编码的gba酶活性降低所致。gba的代谢底物葡萄糖神经酰胺(glccer)在溶酶体中积累形成典型的戈谢氏细胞并代谢生成具有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骨骼毒性的代谢产物。临床实践显示,患者表现出肝脾肿大,生长迟缓,骨骼畸形以及以神经炎症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达。根据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情况,目前临床上将其分为3类,即1型外周型、2型急性中枢神经型和3型亚急性中枢神经型。

2、研究报道了gba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q21-22上,长7.2kb,由11个外显子和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构建人源化GBA基因F213I突变戈谢氏病小鼠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将C57BL/6小鼠中Gba基因的5-7外显子替换成的人类GBA基因5-7外显子,随后进行拼接位点测序以确保小鼠GBA基因人源化片段拼接正确,并采用PCR技术建立稳定的小鼠基因鉴定体系,进行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和PAS染色,确认F213I纯合小鼠死亡原因。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构建的小鼠模型GbaF213I/+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异常表型,GbaF213I/F213I小鼠在出生后24小时内死亡,有表皮脱水、皱缩表现。

3.基因编辑技术体外修复F213I小鼠细胞的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1.构建人源化gba基因f213i突变戈谢氏病小鼠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将c57bl/6小鼠中gba基因的5-7外显子替换成的人类gba基因5-7外显子,随后进行拼接位点测序以确保小鼠gba基因人源化片段拼接正确,并采用pcr技术建立稳定的小鼠基因鉴定体系,进行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和pas染色,确认f213i纯合小鼠死亡原因。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构建的小鼠模型gbaf213i/+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异常表型,gbaf213i/f213i小鼠在出生后24小时内死亡,有表皮脱水、皱缩表现。

3.基因编辑技术体外修复f213i小鼠细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将敲除质粒lenti-crispr-grna和修复质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端张进姜楠郭珈妮李娜李雅军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