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潮滩水鸟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模式与实施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潮滩水鸟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模式与实施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38833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潮滩水鸟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模式与实施方法,涉及湿地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包括从空间上将潮滩划分为开敞水域区、潮沟疏拓区、本土植被恢复区,本土植被恢复区包括浅滩区及高潮滩区,开敞水域区位于主潮沟的两侧并形成围合式区域,潮沟疏拓区开设在支潮沟的下游,开敞水域区开设在主潮沟的下游。本发明专利技术综合利用生态学、植物学和水动力学原理,通过在现状场地潮沟、核心生境打造区域与外围人工干扰区之间建立缓冲区,达到对外界不良生态干扰的屏蔽,以及对湿地的保护和过渡,通过营造水鸟觅食、休憩、夜宿等活动空间,促进潮沟生态系统自然演替,形成良好的潮滩水鸟栖息地,提升生态修复措施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湿地生态修复,具体为一种潮滩水鸟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模式与实施方法


技术介绍

1、潮滩是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根据潮水水位高低可分为高潮滩、低潮滩、中潮滩。随着沿海城市的不断发展,滩涂湿地面积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少,潮滩陆向化加剧,不利于生物物质能量交换和鸟类栖息,尤其对人为干扰敏感的水鸟生境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潮滩外来物种入侵改变了植被组成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进而压缩了水鸟的生存空间。而当前大多数滩涂生态修复技术虽然都提及了地形开挖,但一方面没有考虑鸟类对生境多样性的需求,另一方面多采用水利设施(坝、闸等)进行水位控制,人为干扰痕迹重,没有考虑潮汐影响下的自然保水措施,与环境的融合性差,因此,如何采用与自然生态融合更高的方式恢复潮滩区域丰富的水鸟生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潮滩水鸟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模式与实施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潮滩水鸟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模式与实施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潮滩水鸟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模式与实施方法,从空间上将潮滩划分为开敞水域区、潮沟疏拓区、本土植被恢复区;本土植被恢复区包括浅滩区及高潮滩区;开敞水域区位于主潮沟的两侧并形成围合式区域;潮沟疏拓区开设在支潮沟的下游,开敞水域区开设在主潮沟的下游,支潮沟和主潮沟的上游分别连接总水域区。

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开敞水域区为浅水生境,开敞水域区包括第一浅水区和第二浅水区,第一浅水区和第二浅水区的水域面积为4000m2-10000m2,能够保障冬季枯水期具有50%以上的蓄水水域,设冬季平均潮位为常水位,设置开敞水域区水深0.2-0.3m,形成浅水与深水组合的开敞水域,第一浅水区和第二浅水区之间的距离为700m-1500m,通过分散布浅水区,能够满足疫源疫病防控的需求。

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潮沟疏拓区为深水生境,高潮滩区为鸟岛,总水域区为河流、江流或海流中的一种。

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开敞水域区、主潮沟、浅滩区、支潮沟和高潮滩区构成水域栖息地总面积,所述高潮滩区的面积占水域栖息地总面积的10%-20%。

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高潮滩区由地形开挖产生的土方回填而成,高潮滩区的顶部形成有“凸”字形的山脊。

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支潮沟的疏拓宽度为4m-10m,支潮沟的两侧边坡度比为1:3-1:5,支潮沟的水深深度不小于0.8m,通过在支潮沟的两侧边开设坡度不等的坡面,能够提升区域水动力,同时形成水鸟所需的深水生境,并为水鸟提供鱼类、游虾等食物来源,而且能够加强湿地与海洋间的水文连通,为植物群落修复和水鸟栖息地提供良好的本底条件。

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本土植被恢复区的高程在平均潮位以上0.8m的区域种植海三棱藨草;高程在平均潮位以上0.8m-1m区间的区域种植芦苇;高程在平均高潮位以上1m且无滞水时长不小于6小时的潮沟附近区域种植碱蓬;高程在平均高潮位以上1m的区域种植旱生乔灌,通过种植适应不同高程的作物,达到丰富生境,形成完整的近自然植被群落的效果。

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海三棱藨草的种植密度为30株/m2,海三棱藨草为幼苗移栽、球茎种植或辅助播种中的一种或若干种的组合;碱蓬以播种为主,种子需提前处理,种子萌发期土壤含水率需在20%-40%之间,不宜太干,碱蓬的播种密度为5kg种子/亩;芦苇以人工扦插为主,芦苇的种植密度25株/m2;高潮滩区则以树苗移栽的方式种植柽柳、旱柳、海滨木槿等湿生耐盐碱植物,种植株距为2-3m。

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潮滩水鸟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模式的建设步骤:

11、步骤1:确定修复区域位置;

12、步骤2:疏拓、连通潮沟水系;

13、步骤3:配置开敞水域;

14、步骤4:恢复本土植被群落。

1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生境区域的范围界定,可以选用土地覆盖类型、现状潮沟汇集和距人为干扰区的距离两项生态因子,分别取权重并进行分级、赋值,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根据修复面积的要求,将所有赋值区域得分的前10%-20%区域确定为潮沟疏拓和开敞水域的修复范围表1:

16、表1gis生成生态修复范围的指标体系表

17、

18、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0、1、本专利技术综合利用生态学、植物学和水动力学原理,通过在现状场地潮沟、核心生境打造区域与外围人工干扰区之间建立缓冲区,达到对外界不良生态干扰的屏蔽,以及对湿地的保护和过渡,通过营造水鸟觅食、休憩、夜宿等活动空间,促进潮沟生态系统自然演替,形成良好的潮滩水鸟栖息地,提升生态修复措施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性。

21、2、本专利技术根据潮滩生境潮位特点、水鸟种群的觅食、夜宿等生态习性,提出了修复区域位置选择、潮沟疏拓连通、开敞水域配置、植被群落恢复的生态修复技术方案,有利于促进生态修复进度。

22、3、本专利技术通过建设分散式、低维护成本的人工辅助修复模式,未对环境本底产生过度扰动,生态修复后可靠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进一步形成稳定的生境。

23、4、本专利技术通过对乡土植被的建设与恢复,不仅能够为水鸟提供食源和筑巢环境,而且能够进行水土保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潮滩水鸟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模式与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从空间上将潮滩划分为开敞水域区、潮沟疏拓区(9)、本土植被恢复区(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潮滩水鸟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模式与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开敞水域区为浅水生境,开敞水域区包括第一浅水区(1)和第二浅水区(3),第一浅水区(1)和第二浅水区(3)的水域面积为4000m2-10000m2,第一浅水区(1)和第二浅水区(3)之间的距离为700m-1500m,冬季平均潮位(7)为常水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潮滩水鸟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模式与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潮沟疏拓区(9)为深水生境,高潮滩区(6)为鸟岛,总水域区(10)为河流、江流或海流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潮滩水鸟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模式与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开敞水域区、主潮沟(2)、浅滩区(4)、支潮沟(5)和高潮滩区(6)构成水域栖息地总面积,所述高潮滩区(6)的面积占水域栖息地总面积的10%-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潮滩水鸟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模式与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高潮滩区(6)由地形开挖产生的土方回填而成,高潮滩区(6)的顶部形成有“凸”字形的山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潮滩水鸟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模式与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支潮沟(5)的疏拓宽度为4m-10m,支潮沟(5)的两侧边坡度比为1:3-1:5,支潮沟(5)的水深深度不小于0.8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潮滩水鸟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模式与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土植被恢复区(8)的高程在平均潮位以上0.8m的区域种植海三棱藨草;高程在平均潮位以上0.8m-1m区间的区域种植芦苇;高程在平均高潮位以上1m且无滞水时长不小于6小时的潮沟附近区域种植碱蓬;高程在平均高潮位以上1m的区域种植旱生乔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潮滩水鸟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模式与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海三棱藨草的种植密度为30株/m2,碱蓬的播种密度为5kg种子/亩;芦苇的种植密度25株/m2;高潮滩区(6)则以树苗移栽的方式种植柽柳、旱柳、海滨木槿等湿生耐盐碱植物,种植株距为2-3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潮滩水鸟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模式与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潮滩水鸟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模式与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生境区域的范围界定,可以选用土地覆盖类型、现状潮沟汇集和距人为干扰区的距离两项生态因子,分别取权重并进行分级、赋值,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根据修复面积的要求,将所有赋值区域得分的前10%-20%区域确定为潮沟疏拓和开敞水域的修复范围(表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潮滩水鸟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模式与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从空间上将潮滩划分为开敞水域区、潮沟疏拓区(9)、本土植被恢复区(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潮滩水鸟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模式与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开敞水域区为浅水生境,开敞水域区包括第一浅水区(1)和第二浅水区(3),第一浅水区(1)和第二浅水区(3)的水域面积为4000m2-10000m2,第一浅水区(1)和第二浅水区(3)之间的距离为700m-1500m,冬季平均潮位(7)为常水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潮滩水鸟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模式与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潮沟疏拓区(9)为深水生境,高潮滩区(6)为鸟岛,总水域区(10)为河流、江流或海流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潮滩水鸟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模式与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开敞水域区、主潮沟(2)、浅滩区(4)、支潮沟(5)和高潮滩区(6)构成水域栖息地总面积,所述高潮滩区(6)的面积占水域栖息地总面积的10%-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潮滩水鸟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模式与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高潮滩区(6)由地形开挖产生的土方回填而成,高潮滩区(6)的顶部形成有“凸”字形的山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潮滩水鸟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模式与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支潮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超琳陈虹刘敏琚泽文陈涵天施思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